温室管理的整地误区
(一) 温室蔬菜栽培在整地方式中的不适宜做法与弊端目前温室蔬菜栽培中,多数菜农都实行深翻土壤、集中施肥、起小土垄、开深沟,或平畦栽植的方法。这些方式都存有较大的弊端。
深翻土壤在大田栽培中是一种增产措施,但是在温室栽培中由于环境条件发生了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秋延迟栽培、越冬栽培和春促成栽培时,深翻不但不是增产措施,反而是一种浪费肥水,增加投资、投工,提高空气湿度,加重病害发生的不适宜做法。这是因为在寒冷季节中,温室内土壤温度比空气温度低5-10℃,土温低、热土层浅,20厘米处及深层土壤温度多维持在12℃左右,其变幅极小。根系发育受土壤温度的制约,发根深度仅15-20厘米,不需要过深的耕作层,深翻反而不利于增产增收。
首先,深翻土壤后必然增大浇水量、增大肥料流失量,20厘米处深层土壤中的肥料和水分得不到吸收,肥水利用率低,耗肥耗水。
第二,大水灌溉后,土壤板结、土壤温度低,提温慢,更加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大水灌溉后,空气湿度会大幅度提高,且迟迟降不下来,极易诱发各种病害,利于病害的孳生蔓延。因此在温室中栽培蔬菜,不须深翻土壤。
起小垄、开深沟,或平畦栽植,同样增加浇水量,增大肥料流失量,不宜在温室内采用。
集中施肥,大田栽培时,作物发根深,并且施肥量少,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采用。但是温室内栽培作物不宜集中施肥,因为集中施肥须开深沟,肥料多施入15-35厘米处,深处的肥料因作物根系浅,吸收不着,造成肥料浪费。二是集中施肥,作物根际处土壤溶液浓度高,容易发生烧根、烧苗现象,严重者会引起死苗,缺苗断垄、发苗不整齐,推迟生育期等不利后果,为管理者带来诸多不便,既推迟了收获期、又减产减收。
(二) 适宜温室栽培的整地与栽植方式温室栽植蔬菜作物应采用宽窄行、南北行向的“M”型小高垄栽植,垄高20-25厘米,土垄顶部宽80-90厘米,土垄中部开深10厘米、宽25-30厘米的浇水沟,水沟两边栽植两行作物,作物窄行宽40-50厘米、宽行(即沟状操作行)80-90厘米,深20-25厘米,底宽30-40厘米,顶宽60厘米(图3)。
具体操作:第一步,可先撒施生物菌有机粪肥,再用旋耕犁耕翻,打细土壤,土肥掺混均匀,整平土地。
第二步,按40-50厘米窄行、80-90厘米宽行摆放秧苗,后细致喷洒800倍壮苗灵 6000倍99%恶霉灵 3000倍有机硅 0.2%尿素药液,使秧苗和营养土坨均匀着药。
第三步,从宽行中取土封埋秧苗的土坨,后结合培土整成“M”型高垄,清理操作行和灌水沟,使之顺畅,并在灌水沟内浇水至满沟,水渗透后于第二天在灌水沟上面,每间隔30厘米左右,沿东西方向平放一根长50厘米的玉米秆或树条,在沟的中部树条上面沿南北方向平放一条长的玉米秆,互相连接至南北两端,然后在中午-下午时覆盖地膜。注意地膜不可壅土埋压。
如此整畦,“M”型高垄土壤表面积增大,接受热量多,土温高,热土层厚,利于根系发育。灌水沟浅而窄、沟底高于操作行,灌溉时水量小,灌溉后水分渗透的浅,既能减轻土壤板结,又不会引起水肥大量流失,利于节约肥水,并且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各种各样的误区
回复 2# susan 的帖子
那个找到这里了就顺便多发了点回复 3# 加勒比海带 的帖子
?什么意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