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营销巨作:农资三十六计之一
最近偶然读到真卧龙先生的农资营销文章:农资三十六计!感觉收获颇多,特转载在这里,供大家观摩学习!农资营销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新闻,很受启发,说是一个老太太在自家附近的菜市场选购了几斤猪肉,回家后发现肉的颜色暗淡无光,与先前在菜市场看到的鲜红透亮判若两样。琢磨了半天老太太才醒过味,原来是菜市场鲜肉柜台上的红光晃乱了自己的眼睛。后来我到一些菜市场转了转,果然发现:生肉区用红灯,鱼虾区用蓝灯,面包专柜则会选择使用黄灯。
我细细查阅了部分资料,原来:“红色的灯光是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进而产生兴奋、激动等各种心理反映的颜色,在红色灯光下看东西,极易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在红光下时间久了,眼睛就很难分辨出食物外观上的一些微妙变化;蓝色往往使人感觉到寒冷,所以蓝色灯光最适合作为冷冻食品的标志色;黄色光感最强,容易让人想起丰收的五谷和甜美的食物。所以看用什么灯,就大致知道他们卖什么食品的了。”
真是感叹:很多的商家在新的环境下,运用现有的条件,煞费苦心的自掏腰包,为自家经营的食物柜台进行“灯光设计”,只为“装扮”所售食品,吸引消费者。 ——其实这就是很经典的“瞒天过海”!
那么农资行业是否有这样的经典营销策略呢?
其实很多的,但主要是农资经销商没有细细的观察,没有好好的研究身边的任何问题,好像农资就是靠广告、拼价格、搞串货等这些俗气的营销方式一样。没有在自身的产品上找突破,没有在销售模式上查问题。因此,总是在低级的市场做一般的拼杀,最终,长江后浪推前浪,换了一批有一批!
诸如:这几年化肥市场就是很好的运用了“瞒天过海”的策略。
在概念上做的“平衡施肥”等伎俩;
在功能上做的“控释开关”、“一袋顶两袋”的模式;
在未知上做的“不怕晒”的营销策略;
在产地上做的“某某地产”、“引进某某技术”的营销方式。
等等还有很多。
但相比农药企业就少之又少,无非是按客户量身定做,陈酒装新瓶的简单销售方式;稍大一点的企业,在自己的品牌上精疲力尽的垂死挣扎,没有一点点的创新立意。其实很多的企业也梦想能一夜成名,不投入或少投入的创造个神话!
在这里,我想说的就是,很多的成功典范不是冥思苦想出来的,而是处处留心,善于发现身边问题,从而开辟创业新思路。
有很多次与一些企业老板谈话时,他们也总是把我当成诸葛孔明,总是问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想马上得到满意的答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何日能成就霸业?
其实,“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正如我开始讲述的用灯光掩饰食品的方式。
尤其从今年7月1日起,取消农药商品名的决定,更给农药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更要在谋略上运用新的战术,以前商品名就是“瞒天过海”,取消后就要在不同的地方寻找新的商机,诸如农药的颜色搭配、包装视感、促销服务等等上研究新思路、新策略,新观念!
总之,我之所以写这些问题,关键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抱着有某些现成的模式或方法,任何的策略是一种理论,需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勤奋,善于思考,没有做不成的事业!
本帖由中国农资联盟农资论坛www.nongzi100.com 中国农资联盟农资网www.nongzi.me摘自卧龙先生的博客:http://zyh.1976.blog.163.com/blog,转载请注明! 经过卧龙先生同意了吗,小心告你侵犯知识产权。 我收藏的不全,什么时候把36计全传上来。 坐等楼主传 美人计 呵呵 不经他本人的同意 咱也不敢啊 !!! 借机炒做概念! 内容好看,参悟不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