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带 发表于 2011-10-8 22:35:32

诺贝尔奖品牌是如何炼成的?





每年十月,诺贝尔奖的颁发让斯德哥尓摩再次成为焦点,随着今年的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的出炉,这个头顶闪亮光环、身披神秘气息的奖项再度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一直以来,诺贝尔奖在人们心目中分量极重,特别是从未获此殊荣的国人。而中国人一直以来似乎有两种情结,一个是足球的世界杯,另一个是科学的诺贝尔奖。因为爱之深、思之切,却又求之不得,因而在国人的眼里,这两样宝贝几乎成了镜花水月。对于一般人来说,高高在上的诺贝尔奖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对于活跃在科学前沿领域的人而言,诺贝尔奖也许不仅仅是一个梦。



然而,百年诺贝尔,为何如此魅力四射?



诺贝尔评奖的游戏标规则非常吸引人



诺贝尔奖之所以非常成功,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评奖方法非常好。这不是说评奖从来没有发现问题,但平均起来,尤其是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方面,它的标准定得好。二是资金雄厚,诺贝尔对奖励的金钱价值是空前的。1901年即诺贝尔去世五年后首次颁奖时,一份奖金是一位大学教授年薪的30倍。现在,如有人独获一项奖,可得到1000万瑞典克朗,折合94万美元。2007年,这一标准又刷新为184万美元。巨额的金钱无疑为诺贝尔传奇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即使遇到困难还可以连续不断地给下去。比如20世纪初是用德国马克给奖金,后来德国马克贬值,一度曾经断掉。诺贝尔奖基金会相当聪明,又想了一些办法,使这个奖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现在,获奖者能得到的好处又要多得多了。除了奖金,其所在的实验室还可望立即获得大量的公共及私人资金,四处旅行的机会也空前地增加。那些乐于享受名望的人,还可以签订写书合约及在电视上露面。这样的游戏规则,无疑能吸引相当多的科学家。而通过“海选”最终筛选得奖的科学成果,会有更高的质量,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诺贝尔奖在吸引众从科学家参与的同时,也不断的让评奖规则更加科学、公正。巴丁教授在同一领域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他讲了获得诺贝尔奖应该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机遇;第三是合作精神。诺贝尔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只看成果不看人。也就是说,诺贝尔奖不是什么“终生成就奖”。与其说诺贝尔奖是发给个人的,不如说它是发给特定的工作成果的。中国有句成语叫“非功不候”,刘邦当年平定天下分封诸候时,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标准。不管你多么辛苦,不管你这个人的素质有多高,没立过大功就不能封侯。“封侯”无疑是一种充满野性魅力的机制。正是这种机制,鼓励着不同时代的科学家,用不断创新的科技和文化,引领着时代向前发展。



在诺贝尔奖近百年的历程中,评奖方式也是一直在不断完善,评奖标准也在不断发展。比如,遗嘱将获奖者所取得成就的时间界定为“过去一年中”,实际执行时发觉,短短一年,许多科学成果根本无法得到证实,如果生搬硬套,将使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于是,评奖规则有了一个详细说明,将这一点引申为“最近的成就或过去做出但未为人们所认识的成果”。美国科学家鲁斯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发现了细菌能致癌这一原理,这一重大发现很长时间得不到普遍认可,直到1966年他87岁高龄时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假如没有评奖规则的发展,诺贝尔奖这个篮子就会漏掉许多最优秀的果实。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诺贝尔奖



许多人对诺贝尔奖的印象是,它经常颁发给老者,而不是正值创造力巅峰的中青年科学家和学者。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高锟,生于1933年,美国人史密斯生于1930年,博伊尔则生于1924年。其实诺贝尔奖的颁奖原则就是要保证获奖成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基础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广泛认可,往往有一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检验。此外,将奖项颁给取得了让人们心服口服的成就的人,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科研获奖心态。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成果打破了当时的许多医学教条,但也经过了20多年,人们才渐渐发现这一成果的巨大价值。因此在2005年,两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美国科学家拉斯·昂萨格早在1931年就发表了论文《不可逆中的相互关系》,大大推动了热力学研究,可是直到37年后的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才授予他化学奖。



当然,诺贝尔奖也并非总是“姗姗来迟”,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从发表论文到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有一年时间。这被称为奇迹。但他们的成果属于可以马上验证的开创性成果,而大多数诺贝尔奖成果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许多发表成果的年轻科学家或学者到获奖时已经成为老者。



诺贝尔奖的影响力:影响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并改变未来



一项活动,不管它看起来多么热闹,最终人们还是要审视因为此项活动举办带来的成果。有些活动即使拥有再高的人气,如果没有正面的贡献,它也是失败的。而诺贝尔奖所奖励的原始性创新科技,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起了重大作用。从宇宙和地球的历史来看,人类的历史只是一瞬间,20世纪文明的历史更如电光石火。在这短暂又不平凡的百年中,人类进出海洋、天空和太空,逐渐深入理解生命、宇宙和地球。“诺贝尔奖”设立百年,有幸目睹了20世纪量子力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惊天动地的发展。



有人对本世纪诺贝尔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了一次总结。首先,得奖人在信息技术、量子力学、半导体等方面的原始性创新发现,把我们的社会带入了信息社会;其次,得奖人给人类带来一种新能源———核能,从有人类以来,基本都是采用植物、化石等能源,核能是人类以往从未利用过的一种新的能源;第三,基因的双螺旋结构确定和其他生物、化学的原始性创新研究,使人类健康、食品具有大的变化。



诺贝尔奖的百年传承和不断积累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从这个角度来说,诺贝尔不仅留下了他的巨额遗产,还留下了更为保贵的诺贝尔精神,并以此鼓励着更多的科学家不断创新,为人类文明的向前推进续写新的篇章。



同时,一些科学史家认为,诺贝尔奖的声望部分得益于它设立时的地缘政治气候,以及一些早期获奖者的才华与人品。诺贝尔希望这些奖项是完全国际化的,这与十九世纪末激烈但和平的国家竞争环境有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是那时候设立的,世界性的活动正是时尚。但这些理由都无法解释,一些其它类型的科学奖(有些是为那些诺贝尔奖所不涵盖的学科领域而设立的)也付出高额奖金,但没有一项能够达到同样高的声望,比如Crafoord奖的获得者你能说得出几个?



不论是出于对诺贝尔博士本人事迹的感动,还是因为诺贝尔奖的公正性的确让世人折服,那些对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获奖者,确为世所公认,这大大提高了诺奖的权威性,于是,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将诺贝尔奖视作最高荣誉和顶级奖项。也许,更应该值得人们称道的是,诺贝尔打造的“诺贝尔”这个品牌。诺贝尔先生在世之时,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有诸多科技创新和发明。离开时,他留下了一笔遗产和一套游戏规则,并用它们去奖励那些和他一样,对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但这些都远不及他去世后百余年的影响力。在人类现代化的这一百多年里,诺贝尔先生的品牌却越来越日久弥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诺贝尔奖品牌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