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 发表于 2019-12-17 14:56:20

2019年农资行业十大关键词!

回顾这一年,行业犹如一部年代大戏。新事物频出、产品迭代升级、商业创新频仍。我们试图用行业关键词来感受历史的风云,触摸行业的脉搏、读懂行业的本质。

那么 ,对于今年而言,今年的关键词又是什么?
真的是“怎一个惨字了得”吗?
这一年,成本高企,价格低迷。
资源型企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营销型企业优势渐减。行业集中度提升,整合速度加快。大多企业到了增长的临界点,但是新的破局点尚未找到或者尚未明晰,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这一年,旧秩序在坍塌,新秩序在萌芽。
业内人士预判,新旧秩序交织更替的周期将是漫长的,企业需要尽快找到适合新秩序的生存之道。否则,新一波的价格战或者新一轮的整合开始后,企业的命运将不受自己支配。
未来已来,却分布不均,成功仅属于与时俱进者。尽管行情不好,但是行业的主情绪向好。我们也发现了企业的奋进和努力。
我们通过幺蛾子、新秩序、智慧农业、结对发展、基本盘、绿色、职业种植者、未来无界、新营销等词来触摸市场,倾听市场,致敬市场。
No.1幺蛾子关注:新物种、新形势对行业的侵扰
今年,对于我们农资人来说,“幺蛾子”(草地贪夜蛾)可谓出尽了风头。
你可能没有见过,但你肯定听说过。

2019年1月份,这种原产自美洲的“幺蛾子”途径亚洲的印度、缅甸等国家,入侵我国云南、广西等地。而后迅速扩散到中国的25个省份,影响到我国1500万亩玉米。
总结起来这只幺蛾子:外来物种,特别能吃,祸害特别快,特别容易肆虐,特别能生,特别能飞。
因为是新物种,所以没有什么天敌,没有什么登记在册的有效防止的药物。此幺蛾子一度引发了大量的恐慌,和央视的关注。为了防治,农业农村部全面安排部署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策略,科学制定防控对策措施。

好在,这次对抗幺蛾子的“战斗”中,由于国家重视,且上下联动反应迅速,算是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在我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暗自害怕:以后会不会出现新物种?以后会不会如此幸运?我们不知道。
时至11月,又传来消息,吴孔明院士对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趋势研判,认为外来入侵害虫从入侵到暴发要经过入侵、定殖、暴发三个阶段,草地贪夜蛾作为一个已经完成了入侵、定殖到暴发前的两个重要过程。预计2020年春季后将可能进入全面爆发危害阶段,小麦、玉米、花生、甘蔗等多种作物生产将面临挑战。
原来在对待外来物种时,真的不能有侥幸心理呀。现在再度回想,仍然是谜一样的开端:
为何远在美洲的“幺蛾子”能跨过山和大海,为害到我们身边来。
现在,世界越来越小了,世界链接地更紧密了,亚马逊的热带雨林里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能在西伯利亚掀起一阵飓风。
原来,我们清晰地知道我们的对手是谁,在哪里。
现在,我们不一定知道对手是谁,甚至等到自己的产品严重受阻才知道,原来不起眼的事物居然能成为自己的对手!那些干掉你的,通常是你从未谋面过的陌生人,或是一些你从未放在心上的人和事,同你无冤无仇,但却来势凶猛,如同洪水猛兽般令人招架不住。
外卖只为了解决消费者不方便出门购买的痛点,谁知道竟然能动了方便面的蛋糕!更可怕的是,他们在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一点。
未知,分散,关联性,构成了行业竞争的现状。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还记得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离职的时候说的话吗?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还记得曾经的人海战术和预付款吗?被多少企业奉为圭臬!在人力成本不断加码的今天,这些模式不得不成为过去。
我们行业对央视天气预报城市板块的广告应该最为熟悉,那么,你数过么?今年还剩多少农资行业的广告?
我们研究了2013-2019年央视天气预报城市版块化肥广告,2016年是个峰值,今年最低。今年只有司尔特做了两个城市板块。
那个平台还是那么的权威,为什么农资企业广告大多下架了?
有企业表示,信息化发展更快的今天,电视广告不再能产生直接的、大的影响,不能带来价值的提升,并且肥料行业迭加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动辄2多千万的板块广告也让企业不愿意再承受。
广告没有错,只是这个阶段的这种广告对企业的吸引力小了。
网购兴盛给传统的实体经营一击,直播带货又压了网购一头。
红人效应、网红直播,快手、抖音等新渠道纷至沓来,更多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原来我们总认为我们农资行业变化没有那么快,但是现在谁也不敢这样说了,因为无论你确认与否,变化正在发生。
行情方面,中国也不是单独存在的,也在受着行业其他国家的波及。云天化易宣钢介绍,今年全球磷肥既有的产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一些产能的生产能力是在提升的,这意味着部分装置在去年没有发挥多大的效益。从需求上来讲,今年最糟糕的市场是北美、美国市场,受到北美低价的冲击的影响,南美洲虽然需求增加但是价格也不理想。南亚市场中印度的进口量保持增长。总体来看的话,整个磷肥行业今年是比较艰难的,氮肥行业盈利水平也比去年发生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
新物种,新变化,新形势,它们对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以前,变化可能只是行业的一部分;现在,变化可能成了行业本身。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熟悉的那个世界不再了。
几年前,我们还能预测行情的变化,在磷复肥会议和植保会上听听权威的预测预分析,现在很多人不再预测了,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最大的困难根本不是遇到的这些不确定性,而是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这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几十年前就提出的经典论述,放在今天依旧震耳发聩。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新物种的出现,给用户带来新痛点,给经销商带来新卖点,给企业提出新方向。促使我们重新定义行业、企业,也算是一个新机遇吧。
No.2新秩序关注:旧秩序在坍塌,行业需要新秩序
今年有个流行语叫“我太难了”,来源于快手网红的口头禅:“我太难了,老铁,最近我压力很大”。
农资行业今年更是压力山大,“我太难了”,诠释了今年大多数农资人的状态。
以大田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一般,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投入都低。另外是原材料波动下行,企业、经销商,对市场节奏把控都比较难。
相对于往年,今年行业的变化更大,更加富有活力:产业布局的弱小分散正向资源集中转变,发展理念从粗放式扩张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经营手段从单一竞争向全程服务转变,多种新兴业态出现。
为什么企业和经销商都觉得今年更难?
难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找到适应的路径。
其实,自2016年以来,行业就进入了空窗期,也算是过渡期。传统的方法失效了,但是还不得不做;有了新方向,但是尚未成为主流。
处于空窗期,其实左右为难。这个时候既要坚守传统,也要布局未来,还要为转型铺垫。
土地集中度增加,但是收益并不没有想象中的明朗。流转土地的种植者也开始往品质种植和低成本种植两极分化。结果就是强者愈强。
也有利好消息。就是消费者变了,新中产群体不断扩大。
根据权威咨询机构麦肯锡2016年的报告,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从2000年的500万人,上涨到了2.25亿人,预计到2020年会增加到2.75亿人。新中产群体不断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新中产带来了新审美、新消费、新连接,消费人群的变迁决定了行业的最终走向。
新中产的消费观有以下特点:他们更注重品质消费,价格不再是唯一衡量指标;大众产品兴趣减弱,更相信“精选”的力量;注重产品颜值和体验,品质消费渐成主流。
消费分级传导到企业自然也是产品的分级,一些开始就找准了自己产品的定位的功能型产品的企业今年走得还算不错,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群体,提供某一类产品。而更多企业还正在调整中。
就像开门子肥业总经理杨帆所言,今年的市场变化还是非常大的,虽然很多企业大多都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是还是有些始料不足的感觉。通过几年的市场洗涤,目前基层种植者更加的理性或者科学。有机的、高质量的个性化的农产品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行业从业者的要求中,技术指导和农化服务提升到了突出的位置。
那么,对于新秩序,企业都是如何理解的?
三宁化工副总经理毛国斌认为以国有资产为背景的企业,可能会成为市场的主导。
新洋丰执行总裁杨磊从新秩序形成原因分析认为,农资行业整合加速后有部分企业自身暴露出很多问题,发展趋势开始降速;一些小企业,开始加速退出肥料行业;一部分细分领域,比如生产特肥的企业快速崛起等等,这些都促成了“新秩序,新格局”的形成。
在渠道和终端方面,农心作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敬敏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未来将会诞生一批大终端商,固守己见,不改变传统落后经营模式的一小批终端商将会被替代和整合或者消失。在终端很明显的是职业农民在崛起,种植者进入大户时代。
兴柏线虫部事业总监程青芳的一句话我认为很有共性,旧秩序中彼此关系对立、利益冲突;新秩序则把一个个独立的点或块连成链结成网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彼此共生共融共享。新秩序形成的过程是挑战也更是机会,我们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采访中,有几个大企业都提到了“部分企业为了生存,势必开启价格战”,性价比高的产品可能在2020年会有更好的竞争力的预判,预测明年或将竞争更加激烈,行业的秩序重构还需要经历一个阵痛期。
无论农药还是肥料企业则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未来四种企业将有更强的生命力:资源型(原药制剂联动型)企业;在某一个领域里只做有特色的产品的企业;国有资产背景企业;深厚资金背景的集团化公司。
每个企业都知道,构建新秩序的过程,将会是一个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的适应周期。身处其中的企业也都努力谋求最适合的相处之道。只是尚未找到罢了。
曾经的王者若不努力王冠依然会掉,所以企业都在加速前进:找需求,顺趋势,调整产品结构,和核心客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等等。
只要顺着大趋势走,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都会在用自己的小变量影响行业,重塑自己在行业中位置。我们在峰会中也会指出构建新秩序的六大路径,真正做到“洞察行业趋势,引领行业变革”。
No.3整合加速关注:老玩家减少,强者更强,行业集中度提升。
这个时代需要行业进行整合,进入规模效益阶段。
通过行业整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并购重组的背后更多的是利益的选择,选择的都是业务和自身能够优势互补的企业,最终的目的都是强强联合、布局更大农业市场。
巨头之间的并购重组让强者更强,资源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农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行业集中度的整体抬升也不是近几年的特有现象,这种趋势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行业集中度受到行业生命周期、进入和退出壁垒、政策环境、技术水平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部分行业而言,也存在经济下行“倒逼”集中度提升的现象。
2004—2012年以来我国分行业的CR4集中度
与其他他行业相比,其实农资行业的集中度是非常低的。就图为例,化肥CR4集中率在这几个行业中一直低位运行。
在2012年之后,受经济下行“倒逼”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现象,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部分行业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造纸、化肥等行业在经济下行时期集中度的确提升得非常快。
近几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农化行业并购重组的速度都是加速度的,集中度也都有所提升。仅2016–2018年,先正达、陶氏益农、孟山都、杜邦、联合磷化、富美实和爱利思达7家公司世界农药前20强企业先后涉及重大并购业务。
上世纪80年代,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除拜耳、巴斯夫、富美实、组合化学4家公司仍然保留原有名字。而那些前20名排行榜上先后消失的公司,他们的业务通过收购、兼并、合并等多种形式,最终都汇集到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巴斯夫等农药巨头公司中。世界农药行业强者恒强的寡头垄断格局不断强化。
近几年,全球特肥行业也正逐渐呈现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产品到多元产品的发展局面。
国内兼并整合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由于我国对环保和安全监管日渐加强、运营成本上升和国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利润受到挤压,中小企业在异地安置和安全升级进行投资方面面临困难,我国农化行业也进入新一轮整合期,整合加速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技术领先、机制合理、经营灵活的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通过行业整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9月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宣布融合,将打造出一个辐射领域广,渗透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更完整的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先正达收购农业技术公司The Cropio Group,布局东欧数字农业;江山股份2.144亿元收购哈尔滨利民67%的股权;济南天邦收购江西巴菲特5个公司;荃银高科收购皖农种业46%股权。
10月扬农化工9.13亿元完成对中化作物和农研公司的收购;安道麦收购罗马尼亚农资经销商Agricover10%股权;国光股份拟不超过8200万收购重庆依尔双丰100%股权;安道麦收购秘鲁领先植保公司AgroKlinge。
11月安道麦拟收购法国-瑞士植保公司SFP,增强其植调剂、杀菌剂业务;辉丰股份向安道麦出售上海迪拜50%的股权,双方共同控股,合作经营。
这仅仅是今年9月—11月我国企业一些国内以及跨国的并购案例,仅是国内农化行业收购、并购的一个缩影。如果要详细的列举今年的并购重组案例,定是指不胜偻。
整合之后,需要时间释放整合的资源,能够形成新的平衡,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动荡,但是相信整合之后行业的效率会更高。
早在2016年5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就提到要推进农药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实现企业大型化。农药原药生产将进一步集中,到2020年,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70%以上。
近几年,由于兼并重组及全球市场的波动,再度改写了世界农药20强榜单,中国元素明显增强。尤其是2019年公布的2018年世界农药20强中,先正达、安道麦、北京颖泰嘉、南京红太阳、扬农化工、四川乐山福华通达、利尔化学、浙江新安化工、立本作物科技、山东潍坊润丰10家中国企业入围,占据了半壁江山。
全球性农化行业的“大并购”,使农化行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这定是一场力图在农业投入品端构建整体竞争优势的革命。
No.4智慧农业关注:品质农业、省工、降本增效、土地托管
今年智慧农业成了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也源自土地流转的加速,据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数据,我国承包地流转面积达4.8亿亩,占总承包面积的35%。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超过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
那么,如何能满足种植大户和新型职业种植者品质以及省工的需求?
非农业服务、智慧农业莫属了。
农业信息科技指的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S(全球定位系统GPS/ 北斗、地理信息系统RIS、遥感系统RS)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将这些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环节,最终实 现农业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智慧化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技的一个核心技术支撑。
智慧农业以精准种植、精细管理为特点,已经应用到地块可视化管理、农田精准气象、遥感巡田管理、线上农事管理、设备远程操控、农场经营分析等技术领域,并给农业带来新的生机。
阿里、中化、百度、腾讯、京东等国内企业巨头纷纷加快了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布局。
国内企业智慧农业布局情况简表

有研究机构称这些科技公司为“农业玩家”,这些我们不去管它,姑且算玩家吧,但是他们提出的一些新科技——卫星遥感、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技术与设备、智能虫情检测系统、AIoT产品、智能无土栽培解决方案——倒真的让农业工作者脑洞大开,原来我们熟悉的行业还可以这样。
即便这些科技型企业在农业上只是玩科技秀,只是提出可能性不去深耕,这些企业为农业创造的价值也不可估量。何况,现在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巨大,科技型企业的嗅觉是最敏感的。
据预测,全球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90.2亿美元达到2025年接近700亿美元的规模。我国的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到2020年,规模有望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
也有数据称,2018年我国“AI+农业”领域的市场规模为1.9亿元,2024年将突破1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在采访鸣鸣果园的时候,发现其也有自己的农事信息管理系统,巡检、营养、植保、设备、果树、农场等都涵盖其中。
辽宁盘锦一个农户通过精准用药,农药使用量降低了50%,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保障了农产品安全。这是百度智能云的“边缘计算”带给农户的真实改变。
可以预见,地块可视化管理(一切皆可见,一切了于心)、农田精准气象(预知,将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遥感巡田管理(遥看,凝聚焦点)、线上农事管理(掌握,总览全局)、设备远程操控(智能+农业)、农场经营分析(精于农业,赢在智慧)等技术的加持,使智慧农业正在颠覆传统的落后农业模式。
而小户目前可能更需要的是土地托管。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者把土地托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组织,并由其代为耕种管理的做法。“土地托管”新模式,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提高了效率。

郭秀云(河北滦县百信花生种植合作社,用了五年时间将土地托管到了13万亩)和魏刚(成立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合作社与周边县镇12000多户农户签订了42万亩土地托管协议)为代表的服务商加速了土地托管服务进程。
郭秀云认为,农村大量土地抛荒、劳动力短缺,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模式,让年轻劳动力安心出去务工,把农户户零散的地块整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为农民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服务。
魏刚说,合作社成立之初就针对单个农户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差、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专业程度低、农业先进技术接受慢、抗风险能力弱问题,确立了“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社会化服务载体”的发展思路,对合作社耕地,实施分片作业;对非入社耕地,以农村留守老妇幼化和土地分散化、细碎化造成农业收益低的问题为主攻方向,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全程“土地托管”服务体系,把普通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上来。
对于托管的土地,合作社以1200-1500亩地为一个生产单元,安排一名农机手全程负责,农机手自带动力机械加盟合作社,配套农机由合作社提供。合作社与中化合作开发了智能APP管理系统,在网上全程实现“耕种管收”精准、高效、实时、便捷一体化。
踞点营销创始人肖然老师告诫服务型企业,服务应该是有价值的,无人机在东北就是被自己的低价干死的。免费模式是一种自杀式的创新服务只要是免费的,就没有价值。
很多客户已经认识到、能够接受服务是要付费的。
客户有时自己都很难意识到原来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这种感觉使得消费者感到舒服和满意,从而形成独特的客户价值,从而附加到产品价值之上。需求链则是要通过服务策划、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来满足客户对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客户价值,保证客户的满意心情。
No.5结对发展关注:厂商协作,合作共赢
在今年这样的寒冬之下,每一个企业或者个体都是无法单独御寒。
抱团取暖或者结对发展,命运共同体等等,组团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主旨就是合作共赢。
大到一带一路,小到精准扶贫,结对、联合发展都是最有力量的发展动力。
今年,各大品牌与大IP出各种联名款,彼此锦上添花之外,合作双方都赚得盆满钵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十一,很多商家联合网红进行直播带货。据淘宝官方数据,双十一总成交额2684亿,直播销售就有200亿,占了近十分之一。无论李佳琦、薇娅们还是企业,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其实行业内的企业也经常出“联名款”,譬如和农科院共同研发的产品,和某某研究所共同研发等等。企业间的联名,大家也使得很溜,巴斯夫的技术,ICL的技术等等不一而足,自身技术不够,找好合作方,一样有好的产品。
结对,给企业,给品牌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不要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要用不变的角度看品牌。
回归到行业,控股优秀的服务商之后,诺普信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闭环商业模式,从而构建区域内遥遥领先的服务平台。
以联盟客户构建平台为基础,以PCA植保技术为载体,以互联网和作物社群为手段,通过叠加金融、保险、飞防、机械装备、水溶肥等农村社会化服务板块,来打造区域遥遥领先的分销服务平台,实现大三农互联网生态圈。
诺普信控股的渠道大佬在区域服务能力都非常强,如平罗瑞欣、张家口益合农资、海南诺泽农、顺泰植保等。被诺普信控股之后,他们在专注区域作物、提供农事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资源整合优势,逐步实现从种到收到卖的产供销一体化闭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效率品质。
包括金丰公社在内的平台,也都是集结当地各优势经销商和合作社,一起谋发展。企业需要深耕,却在没有当地的资源;经销商有区域资源,但是受自身局限无法突破自我。他们之间的联合是最有利的。
云图控股总裁宋睿,川金象总经理雷珂,农大肥业董事长马学文在采访中都表示,企业要回归农业的本质,和核心经销商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
很多企业并没有提共同发展,但是都将自己的经销商看成是自己最核心的资源,究其原因,有的实在是低调,有的是因为没有方向。
11月23日,在刚结束的全国植保会上,我们承办的“2019农资新模式结对发展大会”以“寻找发展同路人”为主题,在农资行业首次提出结对营销新模式,让厂家和经销商之间形成结对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一起为农资行业助力。
那么,厂商都是如何看待结对模式的?对他们而言,能够达成合作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金必来董事长付荣军认为产品是第一要素,厂家和优质平台如果能达成战略合作,需要有研发与创新能力,如果研发不能持续,合作关系早晚有一天也会破裂。
而作为大平台的代表,他们选择结对企业的时候,首先也是要考察的,四角田张和林则表示,他要看供货商战略是否明确,供货商的推广、资金、渠道是否和他匹配,供货商发展是否稳健。
而农迈迈联合创始人温国辉则认为,能与农民换位思考,有情怀的企业才能结对。
亲耕田以美国costor(开市客)为对标,将零差价、会员制模式引入农资行业。
从工厂到用户,亲耕田旨在消除中间商,尽可能的为种植户们提供最优质最廉价的农资,减少种植户们的投入成本。采用会员制,产品严选,给客户提供好的服务,只服务100亩以上的客户,每亩20元的会员费。
亲耕田三农产业链F2C发展模式,链接农户——田联网和企业——企联网两端,旨在将中国所有土地联网起来。
亲耕田董事长吴体恩认为合作就是要“利他”,合作之初就要考虑,合作伙伴对“我”的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农民来讲,产品如果不能解决作物的问题;对经销商来讲,如果不能让“我”赚到更多的钱:这种合作是走不远的,没有未来。
当然,亲兄弟明算账,合作之处就要考虑各种问题,双方资源和理念足够匹配,明确违约责任,双方都有足够的保障以及善后措施。不能只像李佳琪说的那样,合作随缘。
在今天,数据化、标签化、信用化程度越来越深,依靠信用和责任的力量,才有可能打造深度关系的共同体,在激烈的竞争里,彼此守护,守住你的地盘。 让结对双方更健康发展。
No.6基本盘关注:软实力、硬实力
什么是基本盘?
就是改不了、丢不掉、夺不走的那些东西,就是你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当我们看不清未来的时候,不如收束目光,回到脚下,看清我们的基本盘,找准自己的定位。
就拿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比例目前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走到了十字路口。原本打算在今年11月举办的新能源汽车展宣布延期1年,原因是报名的6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有30多家陷入破产、倒闭和停产的困扰,还有10家觉得费用有点贵不打算去了。
然而在连续亏损之后,特斯拉第三季度的迎来“意外”中又理所应当的盈利,在汽车业务收入不涨的情况下,汽车业务利润达到了12.22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转正达到3.71亿美元。特斯拉一直坚持的一点就是,电池必须是自己的。以Model S为例,其电池动力系统占整车成本的32%,而电池单体占电池动力系统成本的72%,正因为如此,特斯拉在电池研发上下了大力气。特斯拉在电池技术方面的专利占全部专利的50%以上。随着 2010年开始的锂电池价格下降,电动汽车的成本持续收缩。对于特斯拉而言,成本领先+电池技术领先就是基本盘,即是核心竞争力。
富士,在主营业务成断崖式暴跌的状态下,却迎来一场脱胎换骨般的革新。富士胶片的转型十分彻底,因为如果守在数码技术成像的领域里,销售额最多也只是数千亿日元规模;要支撑起万亿规模的帝国,富士胶片的选择找到自己的基本盘所在,将原有核心技术迁移,将管理资源与研发和资本投入到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印艺系统、数码影像、光学元器件,以及文件处理六大业务板块。
也正是在清楚认识自己基本盘之下,果断掀起追逐新兴业务的自我革新,让富士依然活成巨头的样子。
2011年,绿业元的芸乐收开始试验销售,2013年已经有点起色,销售额做了259万,2014年做了600万,增长了2倍多一点。2015年做到3000万,增长5倍。2016年做到了2.1亿,增长7倍。2017年做到7亿,增长3倍。2018年做了17.7亿,增长2.8倍。2018年,绿业元集团总销售21亿,芸乐收就17.7亿,占到80%的销售比例。2019年,销售目标芸乐收35个亿,集团总目标40亿。
绿业元为什么能实现快速增长?他们就是找到自己的基本盘,好的产品,扎根一线服务。扎根做法其实是很传统的,就是示范试验、回访、观摩、测产以及传统的屡见不鲜的推广。
这些做法总结起来比较老,比较笨,比较占时间,还影响短时间销售。但这种做法产生自然裂变,产生持续增长。所以说这种做法虽说老,虽说笨,但是老法到位是新招,笨招到位就成了鲜招,方法做到极致了,带来了连续六年的倍增。
全球除草剂销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诞生于1972年,今年47年了;全球销量前十的化合物中,年纪最轻的是先正达公司发明的硝磺草酮,诞生于1984年,也35年了。全球销售额前十名化合物平均年龄50岁,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可想象的,农化行业继续技术创新。
清原农冠这家科学创新公司,可以说是近几年农药行业的一批黑马。他们研发人员超过员工人数的三分之一,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占销售额的10%。清原农冠一直专注除草剂研发、创制,决心“重新发明一遍除草剂”,他们致力于从除草剂新化合物研发和基因编辑靶向育种两个维度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未来五年,还将上市6个全新专利化合物,届时除草剂专利化合物将达10个。到时候,他们将成为全球除草剂专利储备最多的公司。
说起黑马企业,也不得不说一下我们河南的企业六夫丁,他们从2012年—2019年连续7年平均年增长40%,最低年增长38%。靠的就是严把产品的品质,重视品质像生命一样,精益求精,把产品当成艺术品来对待。而企业的产品包括所有代表企业形象的,如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团队品质、企业品质等等。以产品品质为例,他们用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助剂,最好的工艺。
你们的基本盘是什么?你清楚吗?
每一个企业搜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是资源、可以是产品、可以是服务、可以是……
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说“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可以留在原地。”但无论外界怎么变化,我们都要把握自己的初心,坚持做好自己。
愿你在奔跑中守住自己的基本盘,看到自己的禀赋,也看到自己的约束条件,更能长期确立自己的优势和信心。

No.7绿色关注:绿色投入品、绿色生产方式
绿色,即自然。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是大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也早已在路上,绿色农业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态保育,更加注重产品质量。
从消费端推移,大众消费者更注重品质消费,价格不再是唯一衡量指标,他们开始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健康,因此优质农产品成为他们消费的首选。优质农产品是绿色农业的产物。而消费端的变化最终也都将会传递到种植端,影响整个农业发展的趋势。
绿色农业发展需要绿色投入品、绿色生产方式,需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先进管理理念,同时也需要精准、贴心、全面的综合性农业服务,需要农资企业、职业种植者、经销商全产业链携手共同打造。
40多年来,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我国农田投入中有机肥占比从80%下降到30%。有机无机比例失调,已成为影响农产品品质、化肥利用率和土壤健康的关键因子。有机肥投入不足,过度依赖化肥,土壤酸化缓节等等,造成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农产品自然风味缺失。
针对农产品营养品质的需求,注重大量、中量、微量元素以及养分形态和助剂的搭配,开发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专用配方肥;注重有机肥使用量的提升,减少化肥使用量;进一步推广水肥一体化,控制关键时期的灌水,改善设备次数和施肥量。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品质,同时将我国农业由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精细化的发展阶段。
为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多肥料企业都在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调整自身的产能和产品结构,逐步向高端复合肥、智能型液体肥料以及功能性肥料转型。
在农药方面,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会导致药害、抗性产生,影响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业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推进绿色防控模式,转变过渡依赖化学农药防控。面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大型基地等提供精准化防控方案,由过去保险药到达标用药转变。积极推广高效小分子绿色农药,强化新剂型、环保剂型的应用。
但是目前,我国农药工业企业数量多、产量大,面临着绝大部分品种都是国外专利过期品种,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严重形成恶性竞争;传统化学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带来严重的残留、抗性、再猖獗问题;高毒农药逐渐被禁用,但高效、合适的低毒替代品种亟待开发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绿色农药新品种的创制和高毒农药低毒化替代所需的产品创新,以推动农药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此同时,针对绿色发展和生态农业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也提出的重大科技需求,急需研发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在保障粮食生产稳产增产的同时,贯彻绿色农业发展理念。
此外,绿色农业还需要精准化、精细化、科技化等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的加持。如已经初见成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控制关键时期的灌水,改善设备次数和施肥量,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水肥一体化最容易也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操作,也是发展智慧农业的突破口。
绿色农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这对农药、肥料生产经营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要求企业自身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快速转型的能力,同时具备规模化生产、模式化运营以及品质化管理的能力。
也恰恰如此,绿色农业也是综合型、规模型的企业,产品极具特色、创新力十足的企业的重大机遇。绿色农业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科技创新、成果、人才等要素将向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助推研究提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绿色发展技术集成创新方案。遴选推广绿色环保、节本高效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高应用水平。
绿色农业还需要精准、贴心、全面的综合性农业服务,这就需要大力培育能够满足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来推广绿色投入品、绿色防控技术、绿色生产方式以及先进管理理念,并且建设运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设施。
绿色农业,是一个长久的、工程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农资企业、职业种植者、经销商全产业链携手共同打造。

No.8职业种植者关注:职业种植者,作物大王,万商大会
所谓职业种植者,我们给出的定义是,以农业种植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种植水平和具备一定的管理运营理念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要具有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特征。也就是说:(市场化)不止是自给自足,而是围绕着市场供需特点进行种植、销售;(规模化)适度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过程标准化,(科技化)种植中融入科技元素,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经营和管理。
有人就说了,市场化、规模化没有问题,标准化和科技化就未必能达到。标准化和科技化可以是自己达成的,也可以是第三方社会化农业服务者辅助达成的。
这样一画像,我们就知道这一人群的特征了。
职业种植者可能是有着多年种植经验、掌握技术、不断改进的农人,也可能是来自外行业、开始农业拓荒的新农人。
若说职业种植者与传统农户的差别在哪儿,我想,就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
现在的职业种植者群体涌现出了很多的年轻人和外行业者,他们手握大片基地,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干预种植过程,不止是遥感、不止是滴灌和飞防,譬如说什么AI种植,什么标准化管理等等,甚至能实现品控可追溯。带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力,以及新的生机。
不止种得好,还能卖得好。
记得有一次采访一个现代化种植基地老板,他家的果园漂亮,果子种的漂亮,还能卖高价。问他为什么整那么高规格的配置时,他开玩笑似地说:有钱,任性。
但我知道,做农业的都有一份情怀在里面,因为农业一直是高投入、慢产出的代名词,既然来做种植一般都不是奔着赚快钱来的。需要一系列的投入、风险应对,以及与规模配套的技术和机制。
如何为职业种植者赋能?我想,就是要让他们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近几年,行业中出现了“作物大王”、“种植达人”、“种植牛人”、“种植状元”、“种植匠”等一系列现象级热词,这些热点的背后,正是职业种植者群体不断崛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获得行业高度关注的印证!
我们这几年来,采访了很多行业内的大量的作物大王和作物服务商的案例。持续发掘作物细分领域的优秀服务商以及种植者,树立行业标杆,剖析成功经验,全面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纵深推进。
譬如,四川健康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恒,深度聚焦猕猴桃,提供全程专业保姆式服务,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服务猕猴桃的商品果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农资连锁+直营+草莓全程解决方案+植保飞防集成服务商,建德市新安植保有限责任公司汪建国。围绕建德草莓异地种植的特点,草莓种到哪儿,服务跟到哪儿。
桂林富田农资有限公司王小宇通过严格执行技术推广和业务1:1配置的独到模式,专注致力于“柑橘全程解决方案”的应用推广,立足为广大橘农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广西柑橘区和果农中间有着绝对的号召力。
除了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也有专注产业链闭环的,海南诺泽农董事长王占山转型规模种植,深度聚焦8000亩菠萝种植,科研、种苗、种植管理再到品控和标准化,纵深专注于整个菠萝产业链闭环的运作。
不仅仅是农资上的把控,还有优质作物品种研发、迭代品种及先进技术的储备。
他们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对未来市场的把控,以及运作市场的无限可能性。围绕当下主要作物市场遇到的关键性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和解决路径。在行情不好的当下,找到发展的方向,找到机会。
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批职业种植者的佼佼者存在,我们聚焦作物,聚焦经作才有意义,才能行得通。
但是我们也看到,困扰农业发展的痛点依然存在: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农产品总量过剩,但是优质农产品不足!种出好的农产品,卖不出优质农产品的价格!有科学的种植技术,却不能高效大规模的推广!
品牌农资与种植者之间,优质农产品与收购商之间,种植科学技术与种植者之间,都存在一堵墙。打破障碍,推倒这三堵墙,所以,有了我们的BAA万商大会,有了这个有着极其清晰定位的“为职业种植者赋能”的万商大会。
不围绕农资厂商打转转,也不是农资渠道商,而是直接下沉到职业种植者!因为无论是农资厂商、还是农资渠道商以及农技专家、果品收购商等他们关注的焦点都是职业种植者。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让我们一起为职业种植者赋能!
所以说,风口不重要,潮流不重要,洋流才重要。洋流发生在大洋深处,洋流没有潮水喧嚣壮观,不如台风惊心动魄,但只有洋流能带你到很远的地方。
No.9未来无界
关键词:新模式,打破界限
技术革命在不断推进,束缚我们生产力和想象力的天花板也在不断打开。
当一层天花板打开了,一层新空间出现。
你看到会是什么?你会怎么使用它?怎么驾驭它?
亚马逊的贝索斯的做法是不断地打开一层天花板,进入一个无人区,再打开一层天花板,再进入另一个无人区,坚决地走出去,世界在它眼前不断展开。新空间给了它爆发式的增长,亚马逊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企业之一,贝索斯成为了世界首富。
然而大部分的企业,却都被束缚在自己的天花板里,继续做自己有限经验的囚徒。
说起来打破界限,就不得不说小米的生态链。2013年,雷军开始布局他的一块新版图:小米生态链,并立下flag 5年内成立100家生态链公司。最初小米从手机周边开始打造生态链,比如最先打造的爆款产品就是和紫米科技推出的移动电源;接着扩散到与智能家居、智慧生活相关的智能硬件,比如空气净化器、小米电饭煲等;最后扩展到毛巾、鞋子、枕头等生活用品,形成小米的品味与价值观。
就这样雷布斯一步步打破我们对于小米边界的认知,现在可以说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不卖的。”
与宜家达成战略合作,绿米Aqara接入苹果HomeKit,则让小米生态链可以触及到更远的边界。
阿里巴巴改变了13亿人的消费模式,天猫创造了中国零售的奇迹。而天猫每年上万亿元成交额的背后,是一个无法想象的超级大工程,更是无数的工程师用代码堆砌起来的技术奇迹。如今的阿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商平台,更是一个大型的购物生态链,一个科技巨头。
中国三大畜牧巨头:温氏、新希望、大北农早已超越自己创始业务,布局大食品。以温氏为例,温氏布局食品,从屠宰、到熟食加工、到生鲜门店。实现了两重“跨越”:其一:要从畜禽养殖跨越到屠宰行业;其二:要从屠宰行业跨越到零售行业。
有人说:“饲料行业的现在就是农业的未来。”
在农业方面也有成功的案例。以全球知名的肥料生产商加拿大加阳公司为例,加拿大加阳公司也是北美和南美主要的农业产品及服务公司,在美国与南美运营着近500家农业服务零售中心,零售分销网络渠道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种植业特点,生产不同类型肥料,并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等精准农业服务,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对比国外成功案例,金正大在积极向种植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方向转型,提供肥料产品之外的服务与平台,更有具有服务优势。金丰公社汇聚全球种植产业链优质资源,包括国际知名涉农企业、国际金融机构等,在中国各重要的农业种植区域搭建千家县级金丰公社农业服务平台,为中国亿万农户提供诸如土壤修复方案、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农产品品质提升方案、农机具销售租赁、农技培训指导、机播手代种代收、农产品品牌打造、产销对接、农业金融等全方位的农业服务。
诺普信打破原有制剂生产企业的边界,控股优秀的服务商,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闭环商业模式,从而构建区域内遥遥领先的服务平台。一方面,为农资分销和农业综合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控股经销商数量的快速增加,营业收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速;另一方面原有的农药制剂业务销售也有望从中受益,保持平稳增长。财务报表上,利润分析表示,增长主要来自于并表经销商增长所致。诺普信控股渠道不是单纯财务报表的数字,实际上他们以联盟客户构建平台为基础,以PCA植保技术为载体,以互联网和作物社群为手段,通过叠加金融、保险、飞防、机械装备、水溶肥等农村社会化服务板块,来打造区域遥遥领先的分销服务平台,实现大三农互联网生态圈。
诺普信控股的渠道大佬在区域服务能力都非常强,如平罗瑞欣、张家口益合农资、海南诺泽农、顺泰植保等。被诺普信控股之后,他们在专注区域作物、提供农事等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资源整合优势,逐步实现从种到收到卖的产供销一体化闭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效率品质。
如此双赢,着实美好。
人生是连续的,世界在不断向前,各种限制性条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并且永远会有新机会、新缝隙和新空间。
探索不止,未来无界。
No.10新营销关注:回归本质,关注产品、新营销
营销走到今天,从十年前的追捧目前的遇冷。
行业基本上是分了两派,两种声音:营销跑偏了,营销无用。
可能大家对前几年的过度营销都有些疲惫,无论厂商还是顾客。
有个零售商告诉我,他现在是经营遇到了瓶颈,货铺不下去了。定肥季节,很多农户问他什么时候请吃饭。他苦笑,现在一吨化肥利润就那么点儿,还请客卖化肥哪里请得起呀。
其实,不仅仅是经销商微利,厂家也没余粮呀。为了销量,大企业大都是人海战术,营销费用居高不下,数据上只有销量好看些,利润率就别提了。很多传统广告也都停了。寒冬大家都在拼命收缩,大企业也不再大撒币!
对于农户而言,那些促销手段,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至于一个脸盆一个毛巾的,也懒得去凑热闹。
消费在升级,消费者正从“将就”变成“讲究”。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的是对技术的长期积累和对产品的高品质追求,过分的营销风气,对整体产业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并且,在销量急速增长的时候,会掩盖一些发展问题,当销量已经达到极限点,问题就暴露了。所以,近几年企业都在抵制过度营销,而目前,新的传统的营销已经末路,新的方向还在琢磨。第二曲线的增长点并没有找到。
有句特别扎心的话,“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还有一句,不被眼前的荣耀蒙蔽,才能看到通往未來的蹊径。
那么,如何找到破局点?
刘春雄老师认为,在深度分销失去新鲜感,成本高企的今天,农资新营销能够短期内解决农资营销的效率问题。
新营销应该是三维空间的,譬如农资行业刚经历过深度分销所依赖的线下渠道,是一个维度空间,社群(微信、QQ)是一个空间维度,网络空间(视频直播)是另一个维度。
用群来赋能,线上、线下配合,与农时、农事结合。
据说,绿叶元就在做社群,去年一千多万条短信和微信,建立了高密度的传播网。
其实,目前很多社区都有因为某一个爱好聚集在一起的社群,共同购买产品,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企业也有很多群,大多以区域划分,当然也有智库呀,作物群呀等等。尽管社群的画风千差万别,但是对重建信任和亲近关系的期待是共同的。
视频直播目前在东北也很热火,很多经销商都在快手上做直播,辽宁营口经销商张青经常在快手上直播病虫害的防治。河南的张变云除了在群里解答一些常规问题,也会在社群里通知服务时间。
当然,至于每个企业的执行力不同,肯定表现也不一样。去年我说行业活跃度低了,今年还好,因为企业对行业现状已经有了预判。企业个性的不同,其市场的运作手法也不同,有的就是简单粗暴,拼产品、拼价格。有的却是评选作物大王,开观摩会,仍然将市场搅动地有声有色。
无论企业是否有频繁的营销活动,企业都会用回归来诠释自己。
回归本质,这是今年和企业聊天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了。
今年企业都在说回归本质,回归农业,回归种田,回归产品。
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要营销,而是更加注重产品本身。
云图控股总裁宋睿认为,行业是时候回归种田本身了,种田的本质就是投入产出比,这是农民衡量产品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
聚焦产品当然没问题,从产品导向走向客户需求导向,这个自然是对的。
步步高段永平也说过一句话:没有哪家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营销失败,而公司失败本质都是因为产品的失败。
各大企业都预测明年会价格战,或许届时大企业的优势能够彰显?其实,这两年在大田上,已经有价格战的苗头,企业将某款产品拉到底,当成走量产品,盈利产品另算。
今年开始,细分品类已经从边缘市场走向了C位,更多细分品类在今年开始收割市场。很多细分品类企业说今年看到曙光,大抵源于此。也有人说,今年特肥特火热,是时候该大肥企业收割市场了。这句话在未来有待验证,但是大企业转型或者说,开始运作特种肥料,是不争的事实。
也有人在怀疑,企业们都说“回归初心,回归产品”,是情真意切还是叶公好龙?
矛盾正说明了细分品类被需要的同时还有巨大的空间待挖掘,具体如何布局,就要看市场上各大品牌玩家的前瞻性和布局能力了。
2019年即将过去,但农资行业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2020年对许多企业来说,是生死之年。农资与市场杂志原创:赵丹胡晶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年农资行业十大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