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ing 发表于 2012-3-21 15:19:16

影响湖南早稻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及防治对策

影响湖南早稻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及防治对策 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育种岗位专家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专家杨远柱湖南是全国产粮大省,也是双季稻优势产区,近年来,湖南早稻面积维持在2500万亩左右,年产早稻稻谷100亿公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频繁,不仅直接影响早稻生长发育,而且导致病虫为害越来越重。加之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劳动力大量转移,水稻生产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粗放耕作、轻简栽培面积越来越大。而早稻全生育期仅105~110天左右,每一个生长发育时期对产量的形成都显得十分重要,任何一个时期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减产。因此,分析、掌握影响早稻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对规避风险,确保早稻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稻栽培过程中的主要不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利气候因素湖南省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春夏北方的冷空气长驱直下,到达南岭山脉后,无法继续南下,常滞留三湘大地,给我省早稻生产带来——“3~4月寒潮频繁引起烂秧死苗、5月低温不断影响返青分蘖、6月中下旬雨多量大不利扬花结实、7月中下旬火南风高温逼熟”等不利气候灾害,成为早稻生产的主要气候障碍因素。(一)倒春寒引起烂秧死苗早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低温冷害对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扬花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秧苗期遭遇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12℃的“倒春寒”天气,常出现种芽发黄、白根少、活力弱、生长慢,立枯病、绵腐病危害严重,导致烂秧死苗,如果冷害过后突然放晴,水分管理不善,青枯死苗现象会更加严重。 严重的倒春寒,将导致秧苗出现黑根、黄叶,移栽后不发新根,扎根难,返青慢、僵苗死苗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早稻产量。2、“五月寒”导致早稻僵苗不发和颖花退化“5月寒”,又称“梅雨寒”,因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在5月至6月初连续3天以上出现日均气温≤20℃的低温、阴雨、少日照的天气过程,是对早稻分蘖和幼穗发育产生严重障碍的一种灾害性天气。5月初,返青、分蘖期遇“五月寒”,常引起返青慢,僵苗不发或迟发,导致分蘖减少,有效穗降低。5月下旬至6月初遇“五月寒”,常导致颖花退化,穗粒数剧减,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受阻,空壳率剧增,使早稻结实率下降到50-60%,严重的下降到20-30%,因而导致严重减产。“五月寒”出现机率较高,一般3~4年一遇。3、6月中下旬大雨洗花、7月高温逼熟除“倒春寒”和“五月寒”影响早稻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外,早稻抽穗扬花期(6月中下旬)有70-80%的年份会遇到连续几天的降水天气(俗称“端午水”),对早稻抽穗扬花、受精结实有较大影响。另外,7月10日左右,我省雨季结束,日平均气温30℃以上,最高气温35℃以上的干热风天气(俗称“火南风”)接从而至,尤其是洞庭湖区更为明显。严重的高温干热天气,使叶片衰老过快,光合作用降低,光合产物减少,显著缩短灌浆充实时间,导致籽粒灌浆速度过快,秕粒剧增,千粒重下降,从而导致减产。二、主要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早稻产量最重要因素之一。长江流域早稻的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1、稻瘟病稻瘟病是真菌寄生引起,其扩展靠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高湿有利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阴雨连绵,日照不足,适温高湿加剧病害发生与流行。5月下旬到6月下旬之间,系早稻分蘖盛期至抽穗扬花期,5月下旬的高温促进了稻瘟病病菌的生长发育,6月进入“梅雨”季节,连日降水和较高的温湿度,特别有利于稻瘟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往往导致稻瘟病的大流行。稻瘟病是长江流域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仅湖南省早稻稻瘟病年发生面积在数十万公顷,严重影响早稻生产。2、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称烂脚瘟,由立枯丝核菌感染致病,高温高湿是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以日平均温度22-28℃,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发病。5月下旬以后,早稻生长进中后期,田间群体大,稻株相互荫蔽,下部通风透光性较差,加之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高,十分有利于纹枯病病菌的侵染、扩展与流行。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稻株贪青徒长,加剧纹枯病发生和蔓延。纹枯病发病严重时,使水稻不能抽穗,或结实率低,粒重下降。纹枯病是长江流域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就其发生范围而言,远远大于稻瘟病,但纹枯病的药剂防治效果较好。3、二化螟二化螟,俗称钻心虫,是长江流域早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二化螟以幼虫在稻秆内越冬﹐在我省每年发生3~4代﹐为害严重。 4、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长江中下游一年发生5—8代,主要在南岭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一般气温22-28℃、相对湿度80%以上,卵孵化率可达80~90%以上,危害严重。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形成枯白色叶苞,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导致水稻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使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对早稻为害严重的时期是:一代6月上中旬和二代7月上中旬;5、稻飞虱稻飞虱,俗名火蠓虫,一直是威胁水稻生产的第一大害虫。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其为害特点:一是成虫、若虫都为害,一般群集在稻株中下部,刺吸水稻汁液,造成稻株营养成分和水分的大量丧失,被害稻田常出现黄塘枯死,严重时全田枯死;二是在吸食危害过程中排出大量的蜜露粘满叶片常孳生烟霉病,影响水稻正常的生理功能;三是成虫产卵时刺穿叶鞘、叶脉组织,并留下褐色伤痕、斑点,影响水分养分的正常输送也为其它病菌浸染提供了条件,同时还会传播病毒导致病毒病的发生,今年流行的南方黑条矮缩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白背飞虱;四是,属异地越冬的迁飞性害虫,夏季随气流北迁,突发性、爆发性强,难以防范,为害严重。稻飞虱的发生与迁入虫量、气候、水稻品种和生育期、栽培管理技术、天敌均有密切关系。褐飞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80%以上,白背飞虱在 15~30℃下均正常生存,相对湿度80~90%。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凡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年份,易酿成大发生。高肥密植稻田,多施或偏施氮肥,稻株徒长、叶色浓绿、茎秆幼嫩,为稻飞虱提供了丰富的氮素营养物质,危害较重。单、双季稻混栽条件下,易提供孕穗至扬花期适宜的营养条件,促使大量繁殖。三、技术操作不当在栽培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而造成早稻减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浸种催芽技术掌握不到位,导致烂种烂芽没有很好的掌握浸种催芽技术环节,导致烂种烂芽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杂交早稻种子,制种时受精时间前后相差5-7天, 容易造成种子成熟度和含水量不一致、谷壳闭合度差,胚乳细胞组织比较疏松,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等,若浸种时间长胚乳容易糊化,催芽温度稍高胚芽又易灼伤。烂种烂芽影响早稻计划面积的落实,难以确保充足的基本苗,从而影响产量。 2、直播面积逐年扩大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轻简、省工、省力、省成本的直播稻栽培方式呈逐年扩大趋势。但是粗放的直播栽培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难以全苗:影响全苗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大多采取一犁一耙,且普遍存在间犁少耙,翻耕过迟的现象,整地粗放导致泥不烂、田不平,不利直播田出苗期管水,影响全苗。二是播种时厢面泥土过湿过烂、塌谷过深影响出苗。三是早稻直播播种期,气温不稳,经常发生倒春寒,直播田面积大,防寒保温措施无法落实,播后遇上低温阴雨,烂芽、死苗现象严重。(2)草害严重:直播田的主要杂草有稗草、千金子、鸭舌草、马鞭根、牛毛占、四叶草等, 这些杂草生命力强, 若农业措施和化学药剂除草不力, 都会造成草害, 甚至变成草荒, 严重影响禾苗生长, 降低稻谷产量。多次使用除草剂,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严重污染农田环境。(3)容易倒伏:直播要求植株矮壮、茎基部节间短,秆壁厚,根系发达,扎根深,耐肥抗倒力强的早中熟品种。植株较高,茎基部节间较长,秆壁薄,扎根较浅的品种不适合直播;由于直播比移栽迟播10-15天,直播稻生育期明显缩短,必须靠增加播种量来增加有效穗数达到确保产量;因此,播种量普遍偏大,田间群体过大,严重郁蔽,个体之间矛盾激化,造成植株基部通风透光性差、茎秆素质差,同时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造成倒伏。同时,直播田因播期推迟,农户常采取增施肥料以促进分蘖,加上生育期明显缩短,晒田措施很难到位,容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导致贪青迟熟,引起倒伏。而且,直播田播期推迟,总体生育进程较移栽田迟,加上田间群体较大,易导致中后期的纹枯病、稻飞虱形成集中危害,从而加剧倒伏。3、盲目早播,加剧“五月寒”的危害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早稻的播种期越来越早,尤其是湘中南地区,一般3月20日左右就播种,有的甚至3月10日左右就播种,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烂种烂秧的机率。而且,早稻生育期短,如遇3-4月气温偏高,早中熟早稻品种5月中旬就进入幼穗分化,而此时低温频繁,常导致颖花严重退化(穗秃头),总粒数减少。若5月底6月初抽穗时又遇低温,将严重影响扬花结实,结实率下降,实粒数剧减,从而导致减产。4、移栽叶龄过大,诱发大面积“早穗”我省农民习惯插“满月”秧,即秧龄满一个月才插秧。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无常,有的年份早稻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导致秧苗出叶速度加快,待到满月,秧苗叶龄已达6叶之多。而早稻品种大多感温性强,移栽叶龄超过5.5叶,就会出现明显的“早穗”现象,同时,插超龄秧,发根迟,返青慢,低位分蘖减少,有效穗不足,穗粒数减少,导致减产。5、插植密度过稀,基本苗明显不足据多年的栽培试验研究,早稻高产的最佳栽插密度为每亩2.5万蔸左右,保证每亩有效穗25万以上。但是,随着水稻生产成本的增加,农民为了节省种子和劳力成本,插植密度越来越稀,一般每亩1.5万蔸左右(插植密度20*20或每平方米抛栽22-23蔸),且移栽后,不能及时移密补稀,空蔸现象普遍。基本苗的严重不足,导致有效穗偏少,从而影响优良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6、管理不当,导致减产合理的肥水管理是水稻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施肥不合理:重氮轻磷钾,氮肥追施过迟,造成贪青晚熟;除草剂使用不当:用量过高、使用时田间水层过深,导致水稻生长受害;管水不科学:全生育期深水灌溉,晒田不及时等,病虫防治不及时,用药不对症,延误防治最佳时期,造成病虫害大面积为害,导致严重减产。7、后期倒伏水稻倒伏不仅导致严重减产,而且成倍增加收割成本,抗倒品种越来越受农民青睐。造成水稻倒伏的原因较多:一是品种本身抗倒伏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二是栽培措施不当,尤其是直播,偏施氮肥、追肥过迟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晒田不到位等;三是后期遇不可抗拒的大风大雨;四是收割过迟。以上是影响长江流域早稻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抓好病虫防治等措施,确保早稻高产稳产。具体对策:1、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既要注重品种本身的丰产性、抗病虫性、抗倒性、品质等,又要考虑早晚搭配,夺取全年高产。湘北洞庭湖区、湘中山丘区以选用苗期耐寒的高产早中熟品种为宜,如株两优819、株两优611、陆两优611、株两优189、陵两优674、陵两优916、陵两优942、株两优4026、株两优1733、株两优90、株两优08、株两优30、陆两优4026、湘早籼45号等。湘南以选用苗期耐寒的高产迟熟早稻品种为宜,如株两优02、陵两优268、陵两优104、陆两优996、株两优4024、株两优15、株两优2008、陵两优229、陵两优396、湘早籼46号等,尤其宜选优质高产抗倒的陵两优系列组合。2、精心处理种子, 科学浸种催芽浸种催芽前应将种子翻晒1天,增强种皮透性,增进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浸种时先用清水选种,以去掉极不饱满的种子和有黑粉病的种子。水稻种子破胸阶段所需的适宜温度是32~38℃,催芽的最适温度是26~28℃。因早稻催芽时气温一般很低,所以必须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和摊凉炼芽”的原则,采取多起多落浸种催芽法,即用500倍强氯精(2克强氯精兑1公斤水)浸种6小时后,用清水洗干净,再用纱布袋或透气编织袋装好,放在35~36℃温水中浸种2~3小时,起水后趁热用薄膜将种子袋包扎好,进行保温保湿催芽,隔7~8小时,再放到35℃温水中浸3~5分钟,取出沥干继续催芽,如此反复至破胸为止。本方法从浸种至破胸需48小时左右,浸种时间应控制在8~9小时。在催芽过程中还应密切注意:一是防止谷种“现糖”滑壳。破胸阶段若温度过低,氧气不足,芽谷生活力下降,养分外渗,微生物浸染,引起芽谷发粘有酒气。若出现这种情况,应把种谷放在25~30℃的温水中漂洗干净,再重新上堆催芽。二是防止高温烧芽。破胸阶段呼吸作用加强,散热多,若谷堆升温大于40℃,则导致高温烧芽。因此,要注意观察,经常翻动,防止烧芽。三是播种前适当炼芽。因为催芽时温度都在25℃以上,而早春秧田土温和气温都在15℃左右,若把刚催好的芽谷立即播到田里,幼芽因温度突降,生长易受阻碍。在室内摊芽半天,可增强幼芽播种后尽快适应外界条件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烂种烂芽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集中催芽。一家一户,种子量少,催芽时不便保温,因此,以村民小组或种粮合作社为单位,集中催芽是消除烂种烂芽现象发生的最佳选择。3、适期播种, 培育多蘖壮秧。俗话说:“秧好半年禾”。说明秧苗好坏,对水稻整个生长发育及产量有着重要作用。杂交早稻本田基本苗数比常规稻要少,只有通过培育带蘖壮秧以蘖代苗,以低位大分蘖成大穗来弥补穗数的不足、实现高产。早稻播种期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播种时的气温条件。当常年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 根据天气预报, 在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薄膜保温育秧可适当提早播种。其次,要考虑移栽期天气条件是否适宜于秧苗成活。水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均温稳定通过15℃。再次, 三熟制早稻还必须考虑前作的收获期, 晚稻插秧期等, 否则会影响前后作物的生产。一般湘北、湘中早中熟品种3月底播种,湘南迟熟品种3月20-25日播种,切忌盲目早播。因此,要适时早播的前提下,注意抓好如下工作:一是适当增加本田用种量,早稻高产,插足基本苗是关键,一般要求杂交早稻每亩用种量2.5-3公斤,常规早稻5-6公斤;二是稀播匀播。秧苗的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生产率、单株千粒重、茎基宽、发根力等均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说明稀播是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的关键。秧田亩播种量杂交早稻10-15公斤,常规早稻20-25公斤。为保证稀播、匀播,要做到带秤下田,按畦定量。秧苗达1.5~2.0叶时移密补稀, 匀苗促蘖。三是软盘旱育,薄膜覆盖:遇强寒潮天气,实行大小双拱薄膜覆盖;并适当延长覆膜时间, 增加秧田积温促进分蘖发生,尤其增加低节位分蘖,提高成穗率。四是多效唑处理促分蘖:多效唑处理秧苗或种子,能控制苗高,促使秧苗分蘖,提高秧苗素质。具体做法是:播种后,每亩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120克加水50公斤喷施在厢面。或秧苗一叶一针期,每亩用130~150克多效唑对水100公斤喷施。五是科学肥水管理:秧田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是增强秧苗抗寒性,提高秧苗素质、增多秧田分蘖的重要措施。一般每亩用人粪尿1500公斤,15-20公斤磷肥,5-10公斤钾肥作基肥, 2叶1心时每亩施纯氮3-5公斤作断奶肥,插秧前5-6天看苗追施起身肥,以利大田早分蘖。注意寒潮来临之前,切忌追施氮肥(尿素);遇强寒潮天气,灌深水护苗,天气突然转晴,不要马上排水揭膜,要练苗2-3天。六是坚持育秧移栽,禁止直播。为了避开寒潮影响,提高成苗率,直播一般要推迟到4月10日左右,如果遇到强寒潮天气,烂种烂苗现象特别严重,即使不遇到强寒潮天气,也要到6月底才能抽穗,很难以避开“火南风”天气的影响。由种粮专业合作社组织专业化育秧队伍,集中育秧,是培育壮秧、防治烂秧、确保早稻面积的有效举措。4、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水稻的适宜移栽秧龄(播种到移栽期间秧苗生长天数),因品种特性、播量、育秧季的光温情况、营养条件、育秧方式及移栽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当移栽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7℃时, 土温低于15℃, 不利于根的生长。若维持时间较长, 易出现"座蔸" 现象。因此, 移栽不宜过早。适宜的移栽叶龄是4.5-5.5叶,严禁插超龄秧(叶龄6叶以上),以免早穗。适宜的栽插密度和足够的基本苗是早稻获得高产的中心环节,合理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秧苗素质等等因素来综合分析确定。杂交早稻虽有穗大优势,但早稻生长期短,季节内温光资源不足,要大面积高产,必须保证单位面积上有一定的有效穗数,一般杂交早稻的适宜栽插密度是:13.3厘米×20厘米至16.5厘米×20厘米或每亩抛栽30-35蔸,每亩插足(抛足)8-10万基本苗。5、合理施肥, 科学管水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说明肥料在作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产量高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的施肥方法、施肥量必须根据土壤特性、土壤养分含量、品种特性和生育阶段来决定,即因时、因地、因品种制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三定栽培法”,才能实现高产、高效。一般大面积亩产500公斤,在中等肥力条件下, 总施肥水平以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为好, 氮、磷、钾比例1∶0.6∶1。杂交早稻基本苗插得比常规早稻要少,必须依靠一定的肥力水平来促进分蘖的发生,杂交早稻普遍存在“二段灌浆现象",应针对这个特点,在施肥上既要保证前期早发,以保证有效穗,后期又要补肥,防止其早衰,以获得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夺取高产。首先,基肥要足。基肥是水稻插秧以前施用的基本肥料。以有机基肥(如绿肥和饼肥)为主,兼顾化肥(复合肥)。移栽时天气温度较低,需要少量速效肥料作面肥。总基肥量占大田总施氮量的60-70%,一般每亩施用25%水稻专用复合肥35-40公斤。其次,追肥要早。杂交早稻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夺取高产,分蘖肥要早施而且要用速效肥,以利分蘖早生快发。一般中等肥力稻田,移栽后5~7天亩追施尿素7.5公斤左右,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应浅水撒施,并并结合使用除草剂除草。插秧后10-15天,每亩追施氯化钾5公斤。第三,穗肥要巧。穗肥的作用是促进颖花多分化,保护颖花发育,增粒壮秆,提高结实率。具体施用时期是在倒三叶出生时施用(晒田复水后),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氯化钾3-5公斤。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晒田后未见叶色明显褪淡的,只单施加菲,不施氮肥,以免引起徒长、倒伏。第四,后期适当补施粒肥。粒肥的作用是增加植株叶片含氮量,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光合产物及运转效率。抽穗后,明显缺肥的稻田,每亩补施尿素3-5公斤,对长势较旺的贪青田,粒肥只能叶面喷施磷、钾肥,不能追施氮肥。在正常的条件下,管水总的原则是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孕穗及扬花期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插秧期至返青期灌寸水以利护苗,有利于早发根、早返青,防止因插秧造成的根、茎、叶伤害而导致叶尖枯死;如遇“五月寒“天气,采取灌深水保温护苗;返青后用薄皮水,以利提高泥温,促进扎根快发,力求在插后20~25天尽早达到计划穗数的苗数。当达到计划苗数后,应及时排水搁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防止无效分蘖争夺养分。晒田既不能过早,过早会使大田达不到高产的有效穗数,过迟又会造成无效分蘖多、群体过大、田间阴蔽,诱发病虫害,甚至引起倒伏。晒田坚持“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晒田的程度根据稻田肥力、禾苗生长情况而定。孕穗期至开花期田中要保持浅水层,坚持浅水灌溉、湿润壮籽。稻穗发育期间气温较高,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应避免脱水。在抽穗扬花期,如果遇上“干热风”天气,在水源条件好的地方采取日灌夜排的方法,以调节群体小气候,有利于抽穗扬花和结实。灌浆成熟期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以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株根系活力,达到以根保叶的目的。由于杂交水稻两次灌浆明显,使得水稻灌浆期拉得较长,有时同一穗上籽粒灌浆期相差达10天以上, 因此,后期要注意勿断水过早,以免造成部分籽粒充实度不好,秕粒数增加。根据季节安排,当谷粒成熟度达到9%以上是抓紧时间收割。6、搞好病虫草的综合防治, 确保丰产丰收早稻的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应坚持预防为主, 因地制宜地利用耕作、栽培、化学、生防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以防种子带病;大田期根据预测预报,抓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同时,插秧后5-7天,结合第一次追肥,施好除草剂,根除杂草,确保丰产丰收。(1)稻瘟病,经常更新抗病良种,抓好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是稻瘟病防治的关键。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尤其是稻瘟病重发区,宜选用株两优02、陆两优28、株两优120等抗稻瘟病品种;二是注意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氮、磷、钾配合施用,控制氮肥用量。做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原则上不再追肥。三是注意降低田间湿度。返青活蔸后,实行湿润灌溉,最好是开好“丰产沟”,田小的在田四周开好围沟,田大的还要开好主沟和腰沟,多“露泥”,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四是要及时控制苗瘟和叶瘟发病中心,将田间菌源减少到最低限度。对禾苗长势过旺、群体过大、叶片宽大披垂、田间荫蔽,要注意施药控病,防止稻瘟病抬头。五是抓住破口期和抽穗期施药防治。对于比较抗稻瘟病的品种,一般于早稻破口期施用1次对口农药防治。对于易感品种,在破口期和抽穗期(抽穗50%左右)各施药1次,药剂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150克或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125毫升,对水60公斤均匀喷雾。(2)纹枯病:对纹枯病的防治,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耙田时,打涝菌核,减少菌源;二是合理施肥:基肥为主,早施追肥,重磷钾硅肥,切忌偏施氮肥;三是科学灌水:浅水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减轻田间荫蔽。薄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以润为主。四是搞好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选用井冈霉素(每亩150ml兑水50L喷雾)、爱苗(每亩30%爱苗15至20ml兑水50L喷雾)等。(3)二化螟采取防、避、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准确在掌握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学农药。一是主要采取灌水灭虫,消灭越冬虫源等措施;二是药剂防治。一般在早稻返青分蘖期(5月上旬),当枯鞘丛率5-8%时,及时用药防治一次;水稻孕穗抽穗期,再施药一次以防白穗。生产上防治二化螟的农药种类很多,效果较好的主要有:高档药剂:杜邦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福戈(40%氯虫噻虫嗪)等进口杀虫剂,特点是对环境友好,毒性较低,对低龄幼虫防效好,持效期长。中高档药剂: 5%阿维菌素、37%阿维丙溴磷、5%甲维盐等药剂。特点是中低毒性,对低龄虫和高龄虫均有效,持效期较长。低档药剂有常用的:三唑磷、毒死蜱、稻丰散、杀虫双、杀虫单等。施药期间保持5-8厘米浅水层3~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    (4)稻纵卷叶螟   搞好预测预报,掌握最佳施药时期进行防治。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防止贪青,以减轻受害。二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蜂,每667m2每次放3—4万头,隔3天1次,连续放蜂3次。三是稻田安装频振式诱蛾灯诱杀;四是掌握在幼虫2、3龄幼虫高峰期,用5%锐劲特胶悬剂,每亩20ml兑水50公斤喷洒。或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30g,兑水60公斤喷洒。也可亩用10%吡虫啉10—20g加80%杀虫单40g混配,主防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或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对水30公斤喷洒,防效很好。 (5)稻飞虱稻飞虱是早稻后期的重要害虫,具有隐蔽性和爆发性,一旦疏忽,造成严重为害。因此,重点搞好如下防止措施:   一是选育抗虫品种。对稻飞虱抗性较强的品种不多,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中抗白背飞虱的只有株两优02、陵两优268和陵两优104等少数品种。二是连片种植,尽量减少单、双季稻混栽;三是根据虫情测报,及时使用药剂防治:稻飞虱产卵、孵化、若虫高峰期是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关键适期,药剂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农药。目前主要有几种特效农药可供选用:1、扑虱灵:低龄若虫阶段施用该药效果最好。该药具有长效高效但显效较慢的特点,用药后3至5天才开始显示效果,15天后效果最明显,药效持续1个月。一般发生每亩用约20克,重发生时用30克。2、吡虫啉:吡虫啉的速效性远好于扑虱灵,持效期更长。一般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至20克,重发生30至40克。另外还可选用叶蝉散(扑灭威)、毒死蜱、敌敌畏等快速扑杀,但残效期短需要多次用药。以上药剂是目前防治稻飞虱的首选药,亩用量均兑水40—50公斤喷雾稻株中下部。

一剑走江湖 发表于 2012-3-27 12:03:23

在我的印象里,水稻真的很好长,清明时节插秧,暑假收割,大概会打上一两次除草剂、和防治稻飞虱杀虫剂。

都市放牛 发表于 2012-4-2 10:59:54

分析得太精辟了!收藏了,谢谢楼主

jiying 发表于 2012-4-10 12:26:11

都市放牛 发表于 2012-4-2 1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分析得太精辟了!收藏了,谢谢楼主

谢谢关注哦,更多更好的内容尽在《农资快讯》杂志

雨桐 发表于 2012-4-19 14:37:07

很全面,但为啥字体大小不一致啊?

jiying 发表于 2012-4-24 11:35:28

雨桐 发表于 2012-4-19 14: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全面,但为啥字体大小不一致啊?

论坛编辑我操作不熟练,见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响湖南早稻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