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onetsdq 发表于 2012-11-12 15:02:58

买卖农产品中名人效应的差异

最近,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屡出不穷。不光是蔬菜一直逃脱不出低价滞销的阴影,就连水果也跟着一起遭殃。在这次农产品陷入滞销漩涡的风暴中,还衍生出了一种新的现象——名人或者领导帮忙买卖农产品。这两种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社会影响力比普通人要大。  在这种新现象中, 有两个名人“典故”,一个是李玉刚卖梨,一个是甘肃天水副市长卖苹果。最值得思考的是大众对于这两号人物卖农产品的反映截然不同。对于李玉刚,以褒为主,几乎不存在异议。而对于副市长卖苹果,却备受争议。李玉刚卖梨,“是一项义举”、“为农民解愁”、“李玉刚卖梨为救梨”,大众的评论都是以赞扬为主。而甘肃某副市长带领一帮领导人卖苹果却遭遇了各种言语上的抨击。“政绩秀”、“一招鲜”、“亡羊补牢”这些尤为负面的词汇出现在大众的评价声中。一个是领导,一个是名人,他们的目的也许是一致的,但大众对于他们的态度却很有区别。这其中的区别暗示了什么?
  农产品滞销,有很多时候借用名人的社会知名度来扩大影响力,从而找到可以帮助缓解滞销减少损失的人,这本身其实一种正面的能量,只是很多时候有些人利用了这样的方式来博取名声,这给大众带来了困扰,明星本身就是大众喜好的口味,在知名度上本身就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他出现在这样的角色时,对于其想借此扬名,就未免显得勉强,最多只是调侃其落到卖梨的程度,而领导本身就是一个敏感体,在大众对于其的信任度未达到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不可避免。
  农产品滞销可以解决,不管是官员还是明星,如果做了一定的努力,确实让农产品滞销现象有所缓解或者解决,这是好的,我们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应该多学会以正面的眼光去看。

admin 发表于 2012-11-12 16:10:13

发帖,麻烦请以后把来源。。去掉,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买卖农产品中名人效应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