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泥巴 发表于 2012-12-2 08:58:42

同是蔬菜枯萎病 防治办法有不同

信息来源:北方蔬菜周刊
蔬菜生长中容易发生枯萎病,枯萎病有两种,一种属尖镰孢真菌,另一种属欧文氏细菌。真菌性枯萎病和细菌性枯萎病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生产活动中不易区别,容易混淆,如不注意区别对待说会贻误防治最佳时机,造成重大损失。

  无论在茄果类蔬菜上,还是在瓜类蔬菜上,真菌性枯萎病大多发生在开花结果期。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呈失水状萎蔫,初发病时中午萎蔫,夜间能恢复正常。一般反复3—5天即枯死,大部分整株死亡叶片呈褐色在茎上不脱落,也有的是一枝(蔓)或两枝(蔓)枯萎,其余枝(蔓)正常。有的蔬菜茎基部易发生纵裂,裂处常有胶质物溢出。根系呈水浸状腐烂,湿度大时变褐枯死后病部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发病时纵切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该病的发展进程较慢,一般15-30天才枯死,无乳白色黏液流出,别于青枯病。

  细菌性枯萎病又称青枯病,以为害蔬菜茎秆(茎蔓)为主。植株染病后,上端茎蔓出现萎蔫,最后全株枯萎而死。剖开茎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脓溢出。但维管束一般不变色,此病根部也不腐烂,是与真菌性枯萎病相区别的重要症状。

  真菌性枯萎病主要为害瓜类,西瓜受害最重。病菌一般分布在15—30厘米的耕作层内。在8—34℃都可使植株致病,24—32℃为最适温度。

  细菌性枯萎病为害大部分蔬菜,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低8℃,最高42℃,经8—10分钟可致死。

  真菌性枯萎病主要靠土壤传播,尤其以未腐熟的有机肥为主,由胚芽、根尖和伤口侵入,发病程度取决于当年侵染的菌量,在灌水不当、连阴雨天气,土壤黏重、偏施氮肥,地势低洼田发病重;施用未腐熟带菌有机肥、管理粗放、土壤酸性、天气多变及地下害虫为害重,都易诱发染病。重茬地特别严重。

  细菌性枯萎病病菌多从伤口侵染植株。带菌量大及暖冬则有利于发病,蔬菜生长期内时晴时雨,天气闷热时则发病重。大棚菜地重茬多,故发病较重。

  防治蔬菜真菌性枯萎病,可用55—60℃的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苯噻氰(倍生)1200倍液浸种20分钟。利用抗病砧木嫁接防枯萎病效果好,如黄瓜利用黑籽或白籽南瓜作砧木,茄子可利用托鲁巴姆或托托斯加等抗病砧木进行嫁接。定植前用50%多菌灵混50%福美双各0.3%拌土穴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发病后,可灌用苯噻氰(倍生)1200倍液或氯溴异腈尿酸1000倍液防治。

  防治细菌性枯萎病,首先是要减少微伤口,防病传入。阴雨雪天尽量不整枝摘叶,深冬期要提温降湿,创造不利于病菌发生的环境。药剂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可杀得 600倍液或DT500倍液进行防治。由于细菌性病害易复发,因此需连喷二至三次效果才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是蔬菜枯萎病 防治办法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