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带 发表于 2010-12-10 20:27:00

中国粮食总产"七连增"为抑通胀打下基础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抑通胀 保民生 中国粮食总产“七连增”居功至伟

  中国官方今日高调公布今年粮食丰收消息,为当下稳物价派出“定心丸”。农业部8日称,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达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
  中国人有句老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价的稳定决定了未来物价的走势。社科院专家也指出,本世纪以来,中国遭遇的三次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其直接导火索均关乎农业。粮食丰收对于物价稳定的基础性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粮食丰收对于平抑物价意义重大,同时为政府遏制通胀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时间保证。试想,倘若粮价减产造成物价暴涨,势必打乱中国政府为“十二五”谋局的阵脚,使政府忙于四处“救火”,势必影响其它关乎民生的大政方针的落实。由此可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粮食生产,是整个社会的一颗“定心丸”。
  立足于国家安全高度,粮食丰收的意义同样不可低估。显然,人口众多的中国对于粮食有着极大的需求,倘若粮食不能实现基本自给而大量依赖进口,必然给外人以可乘之机。彼时,中国粮食安全防线将面临被外国低价粮击溃的风险,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受制于人,这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将是一记灾难性的打击。“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中国民生的促进,也势必因之而沦为空谈。
  居安还需知危,目前中国的粮食安全尚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可以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虽无近忧,但仍需远虑。许多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忽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不同程度地引发了粮食危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有鉴于此,中国当局始终强调,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在任何时候都要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7个一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工作,着力健全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坚决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和95%的粮食自给率底线。面对近年来灾害频发、资源约束增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不利形势,中国政府及时采取加强粮食生产的重大举措,着力化解宏观经济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未来,中国更是要紧抓粮食生产,牢牢把握粮食生产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生产中支撑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价格引导、国家支持、利益补偿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加快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为粮食安全多加几把保险锁,为抑通胀、保民生保驾护航。

susan 发表于 2010-12-11 14:29:00

诶,光看不评价

我是农资人 发表于 2010-12-11 17:30:00

真的假的?灾害这么严重,还能"七连增"?

加勒比海带 发表于 2010-12-11 20:51:00

回复 2# susan 的帖子

我也是很无奈,知道是假的也发了,就是来挨板砖的

加勒比海带 发表于 2010-12-11 20:51:00

回复 3# 我是农资人 的帖子

肯定是假的啊,官方的哪有真的啊

我是农资人 发表于 2010-12-13 13:43:00

呵呵,以后加个(找骂贴)

加勒比海带 发表于 2010-12-13 20:59:00

回复 6# 我是农资人 的帖子

不至于吧?这个就是让大家看看中国政府是多么瞎而已

未来 发表于 2010-12-13 21:26:00

粮食产量年年增,价格却是年年涨。百姓增产不增收,食品消费增支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粮食总产"七连增"为抑通胀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