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农资网 发表于 2012-12-20 16:41:11

压货那点事

  “压货年年有,今年特别重”,“特别重”,并不是说今年厂家压货的力度最大,而是“压”了之后,经销商不能动销。“压货”其实是企业一种最常见的营销行为,因为你不压,别人也会压;你不抢市场,别人也会抢市场。那么在今年,农资市场销售整体出现动销困难时,被“压”的经销商,会有怎样的心态?他们又是如何化解“压货”带来的压力呢?

  不进货,卖库存

  【心态】仓库已满,请勿压货!

  【行动】“库里压了那么多存货。最近厂家业务经理又让我进货,说是完成今年规划的销售任务。我当时就表态,不进!有人说,你不怕厂家取消你的代理权吗?现在不是产品短缺的时代了,并不是说你是大厂,就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即使是大厂家,它也有很多竞争对手。最近就有一家企业‘挖’我,让我代理他们的产品。这说明,市场有竞争,经销商也有选择,并不是你想什么时候压就能压!”一位湖北经销商面对厂家的压货,选择了说“不”!“厂家的大区经理,不压货,厂家的销售任务完不成,他们怎么能拿到销售提成?即使在今年农资销售受阻时,厂家的压货力度依然不减。在现金为王的时代,货卖不出去,钱拿不回来,公司怎么正常运转?”这位经销商认为,在压力下,厂家大区经理们不应该只顾着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应该帮着经销商快速实现动销。在这种心态下,这些经销商对于厂家的压货持“谨慎观望”态度。

  【观察】这类经销商一般在当地都拥有较强的销售网络,他们是多家企业争夺的对象。因此,在面对企业的压货时,这类经销商往往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在奉行“现金为王”的经营理念下,他们采取了“先卖库存后进货”的行动。在他们看来,“不进货,不接产品,也是减少损失的一种方式。”

  “压”向二批

  【心态】厂家压我,我压二批!

  【行动】在2012年,二批商突然成了“香饽饽”。经销商对二批商的拜访次数越来越频繁,给他们的政策也越来越优惠。“没有办法啊,厂家压我们,我们就向下压。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库存转移的过程。好说歹说,货压给了二批,但二批往下压也有难度。因为整体的消费拉动力减弱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压给了二批,动销还是很难。”河南的张经理说,当地很多经销商承受不住压力,就把压力向下转移。因此2012年,二批最忙,他们忙着参加各个品牌总经销商组织的订货会、财富说明会。

  “今年厂家订的销售任务很高,如果经销商不进货,那么厂家就会开发新的经销商,或者是直接抄底,给我们的二批铺货。我们也意识到,越是压力大,厂家越会加快扁平化渠道的速度。与其让厂家先扁平,倒不如我们先扁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向二批压货的同时,也在加深和二批的客情关系。这样,有了强大的分销网络,厂家要扁平我们,也要掂量掂量。”一位经销商倒出他们向二批压货的另一个理由:防止厂家扁平化。

  【观察】能消化多少货,实际上经销商是有心理预期可判断的,否则也不会进那么多货。但不可预期的是,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经销商既要有“蓄水”的能力,又要有“行洪”的能力。此时,销售网路是否完善,就成为经销商化解压力的关键。向下压二批,压是手段,销才是目的。因此,在压二批的同时,还要通过促销手段帮助他们销出去,这样才能和二批商形成紧密的联动关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调整产品结构

  【心态】东方不亮西方亮,适合的产品才是最好的!

  【行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农药经销商要想取得发展,需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认清两个问题:一、认清自身的优势所在:若自己是一家经济实力雄厚、网络覆盖面广的省或地(市)级经销商,在产品结构调整时,就应该优先考虑那些最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常规品种,在特定时期内实现产品的大流通、快流通,以量的增长来实现规模利润,同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若自己是技术优势较强,资金偏紧,网络覆盖相对狭窄的县级或是乡镇级经销商,在销售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选择一些赢利水平相对较高的新特农药,推广重点也应放在新特品种上,因为它们才是经销商利润(80%)的实现主体,同时结合部分常规品种以带动新品种的销售。

  二、对产品的特性要成竹在胸:最好的产品不一定适合本地市场,适合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所以在进行产品调整和结构优化之前,一定要对取舍的品种进行仔细分析,善于发现和挖掘产品的特性和买点,对于那些赢利水平不高、市场增长潜力不大和不适合本地市场的品种该放就放,而且速度一定要快;对于本地适销的、赢利水平较好的产品要大胆购进,重磅推广,力争实现销量与利润的双丰收。

  【观察】调整产品结构,是大多数经销商的盈利模式。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风险。在厂家频频压货而终端动销乏力的情况下,经销商需要重新梳理自己的产品结构,找出带动公司发展的产品,来缓解经营压力。

  多渠道发展

  【心态】多个渠道多条路,寻找财富新机遇!

  【行动】今年,单一渠道的经销商的压力较大,因为当这条渠道受阻时,会影响经销商的整体生意,也无法实现货物的分流。所以现在经销商开始往分销和团购上转。多个渠道,就如同多了一个排水管道,货就分销的快一些。比如今年,我们把当地的零售店进行梳理和整合,重点发展了30家优质零售店,把他们作为二级分销商,给予重点支持,这些零售店帮我们消化了很大的库存。山东的王经理认为,经销商不能守着一个渠道不动,而是要多开渠道,构建符合渠道盈利模式。

  【观察】所谓的“新渠道”并非“新兴渠道”,而是经销商以前没有做过的渠道,比如以团购为主,没有做过商超渠道,或者以流通为主,没有做过团购。这种思路的核心在于,构建复合渠道模式,发现新的财富机遇。

  细化服务

  【心态】比别人快一点、细致一点,就能多收获一点

  【行动】“现在的农资行业已经严重同质化了,要需求增长的拉动难度在加大,那么要获得增长就要挤占别人的份额。挤占别人的份额靠什么?靠优质、快捷的服务。因此,服务将是未来经销商赢得市场的关键。

  目前,一些基层农资经销门店的生意格外兴隆,当农户购买了化肥或农药以后,聪明的经营者都会登记消费者的姓名、联系电话和农资产品的购买日期。在农户使用这些农资产品期间,有的农资店就按留下的联系电话及时询问;还有一些善于动脑子的经营者,在农事关键时刻,为他们提供农作物病虫防治、肥水管理、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农业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村能人、村组干部。这种农业技术短信服务,从购买农资产品开始直到收获,让农民非常感动。有农民反映,到这样的农资店购买农资,等于请回了一个农艺师,因此他们很乐意光顾。

  对于经销商来说,提供这种包括售前、售后的人性化服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这种投资必将得到回报,它不但是经营者对社会、对客户的一种责任,而且是经销商赢得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观察】不动销的关键,不在于没有需求,而是发现了需求之后,如何去满足需求。市场竞争,根本就是对消费者的争夺。那么多品牌,为什么消费者会选择你?除了品牌本身的原因外,如今消费者更关注经销商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否则消费者拒绝买单!

  联手共抗风险

  【心态】联合起来,1+1>2

  【行动】“在生意难做时,更需要联合。我们今年就做了两次联合的尝试,效果很好。第一次联合,是和有资源人联合发展团购。这些人,有些经销商称为团购顾问。但让他们做顾问,始终不能紧密捆绑。另外,这些人一年给他们二三十万,他们也看不上。那么怎么办?很简单,就是合股经营,大家各占50%,实行AA制。我出产品,你出资源。实际上,这根本在于经销商愿不愿意把钱拿出来,是把人家当合伙人,还是当大业务员。结果表明,合股之后,这些人的积极性很高,带来的效益也很可观。

  有时候生意难做,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困住了我们自己。与其死守着自己的业务,困坐愁城,倒不如放开胸怀,联合起来,大家一起赚钱!”面对经营压力,江苏的郑经理,通过两次联合,拓展了销售范围,增加了销售额。

  【观察】把团购顾问变为合伙人,这种联合起到了深挖团购和经营业务拓展的效果。愿不愿意分钱,能不能放开胸怀,解放思想,是经销商能否发现机遇,度过难关的根本。

  总结: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压货”

  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下,今年厂家的“压货”与经销商的“出货”之间的问题格外突出。厂家的目标宏大,压得多;消费者捂紧口袋,经销商出得少。有经销商希望厂家能够“量减价升”,但对于厂家而言,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惨烈,它们更需要通过“挤压式”的增长,获得竞争的优势和应对方方面面给予的增长压力。值得庆幸的是,厂家也开始注意到“压货过大带来的风险”,开始通过降低销售任务或者其它方式,来减轻经销商的压力。那么对经销商来说,更需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货。做市场必然有风险,也必然有压力。任何行业都一样,任何工作也都一样,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压力,充满竞争的时代。面对压力和竞争,我们不能选择逃避,因为越逃,危机越大。“我们走上了一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不能回头,因为一回头,别人就会赶上来,你就会被淘汰。”一位经销商说,卖农资其实也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因此要坚定地走下去。

  编后:

  在上文我们分析了几家经销商面对压货的心态和所做出的调整,在这些调整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商业机会,比如关注品牌,比如联合开发,比如强化服务,比如发展分销网络,应对厂家的扁平。这些既是经销商应对压力的措施,也是经销商转型的方向。因此,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今年是赋予有准备、敢于竞争的经销商的时代机遇,也是他们弯道超车的最佳机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压货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