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虫害诊治二例
虫害一:核桃黄刺蛾黄刺蛾幼虫 山东莱芜、济宁、沂南的一些果农打电话反映,每年到8月份在核桃收获季节,树上有一种当地人称扫毛甲子的害虫,对人的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皮肤一旦接触到这种虫子,马上会出现红肿、奇痒,疼痛难忍。这些果农急切想了解,怎样提前预防这种害虫?
害虫简介
果农反映的这种害虫,学名叫黄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黄刺蛾在有些地方也称: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该虫以幼虫危害为主,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核桃、梨、枣、苹果等果树,也对多种林木造成危害。黄刺蛾 在北方多为1年1代,在长江流域1年2代,秋后老熟幼虫常在树枝分叉,枝条叶柄甚至叶片上吐丝结硬茧越冬。茧椭圆形,灰白色,具数条褐色纵带,形似雀蛋,翌年初夏,老熟幼虫在茧内化蛹,1个月后羽化成虫飞出,觅偶交配产卵。
危害特性
黄刺蛾初孵小幼虫往往群居在产卵过的叶片上,啃食叶肉,留下叶脉,被害叶片呈网状。幼虫3龄后分散活动,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严重时会被吃光只留叶柄。冬季可通过检查枝条上是否有黑褐色纵条纹的硬茧,来判断有否黄刺蛾为害。
小幼虫为黄色,大龄幼虫黄绿色,体长25毫米左右,身体两端稍稍膨大,背部有一个大的紫褐色斑。
黄刺蛾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幼虫身体上的枝刺毒毛对人的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后会引起皮肤红肿、奇痒、疼痛难忍。
黄刺蛾危害有一定的规律,每年的夏秋季是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和第一代茧蛹期,要提前注意做好防治工作。
防治要点
(1)采摘幼虫。三龄以前幼虫多群栖危害,要及时摘除,因幼虫体上有毒毛,应避免接触皮肤防止中毒;
(2)药剂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制剂100亿孢子/每克菌粉,或用Bt乳剂500~600倍液等喷杀幼虫;
(3)人工剪茧。刺蛾茧粘固在枝干上,可用剪枝剪剪除。
农民在农田作业时,如果不小心被黄刺蛾幼虫蜇到,切忌抓挠,这样会导致毒刺深入皮肤。建议用医用橡皮膏或经过消毒的针先将毒刺拨出,再用酒精清洁伤口,最后涂上消炎类和激素类软膏即可,如有红肿发炎应去医院就诊。
虫害二:梨茎蜂
梨茎蜂俗称折梢虫、剪枝虫、剪头虫等。属膜翅目,茎蜂科。分布在中国各梨产区。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梨,也为害棠梨等。 一年发生一代,多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3月上旬化蛹,下旬为化蛹盛期,4月间羽化梨新稍大量抽出为产卵盛期,幼虫为害至6~7月份先后老熟,掉转身体,头部向上做茧休眠。
为害特点
当新梢生长至6~7厘米时,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新梢顶端锯断,仅剩皮层与枝相连,新梢萎蔫下垂(如图),不久干枯脱落,形成枝橛。成虫在断梢部位以下约l厘米处产卵于皮层组织内,外表留下明显的小黑点。幼虫在被害梢内蛀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翅展13~16毫米,体黑色,有光泽。触角丝状,黑色。口器、前胸背板后缘、中胸侧板、后胸两侧及后胸背板后缘均为黄色。翅透明,翅脉黑褐色。足黄色,基节基部、腿节基部和附节均为褐色。雌虫腹部末端的产卵器锯状。卵为长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略弯曲。老熟幼虫白色,体长8~11毫米,身体略扁。头淡褐色,头、胸部略向下弯,尾端上翘。胸足极小,无腹足。蛹为裸蛹,长约10毫米,初期为乳白色,渐变为黑色。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多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3月上旬化蛹,下旬为化蛹盛期,4月间羽化梨新稍大量抽出为产卵盛期。成虫产卵时,先用锯状产卵器将嫩稍4~5片叶处锯伤,将卵产在伤口下2~4毫米处嫩组织里。幼虫孵化后即向枝橛下方蛀食。幼虫为害至6~7月份先后老熟,掉转身体,头部向上做茧休眠。
防治方法
1.尽早剪除被害稍,剪稍部位须在产卵孔以下。
2.成虫发生量大时,可于成虫发生期(新稍长至5厘米左右时)喷药防治成虫。常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00倍液硕丰481或40.7%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4000倍液硕丰481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4000倍液硕丰481。
学习了,顶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