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易合通 发表于 2013-7-31 11:27:59

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情况分析 (下)

四、申请人分析

通过对上述1631件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专利申请人分析发现,国外申请数量为189件,约占全部申请数量的12%,国内申请数量为1442件,占全部申请数量的88%;职务发明占比约为32%,非职务发明占比约为68%。

通过对申请人的单位性质分析表明,上述1631件专利中,个人申请数量最多,为530件,占全部申请数量的32%;其次为工矿企业,申请数量为422件,占全部申请数量的26%;居第三位的是大专院校,申请数量是375件,占全部申请数量的23%;科研单位申请数量为287件,占全部申请数量的18%,居第四位;其余17件由机关团体申请,占全部申请数量的1%。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申请人性质分析见表3和图3。表4为上述1631件专利的申请人中申请数量最多的前十位申请人情况分析。
表3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申请人性质分析

申请人性质申请数量/件占比/%
个人53032
工矿企业42226
大专院校37523
科研单位28718
机关团体171
合计1631100


图3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申请人性质分析

http://news.agropages.com/UserFiles/FCKFile/zkc_2013-07-30_15-35-38_550.jpg

表4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明专利数量最多的前十位申请人


序号申请人 申请数量/件占比/%
1中国农业大学 37 2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7 1
3浙江大学 17 1
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15 1
5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13 1
6巴斯夫欧洲公司 12 1
7华南农业大学 12 1
8南开大学 12 1
9湖南农业大学 10 1
10南京农业大学 9 1

合计1549


由表4可以看出,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共计申请专利数154件,约占全部申请数量的9%,排名第一位的申请人为中国农业大学,共计申请专利数量37件,约占全部申请数量的2%;第二到第十位分别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巴斯夫欧洲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这9家申请人中每家的专利申请数量为9~17件。

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位中,有7家是大学,1家科研单位,2家外国公司,没有一家国内企业。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在我国农药创新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说明国内的相关企业在农药创新方面还相当薄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均需要加强国内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和投入。

五、 IPC技术构成

通过对上述1631件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明专利的主分类情况进行分析,排名前十位的IPC分类情况见表5和图4。

表5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明专利中主分类排名前十位的小类情况分析


序号主分类号申请数量/件占比/%主分类号意义
1A01N 1111 68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2C05G 99 6肥料的混合物;由一种或多种肥料与无特殊肥效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以形状为特征的肥料
3A01G 88 5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林业;浇水
4C12N 80 5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
5C07D 49 3杂环化合物
6A01H 34 2新植物或获得新植物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的植物再生
7A01C 31 2种植;播种;施肥
8A23B 25 2保存;水果或蔬菜的化学催熟;保存、催熟或罐装产品
9C07C 24 1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10C05F 11 1不包含在C05B、C05C小类中的有机肥料
11其他 79 5


合计 1631 100



图4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明专利中主分类排名前十位的小类情况分析

http://news.agropages.com/UserFiles/FCKFile/zkc_2013-07-30_15-38-35_513.jpg

由表5和图4可以看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明专利技术分布较为集中,排名第一的主分类号为A01N,共计申请数量为1111件,约占总量的68%。其他技术领域申请数量均小于100件。

六、结语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药中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类别,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类药剂。由于此类药剂作用机理多样,故其前景十分广阔,值得农药生产企业及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去探讨和开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利情况分析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