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策略:中小农资企业该怎么活命?
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过后的恢复有待时日,加之国内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以及农药连续小年的出现,通胀因素所带来的成本高企,已经使得许多中小农药企业的实际经营出现了问题,做农药确乎是越来越难了。受市场低迷影响,生产成本上升,售价没能跟上原料涨价而上行,相反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订单锐减,开工不足,资金紧张、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不断遭到挤压,生存难度逐步增大,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厂家经营困难,多数企业停车检修或者关门转让。在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下,农药中小企业怎么办?转型升级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难题,就要促进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外国农药近几年的在中国飞速发展,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纵观这些洋农药企业近些年也开始了战略性的品牌升级之路,比如在物质层面,一些洋农药企业每年投入巨额用于研发设备的购置和新产品研发,这也给我国农药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改变。
还有部分小企业拟通过产业升级提高边际贡献,应对成本压力。如提高生产自动化,预先购置部分原材料等,转型升级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一些企业已经偿试运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努力尝试转型升级。
有位农药企业的老总说:“借助电子商务不仅仅提升了企业的利润,而且可以帮助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改变过去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定制化的生产,企业的重点也转移到产品的服务、品牌和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多元融资
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行的血脉,及时的资金支持可以帮助小企业渡过难关,甚至走上扩大生产的道路。融资可缓解当前小农药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
过往调研发现,63%的小企业有现实的融资需求,且其中76%的小企业融资需求在100万以下。有一报告显示,许多小企业习惯向亲友借贷,浙江小企业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而相对应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7%;另有22%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这些数据在农药行业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笔者认为,解决当前中小农药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
第一,银行信贷可设立专项中小企业资金。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从银行现在的信贷额度中,划出一个比例,作为专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专门支持那些手上确有国际国内订单,周转资金不足的企业,支持那些正在向能够驾驭的领域转型的企业。这里的关键是不增加银行现有的信贷额度,同时严格界定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在新的背景下对中小企业信贷也需要“有保有压”。
第二,股权融资。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都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的渠道。因为上市融资对企业有门槛,对主营业务也是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只要把好这些上市的关口,监管到位,股权融资既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盲目“多元化”发展带来的风险和防止民间融资的无序乱相。
第三,债券融资。我们还没有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中小企业发债一定是高风险债券。应该加紧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机制和风险控制的研究,尽快推出中小企业债的新的融资方式。
第四,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民间资金规模越来越大,逐利性更强,有必要加强对民间信贷和民间金融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公平竞争
中小农药企业当前的尴尬,与其说是市场竞争下被淘汰的结果,毋宁说更多是不公平竞争下的牺牲品。这些中小农药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其实并不在于自身不努力或是缺乏竞争力,而更多缘于国有大型企业控制了更多的资源和利润,中小农药企业非但不能在金融贷款方面获得平等的待遇,甚至在任何一次金融政策的调整中,都沦为牺牲品。
现实中,这厢大企业愁花钱,那厢小企业愁钱花,正充分说明了当前经济结构与资源分配的病态。当然,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在如下方面出台政策扶持中小农药企业的发展。
一是将中小农药企业长期发展纳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中综合考虑,加强对中小农药企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为中小农药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还要出台小企业信贷扶持政策,鼓励专营小企业信贷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并加强监管,实现专项风险专项管理。
二要创新信贷技术,提升小企业信贷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三要对小企业税收政策予以优惠,帮助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构建税收激励新机制,诱导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融资。要加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税收优惠,通过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业税减免、所得税调减、允许中小企业融资的利率浮动上限提高、允许贷款坏账的税收抵免等举措,提高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收益。要探索“以税定贷”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即向中小企业放多少贷款与所交税款相联系。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中小企业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关键是资金管理。对已处于停摆边缘企业来说,由于成本高企,产销量下滑,资金可能处于极度困难的状态。因此,针对资金匮乏的现状更要加大资金管理力度,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现金至尊”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
对于中小农药企业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保持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重要。谁掌握了足够的现金,谁就有抵御各种风险和保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能力,谁就能够保持自己的生存能力。资金问题实际就是市场问题,没有市场就没有销售,没有销售就没有资金。
面对困境,绝大多数开工率较低的小企业都以瘦身为主,而非关厂,这也是一个应对危机的办法。一些小企业已经调整了原材料备货、接单策略。为预防人民币升值及国内原材料价格波动,部分小企业将大订单拆分成小订单,以缩短生产周期,并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结算周期较短的订单上,以把控利润。所有这些都值得中小农药企业借鉴。
寻机整合
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遭遇困境的时候,恰恰是做投资的最好时间,在这一轮的调整中,已经初步出现了行业和产业再整合的机会。
山东有一家民营农药企业,拥有500多名员工,6条生产线,年产量大概在万吨左右,是华北地区骨干农药企业之一。但是,由于品牌低端,这家企业的总销售额虽然大但利润低。这家企业当时的总资产是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 5000万元,还有8500万元负债。这也意味着,企业经营中由于负债而要支付的利息费用很高,经营利润的很大一部分都被财务费用吃掉了。由于原材料和经营成本上升非常快,终端价格也无法提高,导致经营中的获利非常有限,处于苦苦支撑的状态。这时,一家大型化工企业主动提出来要收购这家企业,以扩大生产能力。这家大型化工企业的收购条件很简单:按照净资产价值对企业估值,支付3500万元现金,并偿还所有负债,收购企业60%的股权,实现控股并主导管理。这时候,这个企业得老总问我怎么办,他应该如何决策?我当时坚定的回答他,抓住机遇,赶快嫁人!如果你再犹豫不决,黄花菜就凉了,就丧失了机遇!他又问我,如果选择了被并购,那么,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我答复他说,唯一考虑的就是以合适的价格,实现企业价值。这是一个变现的过程,企业家不要觉得就是把公司卖了,不情愿。我们通过把公司进行股份的转让,拿回宝贵的资金去投身到新的产业发展之中,其实是更重要的战略抉择。多次创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企业的第二种产业出路是建立联盟,成为产业链中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并努力形成战略互动。这来源于对自己的产业定位,如果将龙头企业定位为开发区产业集群中的主要推动力,与之配套就是将自身定位为辅助推动力。这种模式下,通过质量、效率与服务的竞争,成为龙头企业的主要上下游配套资源,除了会获得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也会使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
当前,GDP预期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的持续,对四季度以及未来的农药市场的发展的预期信心不足。我记得温总理有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浪淘沙演绎凤凰涅盘。走到深水区的宏观经济两难处境越发突出,需要决策者更高的智慧和勇气,需要企业家保持企业家精神,需要社会更持久的理性。要辩证地对待危机,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不利中看到有利,更有助于寻找机会战胜危机。一个企业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在紧要路口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将是决定命运的。愿更多的中小农药企业在这次严峻危机中做好自己的重大选择,步入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