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泡泡病及其无公害防治
1.症状辨认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鼓泡,大小5毫米左右,大多产于叶片的正面,少数产生在叶背面,致使叶片凸凹不平,凹陷处呈白毯状。叶正面产生的鼓泡顶部,初期呈褪绿色,后期变黄至灰黄色。2.发病原因目前此病的病因还未完整明白,但重要与气温低、日照少及栽培品种有关。定植期过早,生长前期温度低,幼苗长期处于缓慢生长状态,生产上碰到阴雨气象持续的时间长,光照严重不足,后来气象忽然变晴,温度敏捷增高或阴天低温浇水减少,晴天升温浇大水均易引发此病。另外,还有进认为是因黄瓜品种对低温、少日照不适应所造成的。
3.防治措施选择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低温季节注意提高棚室内的气温柔地温,地温应保持在15—18℃,严防低温冷害。春季栽培,定植后禁止大水漫灌,使地温下降过大,缓苗慢。棚室选用流滴膜,提高棚室内光照强度,必要时进行人工补光和应用二氧化碳气肥增施装置。喷施叶面肥料,提高叶片光合功效,加强抗性。 黄瓜泡泡病 学名是什么?
回复 2# 中国农资联盟 的帖子
又称黄瓜泡泡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