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产品之殇
本帖最后由 新农村财富 于 2013-11-28 14:47 编辑《新农村财富》记者刘红 近日来,中储粮总公司连续在其官方网站回应“国储库流入大量‘转基因’菜籽油”的报道,让“转基因”农产品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一事件不由得让人想起9月份方舟子与崔永元就“转基因”问题在微博上的激战,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61名院士联名上书请求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报道。对大众天天食用的主食动刀使人不由得心里一颤,提高警惕。那么“转基因”农产品究竟会不会对公众的健康产生危害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近期在“转基因”农产品身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吧!在今年7月份,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建议书中这样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 10月19日,300多名“转基因”铁杆支持者参加了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黄金大米品尝会”,一种“转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饼、米糕、米粑和豆皮,10公斤的“黄金大米”则被熬成米粥。紧接着,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的“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试验顺利完成,结果显示“试验用猪在90天喂养期间,无中毒或死亡现象,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与激进的拥趸们态度截然相反的是,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转基因”农产品保持了谨慎态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认为,“对‘转基因’食品既不能妖魔化,也不能放任其泛滥。”他介绍到,美国种植的主要是“转基因”大豆、玉米,但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油中并不含“转基因”成份,“转基因”玉米则是主要供燃料乙醇与饲料使用,“美国的大米和主粮小麦根本没有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更不要提美国人天天吃‘转基因’食品了”。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认为,特殊人群(如未成年儿童,育龄期的男女,孕妇等)要少食慎食“转基因”食品。尤其是10月30日在京召开的“再论‘转基因’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上,西南财大教授顾秀林透露,之所以我国生物学界目前在“转基因”上几乎一边倒,是因为在中国有240亿元经费的诱惑。此外,农业新闻网还披露,美澳两国科学家研究证实:“转基因”作物喂养的生猪出现严重胃炎的几率更高,比例达到32%,“转基因”作物喂养的母猪子宫重量比其他母猪高出25%。 科技使生活更加美好。“转基因”这项新技术,在某些方面确实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进步。但“转基因”水稻,一旦实现商业化并大面积种植,通过基因漂移作用,将给野生水稻品种带来灭顶之灾,而长期食用“转基因”水稻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将13亿人置于未来潜在的风险之下是难以接受的。 英籍华裔科学家何美芸指出“转基因”危害健康、破坏环境的证据已无处不在;法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复查了19种美国孟山都“转基因”公司测试的原始数据,都显示“转基因”对肝肾产生负面影响;印度科学家席瓦更是直言“转基因”是“欺骗的种子,失窃的收成”。
小小国民,奈何谁? 英籍华裔科学家何美芸指出“转基因”危害健康、破坏环境的证据已无处不在;法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复查了19种美国孟山都“转基因”公司测试的原始数据,都显示“转基因”对肝肾产生负面影响;印度科学家席瓦更是直言“转基因”是“欺骗的种子,失窃的收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