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有机蔬菜生产笔记之十二平衡
有机蔬菜的生产十二平衡即;土,肥,水, 种,密,光,温,气,地上与地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环境设施平衡。1. 土壤平衡
常见的土壤有4种类型,一是腐败菌型土壤。过去注重施化肥和鸡粪的地块,90%都属于腐败型土壤,其中含镰饱霉腐败菌比例占15%以上。土壤养分失衡恶化,物理性差,易产生蛆虫及病虫害。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特别是在保护地内这类土壤增多。处理办法是持续冲施地力旺EM有益生物菌液。
二是净菌型土壤。有机质粪肥施用量很少,土壤富集抗生素类微生物,如青霉素,木霉素,状菌中链孢霉病菌只有5%左右。土壤中极少发生虫害,作物很少发生病害,土壤团粒结构较好,透气性差,但作物生长不活跃,产量上不去。20世纪60年代前后,我国这类土壤较为普遍。改良办法;施秸秆,牛粪生物菌等。
三是发酵菌型土壤。乳酸菌,酵母菌等发酵型微生物占优势的土壤,富含曲霉真菌等有益菌,施入新鲜粪肥鱼这些菌结合会产生酸香味。链孢霉菌抑制在5%以下。土壤疏松,无机矿物养分可溶度高,富含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及活性物质,可促进作物生长。
四是合成菌型土壤。光合细菌.海藻菌以及固氮菌合成型的微生物群占土壤优势位置,再施入海藻,鱼粉,蟹壳等角质产物,与牛粪,秸秆等透气性好,含碳,氢,氧丰富物结合,能增加有益菌即放线菌繁殖数量,占主导地位的有益菌能在土壤中定居,并稳定持续发挥作用,既能防止土壤恶化变异,又能控制作物病虫害,产品优质高产,并属于有机食品。
2. 肥料平衡
17种物质的营养作用与用法;碳(主长果实),氢(活跃根系,增强吸收营养能力),氧(抑杂菌,作物抗病),氮(主长叶片),磷(增加根系数目与花芽分化),钾(长果抗病),镁(增叶色,提高光合强度)硫(增甜度),钙(增硬度),硼(果实丰满),锰(抑菌抗病),锌(内生生长素),氯(增纤维抗倒状),钼(抗旱,20世纪50年代,新西兰因一年长期干旱,牧草矮小不堪,濒临干枯,牛羊饿死无数,在牧场中奇怪发现地发现有一条1米宽,翠绿浓郁的绿草带,经考察,原来牧场上方有一钼矿,矿工回来所穿鞋底沾有钼矿粉,所踩之处牧草亭亭玉立,长势顽强),铜(抑菌杀菌,刺激生长。增皮厚重,叶片增绿,避虫)硅(避虫),铁(增加叶色)。
3. 水分平衡
不要把水分只看成是水或氢二氧一,各地的地下水.河水营养成分不同,有些地方 水中含钙,磷丰富,不需要再施这类肥;有些地方的水中含有机质丰富,特别是冲积河水,有些水中含有益菌多,不能死搬硬套不考虑水中的营养去施肥,比如茄子喜水,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空气温度70%-85%的环境中生长较好。
4. 种子平衡
不要太注重品种的抗病虫害与植物的抗逆性。应着重考虑选择品种的形状,色泽,大小,品味和当地人的消费习惯,就能高产,高效。生态环境决定生命种子的抗逆性和长势,这就是技术物资创新引起的种子观念的变化。
有益菌能改变作物的品种种性,能发挥种性原来的增长潜力。地力旺EM生物菌液有20多种属,80多种微生物组成,能起到解毒消毒的作用,使土壤中的亚硝基,亚硝氨基,硫化氢,胱氨毒性降解,使作物厌肥性得到解除,增强植物细胞的或许,使有机营养不好浪费,几乎全利用,并能吸收空气中的养分,使营养循环利用率增加到200%。植物也不必耗能去毒素对抗影响生长,并能充分发挥自我基因的生长发育能力,产量就会大幅提高。
5. 稀植平衡
土壤瘠薄以多载苗产量,有机物生物菌稀载植方能高产,优质。如过去黄瓜667平方米栽4000-4500株左右,现在是2800-3200株;有些更稀,合理稀植产量比过去合理密植产量1-2倍。
6光能平衡
万物生长靠太阳光,阴雨天光合作用弱,作物不生长。现代科学认为此提法不全面。植物沾着植物诱导剂能提高光利用率的0.5-4倍,弱光也能生长。有益菌也可将植物营养调整平衡,连续阴天根系也不会太萎缩,晴天不闪秧,庄稼不会大减产。黄瓜适宜光照强度范围窄,在1万-4.5万勒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3万-4万勒效果为好。
7温度平衡
大多数作物要求光合作用温度为20-32度(白天),前半夜营养运转温度为17-18度,后半夜植物休息温度10度左右。唯西葫芦白天要求20-25度,晚上6-8度,不按此规律管理,要么产量上不去,要么植株徒长。黄瓜不授也能结瓜,后半夜温度为10-11度,膨果期9-10度。
8.菌平衡期
作物病害由菌引起是肯定的,但菌就会染病是不对的。致病菌是腐败菌,修生菌是有益菌。长期施用有益菌液,即消化菌,可化虫卵。凡是植株病害就是土壤和植物营养不平衡,缺素就染病菌,营养平衡利于有益菌发生发展。有益菌液含芽孢杆菌.酵素菌.乳酸菌.解磷菌.固氮菌等复合菌群,每克含菌数达20亿以上。其中,芽孢杆菌.固氮菌是非豆科内生和根际土壤内固氮的主要微生物菌剂;解磷菌是为作物供应磷素的主力菌;酵素菌是发酵分解有机物秸秆或粪,为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碳源以及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有机养分,类似于组培营养基的小的有机分子化合物的主力菌。
9.气体平衡
二氧化碳是作物生长的气体面包,增产幅度达0.8-1倍。过去的硫酸中投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投一点,增产一点。现在冲入有益菌去分解碳氢素物,量大浓度高,还能持续供给作物营养,大气中二氧化碳量330毫克/千克,有益菌也能摄取利用。
10.地上部与地下部平衡
过去,苗期切方移位“囤”苗,定植后控制浇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达。现在苗期叶面喷一次1200-1500倍液的植物诱导剂,地上不徒长,不易染病;定植后按600-800倍液灌根一次,地下部增加根系0.7-1倍,地上部秧矮促果大。
1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
过去追求根深叶茂好庄家,现在是矮化栽培产量.质量高。用植物修复剂叶面喷洒,每粒兑水14-15千克,能打破作物顶端优势,营养往下转移,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果实着色一致,口味佳,含糖度提高1.5-2度。
12.环境设施平衡
温室建造合理,冬至过后晴天中午30度以上,上半夜18度,下半夜12度,跨度8米左右,内储热性能高,后坡矮,还要扛风雪,加上五大原素和上述平衡技术与先进的整枝技术相结合,无论哪种模式都要以综合生产为主,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