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破灭 发表于 2011-1-14 21:03:00

农药植保:作物缺素诊断新法

 植物缺少某种营养元素,会引起缺素症。如水稻缺磷或缺钾,就易患缺磷型或缺钾型赤枯病;玉米缺锌,也常生“干叶病”;甘蓝型油菜缺硼,则出现“花而不实”症状。对于这类病害,人们必须首先弄清致病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按照“对症下肥”的原则,把植物所缺乏的某种肥料,配成适宜浓度的溶液,进行叶面喷洒或茎部注射,就能起“肥到病除”的奇效。

  但是,植物这种生理性病害的症状,是不容易分别的。例如,植物缺氮、镁、硫、铁、锰、锌等,都能引起叶片缺绿发黄,尽管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细微的区别,但感官上却很难识别,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更难断定植物到底缺的是什么肥。 为了对植物的这种病害进行确诊,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营养诊断。一般用植物叶片的汁液,进行化学速测,但需要仪器设备和药品,目前在农村还不易办到。怎么办呢?根外施肥,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办法很简单,就是把患缺素症的植物,选取几个点,在每个点分别喷施或注射植物可能欠缺的肥料。过一个时期后观察,那个点缺素症消失了,那个点所喷、注的肥料,就是植物所缺乏的。例如,有一块玉米,缺绿发黄,经观察分析,初步认为可能是缺氮或锌、铁、锰。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玉米地里选四个点,每个点选玉米5-10棵,第一个点喷1.5%尿素溶液,第二个点喷0.3%硫酸锌溶液,第三个点喷0.5%硫酸亚铁溶液,第四个点喷0.1%硫酸锰溶液。过几天后,如果第二个点病状消失,第一、三、四点的缺绿症状依然存在,就可以认定玉米是缺锌。于是,就可用0.3%硫酸锌溶液在全田喷洒,使玉米恢复“健康”。

  又如,有一片苹果林,叶片发黄,可能是缺氮或锌、铁,但不能确诊。可选三个点,每点选苹果树3棵,用小刀在9棵树上打洞至木质部,将注射针头插入打好的洞中,针头通过胶管,连接于装有肥料溶液的瓶中,将瓶绑在高于注射部位的树干上,利用虹吸原理,在第一个点注射1.5%尿素溶液,第二个点注射0.2%硫酸锌溶液,第三个点注射0.75%硫酸亚铁溶液。10X后进行观察,如果一、二点病状依旧,而第三个点果树露出嫩绿新叶,病状开始消失,这就可以认定果树缺铁。然后,采用注射或喷洒的办法,在全林施用0.75%硫酸亚铁溶液,不需多久,果树即生机勃勃,“返老还童”。

无敌xiao明 发表于 2011-1-14 21:11:00

学习一下

农杉杉 发表于 2011-1-15 09:28:00

学习学习

wang0dong5q 发表于 2011-2-10 21:24:00

相关的主题文章:


   123_222

   136_1099

   118_10567


新年到了,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大吉大利!这些年,鼓浪屿都发生了什么?——诉说渐行渐去的鼓浪屿本真(媒体首发)图/文羽堪(原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退休副研究员)秀外慧中的鼓浪屿,让多少人倾倒于蓝天碧海,绿树沙滩的迷人景色;也让多少人被独特的中外融合多元文化和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深深吸引。但,渐行渐去的鼓浪屿本真特质,让更多的人为之忧心如焚,甚或痛心疾首。这些年,鼓浪屿究竟发生了什么?(十)艰难“申遗”路鼓浪屿不是一张白纸,是一幅完美的画卷。要在画卷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能吗?有可能,那就是涂鸦。在一幅完美画卷上涂鸦“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或许可以概括这些年鼓浪屿的变化。2007年,参加制定《鼓浪屿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的文物保护专家曾针对这些年鼓浪屿的变化,切中要害地说:鼓浪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但鼓浪屿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能仅仅被定位于风景名胜区。长期以来形成的鼓浪屿特有的人居环境是鼓浪屿近代建筑遗产、人文遗产得以形成、延续的基本条件,鼓浪屿人居环境的衰退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鼓浪屿建筑遗产、人文遗产的衰败乃至死亡。只有在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居环境中,鼓浪屿的建筑遗产和人文遗产才能够得到持续的保存和发展。萃取这段话的精髓是:人居环境是建筑遗产、人文遗产得以形成、延续的基本条件。人居环境的衰退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建筑遗产、人文遗产的衰败乃至死亡。只有在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居环境中,建筑遗产和人文遗产才能够得到持续的保存和发展。这些年,鼓浪屿拿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张烫手的金名片,着力建设“景区特色更加突出”的风景观光旅游岛。霸气的旅游经济使之对保护建筑遗传、人文遗产的有识之士诤言、原住民诟病、网络议论、坊间微词一概不屑以置之,在破坏建筑遗产、人文遗产的“发展旅游经济”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从数不清的“之岛”到达“世界级蜜月岛”的极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旃说:“鼓浪屿对于厦门乃至全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怎样用最妥当的方式,把它放到世界的舞台上,阐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在不断高涨的保护鼓浪屿文化遗产呼唤下,最妥当的保护方式或许就是——申遗。于是,2008年11月,鼓浪屿启动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尽管鼓浪屿有许多显赫的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犹如洋人市民潘威廉说的“很多世纪以前,甚至连香港和上海都不为外界所知的时候,就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来厦经商,在1900年(鼓浪屿)曾被(外国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然而,当要把它放到世界的舞台上阐释的时候,对它的独特性、唯一性,在以历史遗产的完整性来见证它的真实性时,却遇到许多困难。参与“申遗”的本土文史学者说:“鼓浪屿在全国、全世界都具有唯一性,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派生出来的一系列以闽南文化为核心的独有文化,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但申遗的难度也很大”。另一本土文史专家也说:“旧的建筑没有很好地保留下来,新建的跟原来的建筑风貌格格不入,给申遗工作增加了艰巨性”。此外,按照世界遗产评选规则,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两个项目,而鼓浪屿启动“申遗”当年,全国已有30多处申报世界遗产,鼓浪屿能否脱颖而出?——文化遗产保全危重的鼓浪屿走上了艰难的“申遗之路”。艰难“申遗”路,历程也漫漫。正如郭旃所说:“每一次文化遗产的申报,都是家乡人民在全民族、全国同胞的支持下,对家乡文化内涵、价值的再发现,是保存、延续、发扬家乡优秀文化、把家乡推向全世界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上,大家对“申遗”都理性认为:结果不重要,过程更可贵!“申遗”,无疑给鼓浪屿原住民和关心保护鼓浪屿文化遗产的有识之士些许慰籍和鼓舞。他们说:起码,鼓浪屿的“旅游经济发展”脚步会缓下来或者停下来;不致再越走越远;起码,鼓浪屿的历史、文化、人文积淀会少受伤害或不再受伤害。“申遗”引发的关注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波及各方。社会上,更有一群牵怀、痛惜鼓浪屿文化沉沦的民间力量在自发收集、梳理、研究鼓浪屿文化遗产,他们希冀以燕雀衔泥的恒心与坚持,集腋成裘,拯救、还原一个弥漫人文气息的鼓浪屿,助力“申遗”。如果,如果连起码的保护都做不好,如果鼓浪屿最精华的人文内涵已经失去,那么,‘申遗’的意义何在?”在众多的民间力量中,“鼓浪语文化社群”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他们执着的挖掘搜寻和推动下,“再发现”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很有价值的鼓浪屿最早的“协和教堂”。现在,该教堂已初步重现原貌。“申遗”,也赢得社会广泛的支持。2010年6月12日,鼓浪屿“申遗”官方机构在鼓浪屿轮渡广场举行“‘保护历史遗产,支持鼓浪屿申遗’万人签名”活动,现场场面热烈,有近万名游客签名,表明对鼓浪屿“申遗”的支持。2009年9月16日,在“申遗”机构、文史界专家和社会人士的艰辛工作下,反映以“社会变革中的历史见证”为主题;以“重点的街区与典型建筑为核心保护区”措施的《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预备名录申报文本》和《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纲要》两个“申遗”基础文件出炉,正式提出申报。鼓浪屿“申遗”在漫漫“申遗”路上,终于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不过,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两个“申遗”基础文件艰难出台向上申报的时候,2009年9月17日,同一天,同一媒体在以题为《鼓浪屿申遗下月报国家文物局审批》报道可喜消息的同时,更以一个整版的压倒篇幅,以《以文化创意推动经济发展》为题,宣传报道传播“两岸联手打造琴岛将成世界级蜜月岛”的消息,称:近日,鼓浪屿将引进创意产业,两岸联手将鼓浪屿打造成“世界级蜜月岛”。一时间,坊间愕然:两种不同声音都来自何方?让“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在同一天、同一媒体“撞车”,是疏忽?抑或有意?是对“申遗”不满的搅局?还是利益博弈?……一连串的问号,让牵怀、痛惜鼓浪屿文化沉沦的人们稍稍放下的心,又蒙上了沉重的阴影:——鼓浪屿是应该以文化遗产把它放到世界的舞台上,阐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还是,以文化创意的“世界级蜜月岛”把它推到世界的舞台上去“推动经济发展”提高GDP?鼓浪屿“申遗”路漫漫,路艰辛!

wojiaoliwan 发表于 2011-4-3 10:05:00

先试点,再确诊!好办法。

童话破灭 发表于 2011-4-7 21:55:00

回复 5# wojiaoliwan 的帖子

这个是本着对农户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必须这样

东佳 发表于 2011-8-14 22:56:31

学习一下!不错!

taijiluyusheng 发表于 2011-9-15 10:54:09

学习了。

小鱼 发表于 2013-6-30 16:02:07

不错

wupeng991 发表于 2014-8-18 10:46:18

这些方法不错   能节约成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药植保:作物缺素诊断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