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行业透支的营销乱象
肥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营销方式也层出不穷。市场中大的肥料企业,依靠资金实力、品牌忠诚度、渠道等优势在继续开疆扩土,互相蚕食、挤压、渗透小肥料企业的领地。导致小的肥料厂商日子不太好过。只能动脑筋,从营销方式上创新去争取一杯羹。这就出现了过度营销现象。比较典型的是加入某某因子的“新型肥料”。一些企业为了迷惑消费者,常号称使用某某因子,如增效因子、抗旱因子、抗盐因子这些新名词,但这类成分到底是什么,也许企业自己也不清楚。因子是因素、成分的意思。如果是企业搞不明白、测不出来的东西,按照相关规定是不应该标注的;既然标注,就应该明确是什么成分,让监管部门监测监督。所以,简单写添加某某因子的新型肥料大多有问题。
以施用方式命名的肥料。例如用于页面喷施的肥料叫叶面肥,用于滴灌、微灌的滴灌肥统称水溶肥。这只是肥料施用方法的不同,结果市场热捧之下、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种所谓的“新型肥料”的研制队伍中。
以某种造粒工艺命名的肥料,也会被误导成新型肥料。比如说高塔肥,这是典型的二次加工复混肥,就因为名称和复混肥不同,也会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新型肥料。
另外,追随市场上的热点而推出的一些肥料,如:纳米热,就有了纳米肥料;低碳概念火,就又有了低碳肥料等。这些“新型肥料”,真的能达到宣传的效果吗?
其实,一些肥料换成多么新颖的名称,顶多是制造、销售者们想象的概念,为了增加更多的噱头而已。如果没有真正的新东西,只会坑了农民、坏了新型肥料的名声。
这就像信用卡透支一样,农民对你的信任度是一定的,过度透支这种信任,就会刷爆信用。让农民对这种概念满天飞肥料会具有免疫力,结果就是不信任。这种现象就像医药保健品一样。现在人对保健品概念产品,还有几个相信的。所以要谨慎使用不着边际的概念产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