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上 发表于 2015-7-7 16:39:16

玉米病害解析及防治策略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爱病害的影响,导致严重减产,有时甚至绝收,防治玉米病害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的重大问题。
       近期,由于天气状况的阴晴不定,导致了高温高湿的天气状况。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
       近年来,由于外来品种的大量增加,杂交品种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玉米病害发生危害加重。主要发生较重的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灰斑病 ,疑似玉米霜霉病,此外还有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干腐病、玉米茎腐病等。
       玉米全蚀病是发现的玉米根部土传病害。苗期染病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间苗时可见种子根上出现长椭圆形栗褐色病斑,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显症,初叶尖、叶缘变黄,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枯死。严重时茎秆松软,根系呈栗褐色腐烂,须根和根毛明显减少,易折断倒伏。7、8月土壤湿度大根系易腐烂,病株早衰20多天。影响灌浆,干粒重下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收获后菌丝在根组织内继续扩展,致根皮变黑发亮,并向根基延伸,呈黑脚或黑膏药状,剥开茎基,表皮内侧有小黑点,即病菌子囊壳。
       该菌是较严格的土壤寄居菌,只能在病根茬组织内于土壤中越冬。染病根茬上的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3年,罹病根茬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苗期种子根系侵入,后病菌向次生根蔓延,致根皮变色坏死或腐烂,为害整个生育期。该菌在根系上活动受土壤湿度影响,5、6月份病菌扩展不快,7—8月份气温升高雨量增加,病情迅速扩展。沙壤土发病重于壤土,洼地重于平地,平地重于坡地。施用有机肥多的发病轻。7—9月高温多雨发病重。
       土传病害顾名思义,土壤是传播的根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然而大部分传统的办法是通过土壤消毒或者化学制剂将土壤中的病原菌以及有益菌同时杀灭,这一方面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环境恶劣,病原菌报复性发生;另一方面有些药剂对土壤环境、人体健康均有严重的影响。
       现在社会提倡的是绿色有机,保舌尖安全。施用土壤调理剂,能有效的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病菌、抑制土传病害,为农作物的茁壮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保证我们能吃到放心的食品。

孤家寡人 发表于 2015-7-7 19:13:25

{:195:}{:195:}{:195:}

横沟苏邮惠民 发表于 2015-7-8 07:13:36

跟没说一样

Anonymous 发表于 2015-7-8 07:51:48

加强防范措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米病害解析及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