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营销 发表于 2015-9-6 10:57:25

农资一窝蜂追逐电商都是找死吗?

       企业转型升级寻找突破口,纷纷押宝电商,而电商只属于少数人的游戏,如果大家一窝蜂上的话,无疑找死。创新遭遇瓶颈,转型模式老套,企业增长速度放缓,见面谈的多是电商。  
2015,说是电商元年。  
       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7月1日,国务院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至此,有国策来"撑腰",电商更是与日中天。何况,就农资电商而言,2万亿的潜力市场谁不想下手捞点儿,阿里、京东、苏宁早已行动,"外人"尚且摩拳擦掌,圈里人岂能无动于衷?于是,云农场、农一网、田田圈和农商1号,191,中国农资联盟网等纷纷试水。造势、造势,必须先得把势造得风起云涌。不过,截止目前,搞农资电商哪一家算是成功尚未定论,盈利几何也讳莫如深,但前期卖力的摇旗呐喊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品牌势能人尽皆知。
  电商,仿佛是目前最为成功的一种创新模式,专家在说,企业在说,渠道商也在说,大企业开始引领,小企业跃跃欲试。但我觉得,一窝蜂去追逐电商,本身就是一种找死行为。
  这并不代表我反对电商,我也不唱衰任何一种新生的力量,甚至是愿意看到电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中最有利的武器,但利器虽好,用不好反过来会伤自己。首先,农资属于生产制造行业,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是最重要的,古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即产品,这个没有做好,在产品尚未做好的前提下,大谈模式等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岂不本末倒置?其次,眼下种地的仍以50后、60后占绝大比例,种植大户中年轻人也不多,信息化程度和智能手机普及率低,想短时间内把电商这把火烧到农村可能性不大。再者,农资行业中赊销、服务、仓储、物流等问题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和储备,这一点也避免不了。
  另外,根据我们在山东、广西、云南、浙江等地对大部分农资企业的调查,发现鲜有涉足电商领域的,大企业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冷静,伺机而动,小企业更多的是怕被淘汰而恐慌,但结果基本都是按兵不动。况且,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瓶颈绝非一个电商模式就能完全解决。最不能忽略的是,当上市企业利用好时间窗口已经形成品牌知名度,而且也快速做到融资、聚人、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时,你再往里边挤,后果就只有出局了。或许,那句"这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针对这些,正在做电商的可能会说,你们能考虑到的问题,我们都能考虑到,农民的、经销商、零售商的痛点我们了然于胸,而且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有困难才有搞头。”成为他们的抵抗质疑的口号,而且越质疑越发展。  
       对此,我但愿被无限放大前景的电商能有好的发展,不过眼下真不是所有人都有实力赶上这趟车的时候。不过,对我们农资人来讲,完全可以用"+互联网的思维",让互联网当成我们的一种工具,通过微信,网络来提升技术服务方式和效率,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营销方式。
  仔细看看最近几年的热点,均属阶段性呈现,从农资连锁到政府采购到解决方案,没有哪一个不是被快速哄起又慢慢落幕,再说速生的东西也容易速死,关于电商,我想,再过几年可能就鲜有人提及了。

文/《农资与市场》安亚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资一窝蜂追逐电商都是找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