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禾欢农业技术: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灰霉病 又叫腐烂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病害,温室及露地栽培均易发生,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多在草莓谢花后发生,病菌先侵染小果,使接触湿土的果面首先发病,然后沿果梗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受侵,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香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密生鼠灰色霉层。生长期感病的果实,采收后仍能继续腐烂。高温、高湿常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旺,园内光照不足,或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均适于病害发生。 发病规律 草莓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在气温18-20℃、高湿条件下,该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孢子广泛飞散于空气中,由空气传播。气温20℃左右,持续高湿环境,容易导致灰霉病的大流行。我区大棚栽培草莓的发病初期常在1月、2月初气温回升后开始蔓延,3-4月为发病高峰期,半促成栽培草莓的发病盛期在4月,露地栽培的发病高峰在果实收获期的5月。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旺长和园内湿度过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柴草覆盖地面,避免果实直接接触潮湿土壤。③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开始,选用蓝菱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迅靓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翠网50%烯酰吗啉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150克/667平方米+水75千克,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3~4次;防治大棚或温室草莓灰霉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