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管理
麦田管理1。晚播麦田春季应如何管理?
小麦播种晚,表现为冬前分蘖少或不分蘖,根系生长差。针对晚麦的生育特点,春季管理应留意以下几点:
(1)推延春水。因为晚播麦播种较晚,有效积温不够,苗子弱小,所以在管理上要千方百计提高地温,增进生长。尤其早春季节,此时如果泥土含水量较大,会显然下降地温,因此通常晚播麦田不浇冻水,晚浇春水。春季浇第一水时间通常要等温度巩固升到5℃以上,多数麦苗长出了分蘖和次生根时再浇。
(2)锄划松土。浇春水后,应及时锄划松土,以利增温保墒。
(3)补施氮磷肥。晚播麦苗小根少,吸收养分能力弱,为增进其生长,可直接补施一些氮磷肥,方法是把尿素配成1%—2%的水溶液,每亩喷施50—100公斤,可喷施多次,也可同时加入0。2%—0。4%的磷酸二氢钾混杂喷施。也可浇水灌施。
2。小麦拔节期如何管理?
小麦拔节期是以节间伸出地面2厘米左右为主要标志。进入拔节期以后,小麦分蘖迅速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是决定小麦亩穗数的关键时期,对后期的穗粒数和粒重也具备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拔节水总是要浇的,但应依据苗情来决定“早浇”、“中浇”、还是“晚浇”。追肥也要依据当时的苗情和前期的追肥情况来判别追肥量。衡量苗情的依据主要是看分蘖两极分化的程度及植株的壮弱和叶片的色彩,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1)如果植株较弱,叶色黄绿,大小蘖差距显然或显然的两极分化提早涌现,基部叶片变黄,均说明营养不良,应早浇水,早追肥。
(2)如果麦苗敦实,叶色翠绿,中度封垄,通风透光较好,两极分化显然,成穗茎和未成穗茎之间涌现较显然的差别,是生长良好的标志,对此类麦田浇拔节肥水应在节拔出地面2厘米左右落伍行,追肥不宜过多。
(3)苗色浓绿,拔节时不褪淡,叶片宽厚,是旺苗的标志。这种苗通常严重封垄,大小蘖均生长茂盛,两极分化不显然,集体郁蔽,表明前期肥水过量。此时应晚浇拔节水,即等显然的两极分化涌现时再浇水和追肥。这时第2节间已经定长,倒2叶涌现或展开一半。
3。如何防治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越冬后,幼虫通常于3月下旬的小麦拔节期开端破茧,破茧后在3—10厘米土层内准备化蛹。4月中旬小麦孕穗期开端化蛹,到4月下旬小麦抽穗期成虫开端羽化,至5月初羽化停滞。成虫羽化当天,即交配产卵,幼虫孵化后,开端食害麦粒,15—18天发育成熟后,坠入土中,越夏、越冬。小麦吸浆虫通常在河北省的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地的山前平原高产区发生较重,但近年来已逐步北延至保定以北和衡水、沧州的部分县市,尤其对于新虫区,因为农民不认识,多年未防治,造成虫源积攒,部分县市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成蛹期,每亩用0。04%除虫精粉或4。5%甲敌粉或4%敌马粉,任选一种粉剂农药2公斤加细土20公斤拌成毒土,还可选用50%辛硫乳油100毫升加水1公斤,喷在25公斤细土上拌成毒土,顺麦垄撒施。在扬花期前后,如成虫达到防治指标可用150克敌敌畏乳油对水2公斤,上午喷在20公斤麦(糠或细土)上,下午顺垄撒施,可蒸杀死成虫,也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或4000倍液的敌杀死进行喷雾防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