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肥料(大量元素清液肥)——中国未来肥料市场的主力军
1.液体肥料的应用前景目前,国际肥料消费正在向高浓度、复合化、液体化、缓效化的方向发展。液体肥料由于具有生产费用低、养分含量高、易于复合、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便于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和机械化施肥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为农业机械化耕作和机械化施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液体肥料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的农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机械化施肥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对专用肥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为液体肥料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
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消费量居世界首位。在大量的化肥消费中,液体肥料的消费量所占的比重还很小,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事实上,液体肥料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地理和气象条件、化肥生产企业的农化服务意识以及农民对液体肥料的认识等有密切关系。从长远的观点看,我国液体肥料的生产和施用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1)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
目前,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般性品种多,专用产品少,优质产品相对不足,劣质产品积压难卖。加人WTO后,这些问题给农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更加突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已开始对种植业生产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一般性农产品种植正在逐步向食品加工专用粮和水果、蔬菜、烟草、园林、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过渡。而这种调整无疑也会对化肥结构的调整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的农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为具有配方施肥特点的液体肥料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2)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
我国农业长期受条块分割的耕作方式制约,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造成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总体竞争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为了适应加入WTO后的需要,我国开始全方位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专用粮生产基地,油料、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用工的农民化,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这些措施加快了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为农业机械化耕作创造了条件,同时,对液体肥料的发展和应用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施肥方式多样化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气侯条件差异较大。在我国北方干早地区,水资源严重匾缺,采用滴灌方式把液体复合肥施用于农作物的根部,不仅做到了水肥结合,而且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在南方地区,利用液体肥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也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10%。另外,农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施肥方式多样化。花草、果树、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除需要施用基肥外,在不同生长期喷施液体肥可以增加经济作物的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因此,施肥方式多样化,将会促进液体肥的开发和应用。
(4)生产、销售、农化服务一体化 我国有众多的化肥生产企业,对发展液体肥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化肥生产企业能够与科研单位合作,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和农作物特点,科学配置各种专用液体肥料,并相应建立生产、销售、农化服务一体化体系,宣传和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就能够增强农民对液体肥料的认识,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同时对调整化肥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加快液体肥料的生产和销售,提高液体肥料的施用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液体肥料——中国未来肥料市场的主力军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节约水资源、合理施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水肥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而随着水肥一体化的推广,传统的复合肥因其溶解速度慢、不溶物及有害离子多,业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水溶肥应运而生。粉剂水溶肥生产过程中营养物质易掺混不匀,运输过程中易离析而造成营养不均衡,且生产、运输及储藏过程中易吸潮结块,而液体肥料(特别是高浓缩清液型肥料)中各组分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体系,营养物质含量高,浓度均匀,同一批次生产的产品中每一滴肥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完全一致,营养均衡、效果稳定、吸收利用率高,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与水肥一体化完美对接,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未来肥料市场的主力军非液体肥料莫属。
咨询QQ:979560733 财富热线:王经理 18366311359 公司电话:400-619-09667 传真:0536-3295966 微信公众账号:施乐沃国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