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抗菌968生物菌 发表于 2016-3-23 15:04:54

土壤板结成因分析及改良措施


土壤板结 跟管理密切相关土壤板结是因土壤耕作层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某些外力作用下(如灌水、降雨、镇压等)结构遭破坏,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最终不适于作物生长的现象。 第一,土质本身的原因。粘土中的粘粒含量大,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较差,下雨或灌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板结。山东省寿光市北慈村慈师傅的甜椒大棚就因为土质板结黏重,导致椒苗定植后根系不发育,进而出现烂根死棵的情况。 第二,有机质补充不足。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腐殖质含量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得土壤的酸碱变化明显,导致土壤板结。从土壤肥料测试与研究中心的检测资料来看,有机质含量不足的土壤明显存在着板结的情况。 第三,长期或单一地偏施化学肥料。棚室蔬菜产量高,需要投入一定的化学肥料才能保证其产量的稳定,但其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定的。而有些菜农认为肥料投入越大越好,往往在底肥或者追肥中使用过多的肥料,不仅造成了浪费,对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资料显示: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加快了有机质的消耗,在原本有机质缺乏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钾肥过量施入,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不能正常形成,致使土壤板结。 第四,地膜等清理不干净。在土壤中形成有害的块状物;频繁地镇压以及翻耕过于精细等破坏土壤结构;使用被污染地下水或工业废水灌溉等都会造成土壤板结。 多措并施 改良土壤板结通过了解土壤板结的成因可以看出,土壤团粒结构的不足可直接导致土壤板结的出现。因此要想预防土壤出现板结或改良已经板结的土壤就需要促进团粒结构的快速形成和保持团粒结构不会减少。那么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促进团粒结构的增加呢? 重视优质有机肥的使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主要成分,而腐殖质主要是依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得来的。因此,向土壤补充足量的有机质可以大大提高团粒结构的数量。在使用底肥的时候,就应加大优质有机肥的用量。比如粉碎的秸秆、玉米芯、花生壳等等,禽畜粪肥中牛羊粪有机质含量高,是改良土壤板结的首选。而鸡鸭猪粪其含水量大,氮含量较高,可以使用但用量不能太大。目前市场上一些优秀的有机肥产品也是改良土壤板结不可缺少的一种选择。加大有益菌的投入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形成腐殖质,最终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土壤微生物。土壤板结以后有机质含量少,因此微生物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其数量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改良板结土壤施入的有机肥需要大量的土壤微生物来分解。在补充有机肥的同时也要加大土壤有益微生物的补充(可通过施用加加旺激抗菌968微生物菌肥补充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土壤之所以板结,导致团粒结构不能形成的原因还有过量的矿质元素,这就是因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因此,菜农应及时对棚室土壤进行检测,通过准确了解土壤养分含量之后向土壤中适量补充大量元素。 对于板结的土壤,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少量使用或不适用。中后期追肥以吸收效率高的水溶肥为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土壤板结成因分析及改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