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med66 发表于 2016-4-3 20:41:26

经销商的困扰:频繁降价到底合适不?

笔者前两天又接到电话,某复合肥厂召开春季订货会。就要进入实际销售的关键时期,还开什么订货会?参会的经销商透露消息:复合肥价格缺乏支撑、下滑预期强烈。很多化肥厂为了增加销量,助推市场回暖,采取了或明或暗的降价措施,但收效甚微。

时间已进入3月下旬,对于北方春花生播种地区来说,到了备播之际。像笔者所在的山东省五莲县,春花生覆膜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20日前后。按照惯例,春节后那些外出打工者要在上路之前把耕地拾掇好,并置办齐春耕所需农资产品,不过今年大家都不着急。

五莲市场的化肥备货呈倒金字塔式结构,化肥储量逐级减少,镇级以上经销商手中有库存,村级经销商也备货完毕,但备货量相对较少。大家都留有一定余地,整个库存略欠缺。从这一点来看,经过这几年的折腾,经销商已成熟了许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但这样却苦了上游经销商:农民集中用肥阶段,这个村要的货还未送到,另一个村又打电话催着要货,时间、精力都招架不住。

从市场销售来看,农民只是零星购买,购买热情不高。很多农民都是随用随买,买后直接送到地里使用。

笔者认为,肥企大可不必急于降价。目前农资市场的悲观情绪主要来自业内,其实整个社会对农资界还是充满期待的。纵观近几年市场运行情况,每年大家都会觉得旺季不旺,但从农资市场的整体销量来看,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是分流了,旺季不旺或将成为常态。因为无论当前企业的生产能力还是运输能力,都要比过去大大增强,一个经销商早上库存为零,说不定下午就能仓库饱满,这也是大家不着急的原因之一。再说,刚性需求摆在那儿,撂荒弃种的总归是极少数,又有多少流转了土地的大户会忍心弃种?

如果厂家不分时段、不分情况,盲目降价,只能动摇整个农资市场的信心,经销商不但不会拿货,反而对市场产生怀疑,带来的只能是低迷情绪。

目前所有的经销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完全能够应付市场需求。每一个经销商都会判断自己的地位和所面对的市场情况,哪怕农民只有几斤的用肥量,他都不会放过机会。经销商之所以对眼前的市场表现如此平静,正是心中有数的表现。

目前肥市每吨30~50元的降幅,对于终端零售价格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既然经销商手里或多或少都有存货,所以他们就不会采取什么行动。厂家降价次数越多,他们就会对厂家越没有信心。相反,价格越稳定,他们信心就越足。他们更愿意推这样的产品,因为不会担心自己的售价被竞争对手打压,也不会因频繁降价而蒙受利润损失。因为低进高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家都在坦然面对微利时代。

笔者希望厂家不要把降价搞得像小孩过家家,特别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厉金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销商的困扰:频繁降价到底合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