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稻施用红四方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总结
一季稻施用红四方缓释肥田间肥效试验总结胡冬华孔金光(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衡东县土壤肥料管理站湖南衡东)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开展缓释肥等肥料田间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农技土肥水便函〔2015〕15号)要求,为了解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肥田间施用效果,探索应用范围和用法用量,评价产品对作物产量、节本增收的影响,为申请肥料登记和推广应用做准备。2015年4月-8月,在我省衡东县杨桥镇湖田村中稻上应用红四方缓释肥进行了肥效试验,现就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衡东县杨桥镇湖田村6组,东经112.9215,北纬27.1594,面积3.2亩。供试土壤为潴育型红黄泥,土壤有机质40.5g/㎏,碱解氮192mg/㎏,有效磷17.3mg/㎏,速效钾93mg/㎏,pH值5.6。1.2供试作物及品种一季稻、准两优199。1.3供试肥料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8%(24-9-15)缓释肥。1.4 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3 m2。小区间设置隔离行,小区外设置保护行,各小区准确标识。各小区做土埂覆盖塑料薄膜隔开,单灌单排。“习惯施肥”按当地施肥量和施用方法进行,“测土配方推荐施肥”为衡东县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除施肥不同外,每个小区无差别管理。具体试验处理如下:处理1:习惯施肥;处理2:施用缓释肥处理3:鄂中配方肥(测土配方推荐施肥)各处理施肥品种、用量、方法见表1。表1 各处理施肥品种、用量、方法试验处理基肥返青分蘖期追肥
肥料 品种用量 肥料品种用量
(kg/亩)(kg/亩)
处理 1习惯施肥祥云复合肥3546%尿素12
(15-15-15)
处理2缓释肥红四方缓释肥3546%尿素10
(24-9-15)
处理3配方肥鄂中配方肥 (20-8-12)3546%尿素11
1.5田间管理与观察记录1.5.1田间管理各小区的施肥、中耕除草、病虫防治、灌排水等农艺措施按当地常规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同一天完成。4月12日播种,露天水育秧;5月12日分小区、施基肥,5月15日划行人工移栽,株行距为16.5cm×26.5cm,亩1.5万蔸,平均叶龄7.0叶,每蔸插1粒谷秧,秧苗有2~3个分蘖。5月21日施追肥,结合施追肥用除草剂除草1次;6月6日、7月8日、7月26日施农药防治病虫害。水分管理按习惯方式进行。1.5.2生育期、分蘖数、叶片(龄)数记录每个处理在小区距边行2行定1点,连续取10蔸,插秧时数记基本苗和标记主茎叶龄。返青后,隔3~5天,连续记录总蘖的增减和主茎叶龄。同时记录生育期。1.6 测产与收割8月21日,各小区按5点取样法,调查有效穗,取植株样品,进行室内考种。8月24日,分小区收割脱粒。稻谷单晒扬净,记录各小区产量。2试验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试验各处理生育期记载见表2.表2 水稻生育期记载(月.日)
试验处理育秧期插秧期缓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
处理14.125.155.175.206.247.238.23
处理24.125.155.175.216.237.248.25
处理34.125.155.175.216.227.228.24
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缓释肥处理,与习惯施肥相比,水稻缓苗期无差异,拔节期提早1天,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推迟1~2天。2.2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和叶片数的影响移栽后,各处理定点调查的茎蘖动态、叶龄记载见表3、表4。从表3可以看出,从分蘖期到分蘖盛期,缓释肥处理2分蘖速度慢于习惯施肥处理1和配方施肥处理3;最高总茎蘖数缓释肥处理2为29.10万株/亩,比习惯施肥处理1多1.8万株/亩,比配方施肥处理3少1.5万株/亩;缓释肥处理2有效穗为15.5万穗/亩,成穗率为53.3%,比习惯施肥处理1高1.3个百分点,比配方施肥处理3高3.0个百分点。 从表4可以看出,缓释肥处理2总叶片数比习惯施肥处理1多0.2叶,与配方施肥处理3无差异。表3茎蘖动态记载(月.日万株/亩)
日期处理5.15基蘖苗5.215.275.316.36.96.156.216.297.57.10 7.187.22有效穗
处理15.40 5.55 6.60 10.65 14.70 18.15 24.60 26.55 27.30 26.85 24.45 17.55 14.2
处理25.40 5.50 6.50 9.60 13.95 17.40 21.60 28.50 29.10 29.10 26.25 18.30 15.5
处理35.40 5.55 6.5810.35 16.20 20.25 22.85 30.60 30.15 28.65 26.25 18.85 15.4
表4叶龄数记载(月.日)
日期处理5.15基蘖苗5.215.275.316.36.96.156.216.297.57.10 7.18
处理17.0 7.5 8.0 8.8 9.6 10.1 10.9 11.8 12.6 13.2 14.1 15.0
处理26.9 7.5 8.0 8.8 9.6 10.2 11.0 12.2 12.8 13.4 14.2 15.2
处理37.0 7.8 8.3 9.1 10.0 10.6 11.5 12.2 13.0 13.7 14.4 15.2
2.3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因素的影响 各小区按5点取样法,调查有效穗,取植株样品,进行室内考种,各处理平均考种结果见表5。考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2株高、穗长、剑叶长、亩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都优于习惯施肥处理1和配方施肥处理3。表5 水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因素记载表
试验株高穗 长剑叶长穗粒数结实率亩有效穗千粒重理论产量
处理(cm)(cm)(cm)(粒)(%)(万)(g)(kg/亩)
处理1100.3 25.7 32.6 169.5 87.0 13.7 31.5 633.4
处理2103.1 26.2 32.7 179.2 87.3 15.0 32.0 749.9
处理3102.7 26.1 32.4 171.1 83.5 15.0 31.4 674.5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8月25日,分小区收割脱粒,稻谷单晒扬净,各小区产量见表7。缓释肥处理2产量最高,为630.7kg/亩,配方施肥处理3产量为600.0kg/亩,习惯施肥处理586.5kg/亩,处理2比处理1和处理3分别增产7.5%、5.1%。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处理间F=7.67,处理间差异显著。对各处理采用最小显著极差(LSR-SSR)进行多重比较,处理2与处理1之间有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3之间、处理3与处理1之间差异不显著。表7 小区产量表
试验小区面积(m2)小区产量(kg)
处理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亩产
处理133.329.430.128.529.3586.5
处理233.331.932.630.131.5630.7
处理333.330.429.729.930.0600.0
表8 产量方差分析
1 方差分析:(F<F0.05-无差异,F0.05<F<F0.01-有显著差异,F>F0.01-有极显著差异)
变异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值F0.05F0.01---
处理间27.6363.8187.6706.94418.000---
重复间22.8821.4412.8956.94418.000---
误差41.9910.498------
总变异812.509-------
2 多重比较:比较方法:最小显著极差法(LSR-SSR)误差自由度:4均数样本容量:3均数标准误:0.391
序号处理名称平均值显著水准(凡具有一个相同字母的处理表示无差异)比较标准
测验极差的平均数个数(P)5%1%
5%1%SSRLSRSSRLSR
1处理-0231.533 a A23.9301.6016.5102.652
2处理-0330.033 ab A34.0101.6336.8002.770
3处理-0129.333b A4
2.5 不同处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根据试验平均产量,稻谷按2.7元/㎏;肥料按市场零售价缓释肥4.0元/㎏、45%复合肥2.8元/㎏、40%配方肥2.4元/㎏,尿素2.0元/㎏计算,各处理产值、肥料成本和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见表9。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2与习惯施肥处理1比较,增产7.5%,增收119.3元/亩,产投比为3.1;与配方施肥处理3比较,增产5.1%,增收82.9元/亩,产投比为1.5。表9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处理产量产值肥料成本与处理1比较与处理3比较
(kg/亩)(元/亩)(元/亩)产投比增收增产产投比增收增产
(元/亩)(%)(元/亩)(%)
处理1586.51583.6 122.0
处理36001620.0 106.0
处理2630.71702.9 160.03.1119.37.51.582.95.1
3试验小结3.1 一季稻施用红四方缓释肥能改善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2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因素得到了明显改善。株高、穗长、剑叶长都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和配方施肥处理3。与习惯施肥处理1相比,缓释肥处理2有效穗多1.3万穗/亩,穗粒数多9.7粒/穗,结实率高0.3个百分点,千粒重多0.5g。与配方施肥处理3相比,缓释肥处理2有效穗持平,穗粒数多8.1粒/穗,结实率高3.8个百分点,千粒重多0.6g。3.2 施用红四方缓释肥增产显著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2产量最高,为630.7kg/亩,比习惯施肥处理1增产7.5%,经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比配方施肥处理3增产5.1%。施用红四方缓释肥增产效果明显。3.3 施用红四方缓释肥经济效益较好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2与习惯施肥处理1比较,产投比为1:3.1,增加纯收入81.3元/亩;与配方施肥处理3比较,产投比为1:1.5,增加纯收入28.9元/亩。施用缓释肥处理产投比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综上所述,在我省衡东县,一季稻施用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8%(24-9-15)缓释肥,能改善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因素,提高水稻产量,经济效益较好,可以在水稻上大力推广应用。 2015年11月28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