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ohao9 发表于 2016-5-16 13:35:41

玉米控失肥田间试验报告

玉米控失肥田间试验报告(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 1.试验来源和目的试验来源于全国农技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关于开展缓释肥等肥料田间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农技土肥水便函〔2015〕15号文;通过田间试验示范,了解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控失肥田间施用效果,探索应用范围和用法用量,评价产品对作物产量、品质、节本增收的影响,为申请肥料登记和推广应用做准备。2.试验材料与方法2.1试验肥料磷肥为普钙(贵州省瓮安县中坪化工厂P2O5 16%)、尿素(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N46%)、硫酸钾(青海锦泰矿业有限公司K2O 50%)、控失肥为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肥料配方为N-P2O5-K2O=28-6-6。2.2试验时间2015年4月-2015年9月2.3供试土壤试验地点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村,经度为27o44'27",纬度为106 o44'38",海拔1005m。土壤类型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表1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PH有机质
(g/kg)全氮
(g/kg)有效磷
(mg/kg)速效钾
(mg/kg)
5.4721.71.5671.638.2
2.4供试作物玉米品种:义农玉1882.5试验设计与方法2.5.1试验设计小区试验设置习惯区、控失肥区、配方区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均采用小区设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40m2(10m×4m),行距0.8m,窝距0.25m。密度为3333窝/亩,小区间设置隔离行,小区外设置保护行。习惯区”按当地百姓施肥量和施用方法进行,“配方区”为与控失肥相同配方的普通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与控失肥相同,控失肥区的肥料为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控失肥,肥料配方为28:6:6。除施肥不同外,每个小区无差别管理。具体试验处理和肥料施用方法如下:表2 试验处理肥料用量(单位:kg/亩)
试验处理亩施肥料用量(kg)小区肥料用量(kg)
NP2O5K2O尿素普钙硫酸钾控失肥
习惯区2385330.60
控失肥区11.22.42.40002.4
配方区11.22.42.41.460.90.2880
表3 肥料运筹方式
处理1:习惯区全部磷肥+全部钾肥+40%氮肥作基肥,30%的氮肥作苗期追肥,30%的氮肥作大喇叭口期追肥
处理2:控失肥区控失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结合翻耕整地与土壤混合均匀,不再追肥。
处理3:配方区配方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结合翻耕整地与土壤混合均匀,不再追肥。
2.5.2田间管理该试验采用漂浮育苗、大田起垄覆膜移栽,于2015年4月4日播种, 4月14日移栽,于8月12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34天。小区长10m,宽4m,小区面积为40 m2。每小区栽5行,行距为80cm,穴距25cm,共200株。基肥于4月15日起垄前全部施用。每小区田间锄草、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一致。3.试验结果与分析3.1玉米生育期记载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影响不大。2015年4月4日播种, 4月14日移栽,于8月12日成熟,全生育期为134天。表4 玉米生育期记载(月/日)
试验处理播种期三叶期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期抽丝期乳熟期成熟期
处理14/44/134/295/246/106/267/107/258/12
处理24/44/134/295/246/106/267/107/258/12
处理34/44/134/295/246/106/267/107/258/12
3.2不同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影响不同处理对株高、旗叶长、穗粗、穗长、秃尖长、穗粒数及千粒重有一定的影响,株高排序为:处理1>处理3>处理2;旗叶长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穗粗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穗长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秃尖长排序为:处理3>处理1>处理2;穗粒数排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千粒重大小排序为:处理1>处理3>处理2。表5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因素记载表
试验处理株高(cm)旗叶长(cm)穗粗(cm)穗长(cm)秃尖长(cm)穗数(个)穗粒数(粒)千粒重(g)
处理1261.5106.74.98 21.13 4.13 1511345.80
处理2235.39105.44.94 19.94 3.50 1466306.58
处理3241.1798.74.89 18.22 4.39 1405319.10
3.3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影响小区试验设置习惯区、控失肥区、配方区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40m2,对每个小区实行单收测产,小区产量结果见表6。处理1小区平均产量最高,达24.13kg,处理2次之,与对照处理1相比,减产8.0%。处理3小区产量最低,为18.13kg,与对照处理1相比减产24.9%。表6玉米小区产量表
试验处理小区面积(m2)小区产量(kg)增产率(%)
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
处理14016.39 28.53 27.46 24.13 -
处理24016.67 20.33 29.61 22.20 -8.0
处理34015.45 18.60 20.33 18.13 -24.9
将三个处理,三个区组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区组间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区组之间土壤肥力有差异。试验结果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LSR0.05和LSR0.01上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7 试验结果分析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值F0.05F0.01
处理间5.56522.78200.2906.9418.00
重复间179.820289.9109.374*6.9418.00
误差38.86849.592
总和223.7528    
表8 试验结果多重比较(LSR法)
排序位次处理名称处理单产差异显著性
(kg/亩)LSR0.05LSR0.01
1处理1402.30aA
2处理3370.20aA
3处理2302.27aA
3.4经济效益分析表9 各处理经济效益比较表
处理亩产量(kg)产出(元)投入(元)纯收益产投比
种子(元)肥料(元)务工(元)小计(元)(元/亩)
1402.30 925.30 80170420670255.30 1.38:1
2370.20 851.47 80180350610241.47 1.40:1
3302.27 695.22 8018035061085.22 1.14:1
注:玉米2.3元/ kg,种子80元/亩,肥料:尿素1800元/吨、普钙800元/吨、硫酸钾4000元/吨。控失肥肥料为N-P2O5-K2O=28-6-6按4500元/吨。处理1每亩需人工6个,处理2每亩需人工5个,处理3每亩需人工5个,人工每个按70元计算。三个处理做经济效益对比,结果见表9。处理2控失肥区的纯收益为241.47元/亩,与对照习惯区相比少了13.93元/亩,与配方区对比多了156.25元/亩;处理2的产投比最高,达1.40:1。处理3配方区的纯收益最低,为85.2元/亩,与对照习惯区相比低了170.08元/亩,产投比仅为1.14:1。3.5 N养分吸收量处理1的百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402.30×1.196%+603.46×0.869%)/402.30×100=(4.812+5.244)/402.30×100=2.50处理2的百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370.20×1.221%+555.30×0.866%)/370.20×100=(4.52+4.809)/370.20×100=2.52处理3的百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302.27×1.209%+453.4×0.867%)/302.27×100=(3.654+3.931)/302.27×100=2.51表10 氮养分吸收量
处理籽粒茎叶100kg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平均)
平均产量平均N养分含量平均产量平均N养分含量
kg/亩%kg/亩%kg
处理1402.301.1965603.46 0.8692.50
处理2370.21.221555.300.8662.52
处理3302.271.209580.790.8672.51
处理1习惯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习惯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396.53×2.5/100=9.91。处理处理2控失肥肥区作物吸氮总量=习惯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370.20×2.52/100=9.32。处理处理3配方肥区作物吸氮总量=习惯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302.27×2.51/100=7.58。4.试验结论1控失肥处理对玉米生育期长短没有影响,控失肥处理与对照处理在玉米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2控失肥处理由于是一次性基肥施用,无需进行追肥,故控失肥处理节省1-2个人工。但由于控失肥每亩只施用40公斤肥料,折合成纯氮11.2kg/亩、2.4kg/亩的 P2O5和2.4kg/亩的K2O,而习惯区施用的单质肥,成纯氮为11.2kg/亩、P2O5为2.4kg/亩、K2O为2.4kg/亩,可见控失肥区施用的氮磷钾养分元素远远低于习惯区,所以控失肥区玉米产量比习惯区低32.1公斤/亩,纯收益低了13.93元,建议加大控失肥的亩施用量来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控失肥区与配方区相比,施用的氮磷钾养分元素是一样的,均为纯氮为11.2kg/亩、P2O5为2.4kg/亩、K2O为2.4kg/亩,但是控失肥玉米产量却高出67.93公斤,纯收益高出156.25元/亩,可见控失肥的产量、经济效益均高于同配方的单质肥,进一步可得控失肥的肥料利用率也高于同配方的单质肥。3通过分析化验玉米籽粒与玉米秸秆的养分含量,获得百公斤玉米籽粒产量N养分吸收量为2.50-2.52之间。习惯区生产402.30kg玉米产量吸纯氮9.91kg;控失肥区生产370.2kg玉米吸收纯氮9.32kg;配方区生产302.27kg玉米吸收纯氮素7.58kg。由于试验涉及中没有缺素区,故无法计算肥料利用率,建议后续试验中增加缺素区。                                                              2015年10月30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玉米控失肥田间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