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发表于 2016-9-5 09:48:57

中国主导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发布

2015年的一天,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远赴中东,在一场招标会上,他发现中国产品虽然价格有竞争力,但与国际标准不接轨,错失中标机会。“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原因之一就是标准滞后。”事后他这样感慨说。

2016年8月25日,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潘爱华早早赶到会场。这是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作为工信部分管化肥行业的负责人之一,他备感振奋。

在全球市场,单个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正在演变为行业标准的竞争,谁把握了标准制定权,谁就掌控了国际话语权。而中国控释肥行业经过20年探索,特别是近十年以金正大为首的大企业不断发力,从追随到赶超,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标准,正在成为带动化肥行业迈向“一带一路”的火车头。

3年博弈填补世界空白
今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向全球发布《控释肥料通用要求》,它的蓝本正是中国2012年颁布的《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由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产学研单位共同完成。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业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多数时候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标准,即引进国际标准来制定国内标准;而中国标准要想主动实现国际化,难度极大,在化肥行业更是罕见。

研讨会现场,在化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专家——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掩饰不住兴奋:这是中国肥料行业“走出去”的一次突破和创举,是中国人书写世界肥料标准和规则的一次伟大实践。

然而,这个过程却充满了艰难的博弈。作为制定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的发起人之一,国际标准化组织无机肥料组召集人、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主任刘刚透露,就在国内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颁布的当年——2012年,他就与金正大、山东农业大学等一起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起申请,希望在此基础上制定全球统一的控释肥标准。

不过,遇到的阻力超出了意料。在接到申请后,西方专家“很震惊”,认为缓控释肥是欧洲、美国、以色列等最先研发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中国居然还有控释肥?!”

“国外对中国化肥行业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申请后,西方国家都想来主导。”全程参与标准制定的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金正大副总裁陈宏坤记忆犹新。

说服和沟通的过程是漫长的。刘刚介绍,为了让标准能够立项,中国方面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把中国标准翻译成英文,通过扎实的数据介绍中国控释肥料产业成就。“因为国外大部分是公司标准,而公司标准都是保密的。我们把标准提出来等于公开化,让全世界共享。”

历时3年,经过25个成员国投票,历经五轮磋商,由中国人主导制定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终于向全世界发布,这是中国肥料行业的荣耀时刻。

靠实力掌控国际话语权
一项国内标准要上升为全球标准,强大的产业后盾才是争夺话语权的资本,这是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控释肥标准的国际化过程证明了这一点。

控释肥料肇端于上世纪60~70年代,最先在美国和欧洲开发成功,中国则是从1996年开始探索,真正发力以2006年金正大建成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为起点。“当时西方封锁技术,我和金正大负责人出国考察,别人根本不让看。”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说。

十年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缓控释肥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金正大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得以通过,征服西方专家的不仅是规模,更重要的是中国将昂贵的控释肥料平民化,推广到大田。最突出的创新有两点:一是在膜材料上进行了革新;二是将控释养分与常规肥料掺混。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既保障了养分长周期释放,还大幅降低了成本。

与技术创新齐头并进的是标准制定,而这与以金正大为首的大企业参与分不开。国际化标准制定的原动力来源于大企业的参与,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大企业决定了标准的先进性,代表了一个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一流企业做标准。从2006年中国第一套规模化生产的缓控释肥装置在金正大投产以来,金正大就联合相关机构展开对标准的制定:2007年《缓释肥料》行业标准颁布;2009年,《缓释肥料》国家标准颁布;2012年,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颁布……“金正大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科技创新、标准引领的发展战略。”陈宏坤表示。

毫无疑问,中国控释肥标准能够被全球接受,与其从产业发展之初就确立的标准引领战略分不开,因为中国在控释肥料领域不仅是产品和技术领先,标准同样超前于世界。

用标准连通“一带一路”
对正在由大而强的中国化肥行业而言,沿着“一带一路”“ 走出去”是必然之举,而打通技术标准、消除贸易壁垒则是重中之重。

对于此次国际标准发布的意义,潘爱华一语中的:通过标准的国际化,来带动产业的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全球整个行业共同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也认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产品国际化、技术国际化、装备国际化,还要标准国际化。“这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当然也是‘一带一路’工作的重点。”
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发布,意味着为全球贸易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按照全球惯例,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一个国际标准以后,都会鼓励各国采用。“我印象很深,以前中国出口控释肥料到欧洲,他说合格就合格,说不合格就不合格,从来不说用什么方法。而现在控释肥料标准出台,很快会被一些国家直接采用,这肯定是一个趋势。”刘刚介绍说。

对正在走向国际化的金正大而言,制定控释肥料国际标准是一个怀揣了十年的梦,而今终于梦圆。

金正大董事长万连步对此有切身感受。十年前,他带着缓控释肥样品来到美国,希望在当地做示范,美国农业部长接待了他,并且安排了农业部试验站进行示范。不过,在与美国农业专家打交道时,万连步有一个强烈的直觉:人家只是礼节性地欢迎,因为没人相信中国也能搞出控释肥。十年后,当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后,万连步再次来到美国。“这次去交流,美国方面的态度有了实质性变化。”万连步表示。

按照万连步的计划,未来一段时间,金正大将通过新建和收购的方式在全球设立10个控释肥料样板工厂,展示中国先进的肥料控释技术和产品。

事实上,在此之前,金正大就已经悄悄布局。近两年,金正大先后在以色列、美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收购了欧洲第二大控释肥企业荷兰EKOMPANY公司和欧洲特种肥料第一品牌德国COMPO公司(康朴公司),为开展缓控释肥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奠定了基础。

产业联合让标准引领创新
标准的意义在于规范市场秩序,更在于引领行业创新和消费升级。从这个角度而言,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的出台,为正在变革的中国农业和化肥产业描绘了转型路线图。

一方面,中国农业呼唤更高效和更生态的肥料。张民介绍,根据农业部数据,使用控释肥料,减少20%的氮肥量,水稻、玉米不减产,还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民劳务成本。

另一方面,传统的化肥产业发展模式导致了越来越突出的产能过剩,而且还造成了农业生态退化。

作为氮肥行业的“当家人”,顾宗勤深受鼓舞,因为发展控释肥是传统氮肥升级的主攻方向。氮肥是化肥中最大的品种,由于供大于求,对出口依赖很深,然而受国际市场影响,传统出口不仅量在萎缩,更重要的是利润急剧下降,创新品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氮肥工业“十三五”规划显示,2015年氮肥产量高达7000万吨,而消费量只有4000万吨,“十三五”期间,要对1000万吨尿素进行改性增效,生产控释肥是重要路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后,将在氮肥化解过剩产能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顾宗勤说。

“标准颁布之后,一定要服务于全行业,除了国外,更要推动标准在国内落地。”万连步表示,金正大将向中国同行企业免费开放工艺包,把技术向所有的合作伙伴交底。

据了解,金正大近期已经与十几家氮肥企业展开了合作,而在此次研讨会上,全国最大的氮肥企业之一——湖北宜化集团也特地派人前来参会。“中国产能过剩是低端供应过剩,实际上高端需求、高技术产品生产能力还不够,金正大集团已经走到前面了,我们双方也将展开合作。”湖北宜化集团国际部钟旭亮表示。

btchina214 发表于 2016-11-22 20:29:46

做饲料说做饲料难,做肥料说做肥料难,不管做什么,要先做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主导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