噔噔 发表于 2017-3-22 10:03:36

小麦赤霉病连续多年大爆发,到底该怎么办?

2016年冬季到2017年3月中旬,我国大部分小麦主产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温度高湿度大的天气就加快了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北方雨水近期再次光临。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看出,3月底气温回升加快,小麦主要病虫害从南至北陆续将进入发生盛期,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较好防治,大家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小麦的赤霉病曾一度让人束手无策,一般年份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因赤霉病爆发突然、爆发面积大、危害严重,一旦发生,药剂防治效果微乎其微,必须提前预防!



小麦赤霉病之所以难防治,主要原因是该病害不定年份爆发,农民不能掌握其规律,有时候不能重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年份都会爆发,一旦爆发,危害严重,又没有选择合适的药剂防治。赤霉病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我们说的麦穗枯(麦子半穗呈枯黄,潮湿天气有红色霉层),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病菌侵入的难易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当前,我国西南麦区处于孕穗抽穗期;长江中下游(江汉和江淮)麦区处于拔节孕穗期;黄淮麦区处于起身拔节期;华北和西北大部麦区处于返青起身期。近几年很多省份的小麦赤霉病呈高发趋势,不得不重视。从目前的天气状况来看,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很高,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2017年我国小麦赤霉病仍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亿亩,应引起经销商和农民的重视。
发生赤霉病除了天气原因外,还有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赤霉病病原菌感染:1、赤霉病菌在田间小麦或玉米秸秆等作物残体上越夏、越冬,翌年经气流传播至小麦穗部,所以有些专家建议农民要正确处理水稻、玉米秸秆,建议秸秆留茬高度一定要在10cm以下,还田深度达到10——15cm,所以要把切碎的秸秆还到10cm以下的土层内才能避免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效应,降低病菌源。
2、降低菌源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对小麦进行种子包衣,增加自身抗性,杀死周围土壤病菌。
3、种植抗病品种的小麦。据了解,我国种植的小麦品种90%以上都对赤霉病表现感病,即不抗赤霉病,如果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多阴雨天气,会加大赤霉病发生危害。
秸秆深层还田、种子包衣、种植抗病品种皆是从根源上阻止小麦赤霉病菌源的形成,菌源少了,后期即使温度、湿度再合适,也不是那么容易爆发病害的!在这里笔者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加速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一味地追求产量,农户不断增加小麦种植密度,增加穗株数,这样田间环境密闭造成了病害流行成灾,所以合理稀植可以减少病害大面积传播。
后期的天气我们无法操控,但前期的这些预防工作我们是可以去做的,当然到了3月份,上面的措施已经来不及做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观测天气提前施药,预防小麦赤霉病。多菌灵是我们防治小麦赤霉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化学药剂,但长时间单一或重复使用多菌灵,易导致小麦赤霉病菌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在国外已禁止多菌灵的使用。据相关人员试验,抗性菌株比例达到10%时,多菌灵防治效果下降至60%,因此,要避免单一使用多菌灵药剂。防治赤霉病时可用多菌灵复配制剂或是甲基硫菌复配制剂,或是福美双、氰烯菌酯等药剂。
当前,在农业部获得防治麦类及小麦赤霉病登记的药剂共299个(截止2017年3月)。
农药名称
登记证件个数
备注

多菌灵
165个
其中93个登记证为多菌灵单剂;35个登记证为多·酮,剩余为多菌灵与其它制剂的混配登记证

甲基硫菌灵
72个
其中55个登记证为甲基硫菌灵单剂,剩余为甲基硫菌灵混剂登记证

福美双
37个
福美双单剂登记证


从表中可以看出:登记数量最多的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以及相关的复配证件,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91.6%。登记防治药剂涉及到十几种成分,分别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低聚糖素、福美双、三唑酮、硫磺、己唑醇、烯肟菌酯、烯唑醇、戊唑醇、井冈霉素、蜡芽菌、咪鲜胺、氟环唑、氨基寡糖素、氰烯菌酯。
防治赤霉病要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进行第二次用药。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小知识: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郭方 农资经销商 原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麦赤霉病连续多年大爆发,到底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