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思文 发表于 2017-4-18 11:29:13

品牌农业的十大切入点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和新技术的出现,每天带给中国企业的商机在千亿元以上,如此巨大的商机哪个企业家不心动?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的承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这个承诺都会保持永远。因此,网络时代就是品牌为王的时代。“品”字三个口,所谓品牌,就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在品味、品评、品鉴中共同树立起来的牌子。它发于感官,存于人心。人类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人以食为天,第一要“品”的牌子就是农业。因此,打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是品牌农业建设的三大任务。一面要做好品牌图腾的打造和保护,一面要做好品牌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品牌农业功能的开发是品牌农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杭州弘道经邦认为品牌农业应着力于以下十个方面:
  (一)整合资源
  一个好的品牌,可以在全世界整合资源。它像一块引力巨大的磁铁,能把各地资源变成自己的资产或资本。
  中国约有7万家茶企,一年茶叶总产值约300亿元,英国不产茶叶,但联合利华立顿能够整合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茶叶,它的一家茶加工企业的年产值就达200多亿元人民币,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家英国立顿。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中国茶叶行业百强评选中,中粮集团旗下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中茶)连续五年排在首位,而据此前媒体报道,中茶2011年的销售额目标仅是20亿元。享誉世界的耐克鞋,公司只拥有耐克这个品牌,没有一间工厂,但它却整合世界许多国家资源为之生产畅销世界、久盛不衰的名牌运动鞋。
  (二)集结要素
  品牌是各种优质资源要素集结的平台和载体,一个拥有影响全球品牌的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国界、能够超越所有国家的“国家”;一个没有武力、能力超越所有军队的“军队”;一个没有弱智低能人群负担、能够超越所有社会的“社会”。
  中国三大肉食品企业:双汇、雨润、宝迪,三分天下。这三大肉食集团可以说集结了中国肉食加工最精华的各种要素,不论是设备、人才,还是资金、技术、市场等,其他同类企业无出其右者。雨润低温肉制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位列全国第一,正是由于它集结了众多优质要素,才得以有此成就。
  (三)提质增效
  品质、品相、品牌、品位,是企业打造品牌的四步曲。品牌要保护自己的声誉,维护自身的形象,必须守身如玉,洁身自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农产品有了品牌之后,价值就会成倍上翻。如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和田大枣等,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牌子,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许多倍。打造好品牌就是提高效益最好的途径。
  (四)助推企业
  企业一旦拥有享誉世人的品牌,很容易做大做强。金融危机前,美国有五大投行(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其资产占美国GDP的60%,日本有五大商社(三菱、伊藤忠、丸红、三井、住友),其输出占日本总量30%,输出占40%,收入占日本GDP的20%。这五大投行和五大商社靠自己的品牌声誉,越做越大,仅日本三井商社下的“二木会”,就操控了丰田、东芝、三越百货、日本制钢、王子制纸、富士照相、东丽纤维、三德力饮料、扎晃啤酒、东京电力、索尼电子、野村证券等10多家品牌企业。中国的恒大集团,正在靠品牌由房地产向诸多领域扩张。
  中国的三全凌汤圆从一个小作坊起家。全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出自三全,品牌打响后,连年被评为“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1997年被国家六部委列入“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之一,被称为“华夏一绝”,董事长被称为“中华汤圆王”。三全凌汤圆获得了多项专利,今天,他们已成为全国各大中城市乃至小城镇超市的稳定供货商。
  (五)扩大影响
  品牌是扩大企业或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金字招牌。品牌的知名度,是指某品牌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主要是依赖于传播的力度,一是口口相传,一是媒体传播。品牌的美誉度是指某品牌获得公众信任、支持和赞许的程度。如果说品牌知名度是一个量的指标,那么品牌美誉度就是一个质的指标,发展起来就是由量变到质变,但量不一定能反映质。一个牌子可以叫响一个企业,一个牌子也可以叫响一个地方,地以物名,业以物名的现象很多。安徽的猴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却因出产猴魁名茶而名扬天下,全村人均年收入几十万元。甘肃静宁偏僻落后,自静宁苹果成为名牌后,静宁为消费者普遍关注。中国上千个地理标志产品所在地,大都是因为那个产品的牌子让外界才得以知晓那个地方。
  (六)开拓市场
  过去靠质、靠量打市场,现在靠品牌打市场,经济学上有“终端为王”理论,谁占有终端市场,谁就是王者。今天要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开拓市场,而只有品牌产品才能用得上这些高新技术手段。没有品牌无法形成数据,无法形成数据,就无法搜集,就无法计算,进而无法上到物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因此,只有品牌产品,才能利用现代手段开拓市场,才能通过大众传媒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进而形成终端消费。泰国正大集团,上世纪80年代在中央电视台投资开设“正大综艺”栏目,一直延续20多年,使正大这个牌子在中国妇孺皆知,且影响几代人。正大的产业经营也因此遍及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区。
  (七)提升产业
  品牌能够带动产业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品牌由于集聚了最优质的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科技手段最强大,信息渠道最畅通,市场反应最灵敏。“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升级换代,往往最先发生在拥有品牌产品的企业。
  近年来,漯河市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全力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利用食品名城这个最大的品牌,带动该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截至目前,漯河市共培育出了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23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免检和优质产品52个,其中双汇以168.60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肉制品榜首。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龙云集团、北徐集团等8家企业入围河南省食品工业50强。通过验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基地分别达到63个、31个,“漯河麻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漯河市肉制品、面制品和无公害蔬菜等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内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2009年,双汇、北徐的肉制品和龙云、巨陵的无公害蔬菜“一荤一素”获得了进京准入资格,其在北京市民菜篮子中占近30%,香港市场的鲜冻猪肉80%来自漯河。
  (八)引领消费
  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国人大都具有从众心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举头看。”品牌效应用这句诗概括最恰当。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流行什么,大家就趋之若鹜。一个人在河里淘到金子,于是一群人去淘金;一个人开了饭馆赚钱了,于是一条街都是一模一样的餐馆;一个人吃草药治愈了癌症,于是治疗癌症的中成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苹果6(iPhone 6)风行,中国大妈排三天队都不怕苦,也要买到。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都是牌子惹的事,牌子是风向标,是指示器,是消费者心目中的航标灯。为了牌子,中国人可谓什么都做,网传一条“中国人因为苹果6”的段子,十分生动:一群买不起苹果6的中国人没日没夜地拼命组装,送到美国,又一群中国人没日没夜地排队抢购,带回中国,又以高出市场数倍的价格卖给没日没夜的想要苹果6的一群中国有钱人。这三群中国人都在为苹果6这个牌子忙得打转转。
  (九)推进创新
  品牌要永立潮头,必须左顾右盼、思前想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知先后,只有不断创新,才不会落伍。
  今天企业的追赶分三个层面:一是经济追赶,二是技术追赶,三是科学追赶。经济追赶即量的追赶,技术追赶是质的追赶,科学追赶是理念、思想、方向的追赶。海尔和洛川的创新追赶就是科学层面的追赶,这是最高层次的创新。创新应遵循规律,应符合社会需求。有关媒体报道,山东蓝翔技校原来是办得红红火火很成功的学校,最近正遭遇滑铁卢,民间流传一段讽刺蓝翔的段子:“故人西辞富士康,为找工作到蓝翔,蓝翔毕业包分配,分配还到富士康”。创新是品牌生命力的延续,全国1500万家注册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五年,创牌难、保牌难、发展牌子更难,上海智慧农业就是一张创新名片。
  (十)走向世界
  无名小卒难出国门。中国7000家种子企业不如美国一家。2013年世界销量排名前十名的种子企业,美国占了4家。第1、2、7、9名都是美国的。美国先锋玉米种业销售占2013年世界种业的80%。没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在全球化的今天,就不可能实现国际化。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之所以为世界各国所欢迎,就是因为这个著名品牌已为世界认知。新西兰100多年前引进中国猕猴桃,通过品质改造创立新品牌,更名奇异果,成为新西兰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猕猴桃的故乡,却因为没有用好这块牌子,而导致大量资源浪费闲置,且无声无息,不为世人所知。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但《功夫熊猫》却是美国的。为什么中国人拥有那么多自己的优质资源,却创不出属于自己的牌子,值得深思。——杭州弘道经邦 韩经理 电话 15157190997 QQ 1580769298
  在18世纪之前的农业文明社会里,中国一直是农业的引领者。在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当今时代,人类农业为谁的“马首是瞻”?大中国,理应继续引领大农业!大农业,理应重点实施大战略。以品牌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是关键之举。品牌农业,必须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家理念、国家战略的层面予以全面、深入、系统地谋划。品牌盛则农业盛,品牌强则农业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品牌农业的十大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