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带来的三大好处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概念的渗透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呈现出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流通快捷化的趋势。再加上政府不断出台的“互联网+农业”政策推动,一直存在互联网与农业之间的层层壁垒不断被打破。于是现代农村社会中出现了一批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这些人在传统农业中运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科学的管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杭州弘道经邦了解到未来5-8年内,我国规模化生产的农户规模将在 500 万到 800 万户之间,农村金融发展规模非常可观,当然这要归功于互联网和农业结合后所带来的三大好处。
其一,结合互联网,农产品附加值得以扩大。一方面从产品流通方向来看,农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把产品、深山里的山珍等卖到世界各地,而销售渠道市场扩宽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农民生产增收,信息对称了产品附加值也得以最大化。另一方面从农业大流通的角度上来说,面向商户(2B)主要靠渠道,而面向消费者(2C)一端更加看重的则是平台。随着中产阶级崛起和消费升级,互联网平台为农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会越来越高。
其二,结合互联网,农业的生产和组织形式得以改变。农民可以进行在线购买土地、在线挑选合作伙伴、指定种植方式、在线打理土地、在线配送下单、查看土地及时照片和实时视频、追溯配送食品的生产、流通历史记录等工作,互联网的深入让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也有了更多维度的改变,最为典型的便是现代生态农业在农业网购商城的帮助下,也开始从O2O转化成B2B2C这种新型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其三,结合互联网,农业资本得以高效流通。农业是资金需求旺盛的产业,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及农业生产、加工、运输机械等都要用到大量资金,但长期以来金融对农村地区的供血明显不足。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商户经营模式、资金流、周期都不是很了解,没办法做一般贷款服务,且农产品流动周期性很长,一般行业贷款产品也不适用于农商户。此时互联网金融成为破局农村金融的关键入口,互联网开放平台以及整合资源的优势让农业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无缝对接,省去资产端获客以及担保、风控等成本,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取得经济环境效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