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八个要点
一、抢占公共资源建立农产品品牌,首先是发现、发掘与抢占公共资源,包含产地资源与品类资源,这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点和工业品品牌明显的不一样。
除深加工食品外,大部分农产品拥有天然强烈的产地属性与品类属性,即产品品质与特色是由产地与品类决定的。例如黄岩出蜜桔,安吉笋干好,巴城有大闸蟹,临安产小核桃,这些农产品会由于产地的不同而产生质量差别或者特色偏差。所以农业品牌一定首先抢占原来公有的优质与特色产地资源,将其“占为己有”。
抢占的方法是把产地与品类“私有化”即企业化,用品牌来代表。公共资源一定要企业化即出于产地,高于产地,占据品类,打自己的品牌。把品牌与原产地、正宗这些观念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植入客户心智之中。
总之,在地域名品上做品牌,一定要站在地域名品资源的肩膀上创建新品牌,把品牌做成品类中的正宗代表!不然,到头来市场做大了,自己被假冒伪劣搞垮了,白忙活一场。
二、以快制胜做老大
做品牌,就要抢做老大品牌。倘若你不是老大,就要寻找可以做老大的行业或者品类市场。一个行业一个品类只能有一个老大,老大的资源逐渐变少,企业家们应该有责任感与紧迫感。做老大,便是要以品牌占位,以传播称王!
三、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饮食承载着文化,文化影响着饮食。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来到厨房餐桌,要想卖得多、贵、久,便必须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所以,挖掘、打造、提炼与传播和食品相关的文化价值变成建立品牌的必需。与农产品有关的文化资源包含客户认知、消费习惯与饮食习俗,像食品概念、饮食习俗、口味方法,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这种资源,还包含人文历史资源,像产品传说,名人故事等。——杭州弘道经邦 韩经理 电话 15157190997 QQ 1580769298
四、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
面对高度均质类产品怎么做?将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
一是从种养方式与品种改良入手,在产品上制造不同。特殊的品种有的会产生独特的外在差异性,这是这类地域特产广为客户喜爱的原因之一,甚至为此津津乐道。营销者要善于把这些产品独特的差异性和品牌连接,使之成为自己品牌的特征,像标志标签一样变成客户辨识这个品牌的依据。
二是挖掘提炼产品与品牌差异化价值并加以凸显传播。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天生高度同质化的市场,这就是之前说的“高度均质”问题。倘若产品本身现成的差异化不足,那么需要花精力挖掘,在产品与品牌价值上制造出不同。
五、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要设法让产品与品牌在外在形象上展现出差异,用外在形象凸显与提升内在价值,即内在品质外在化,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这便是品牌与产品形象的塑造。
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1创意建立品牌识别符号;2选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确的广告;3好包装凸显价值与差异;4通过新型产业模式建立差异,通过终端设计建立形象。
六、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标准,引领行业
这里说的标准分两种。一种标准是国标体系,另一种标准是客户评判标准。
在品类或者行业中,建立领先或者独特的品类或者行业标准,引领行业,甚至引导国家标准的形成,取得先手,让竞争对手沦为跟进者、模仿者,或者为客户树立一个评判产品的“主观”标准,从而在客户购买决定时提供依据,这是在农产品抢市场、做老大、做品牌的有利要点。
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本身重要,拥有客户心中标准比实际标准重要。拥有标准,就有话语权,就有主动权,也便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倘若你是创新者,请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创意出与众不同的标准,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标准,把标准做到客户心里。
七、杂交创新
很多涉农企业首次进入高度竞争的现代市场,做品牌更是首次,他们有的营销观念模式过时,有的完全从零做起,没有成熟的模式与经验,所以尤其需要杂交创新。
杂交创新便是指大胆借鉴、叠加、互补与融合其他行业的优秀思想、资源、技术、模式与方法,从而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品类或者营销思路,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突破。
八、深加工,让产品彻底与众不同
农产品市场是个天生高度同质化市场,常见的产品其产品价值与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鲜食品,同质化越是严重。常规的观念是,这样的产品放到市场里唯一能拼的只有价格了,结果,谁也卖不出好价钱。怎么办,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变产品原始形态,大幅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使原来相同的产品变得彻底不同凡响。
农产品做品牌的难度和加工深度成反比,即伴随加工程度逐渐变深,做品牌的难度慢慢降低,反之亦然。冷鲜肉做品牌的难度很大,但是把鲜肉深加工做成火腿肠,做品牌就相对容易得多;一样,新鲜的蔬菜水果做品牌的难度很大,通过深加工后,蔬菜水果罐头、果蔬片做品牌就比较容易一些。事实确实如此,火腿肠的品牌早于冷鲜肉,蔬菜水果罐头品牌更是很早就出现了。
深加工正是产品差异化、增值化的魔术师。深加工能够大大增加农产品食用的方便、卫生程度,易贮存和运输,这些增值在客户的需求上找到了着力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