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丰 发表于 2017-8-16 09:09:10

稻瘟病的特征和发生规律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防治,它真的会像瘟疫一样,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是绝收。这一点想必种水稻的都清楚,然而究竟稻瘟病在何时发生、怎么确诊、用什么药防治才好,可不是三两句话就说得清楚的。
一、稻瘟病,你都能“一眼识破”吗?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
1、苗瘟: 在秧田发生。根据秧苗受害时期又分苗瘟和苗叶瘟。苗瘟一般在三叶期前发生在秧苗叶片上,其症状与本田叶瘟相同。
2、叶瘟:在本田叶片上发生。因气侯条件及品种抗病性不同,表现有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等四种病斑类型。
Ⅰ、慢性型:是叶瘟常见病斑。典型病斑梭形或纺锤形,边缘黄褐色,中央灰白色,由三圈一线组成,最外圈为中毒圈,淡黄色,内圈是坏死圈,褐色狭长,中央崩解圈,灰白色,病斑中央连外圈的叶脉变为褐色线,两端延伸至健部组织,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灰绿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这种病斑多出现在成熟稻叶上。
Ⅱ、急性型:病斑暗经常色,椭圆或不规则形,病部密生灰绿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在感病品种上出现,尤其在适温、高湿,有利发病的气侯条件下,氮肥施用过多,稻株嫩绿叶片最易发生。急性型病斑发展很快,它的出现常是叶瘟流行的预兆。若天气转晴,气候干燥,或药剂防治后,则急性病斑转为慢性型。
Ⅲ、白点型:此型病斑较少见。斑点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或近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叶上。



1、节瘟: 病节初生褐色小点,病斑逐渐环状扩大至全节,病节变为黑褐色。潮湿时,病节上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后期病节组织破坏,凹隐缢缩。病株易折断、倒伏。一般多发生在穗颈以下第1-2节。2、穗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或枝梗上,分别称为“穗颈瘟”、“穗轴瘟”和“枝梗瘟”。病斑初期呈黄褐色水渍小点,病斑不断扩展,围绕穗颈、穗轴或枝梗,最后成为灰色或灰黑色,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穗颈发病早的常造成“白穗”,全不结实,与水稻螟虫造成的白穗相似,只是穗轴上无虫孔,穗子在穗颈病部弯垂,后期可在病部折断,同时穗颈病都有灰色霉状物而区别于螟害。发病迟的稻穗秕谷粒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差。局部枝梗发病,造成“阴阳穗”。
3、谷粒瘟:发生在谷粒颗壳或护颖上。谷粒上的病斑变化较大,其中以在乳熟期症状最明显,病斑椭圆形,灰白色,常产生灰绿色霉状物,随着谷粒的黄护颖染病,病斑淡灰褐色或黑色。

二、掌握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1、发生条件稻瘟病发生,通常和其他病害一样要满足病害因子条件,即感病品种、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田间有足以侵染发病的病原菌,从而会随着年份、区域的不同而出现感病轻重差异。
(1)品种感病性:同一抗病品种在同区域长时间种植抗性消失或在异地种植都有可能感病;
(2)管理不当:如偏施氮肥就会导致水稻叶柔软披垂,叶片薄,体内游离氮和酰胺态氮偏多,表皮硅质化程度低,造成水稻抗性下降而感病;
(3)气候条件:高温闷热、高湿(连续降雨)非常有利病菌的侵染扩展蔓延;
(4)侵染菌源:种子带菌、浸种消毒不严、带菌稻草回田、上年或上季发病较重、病稻草焚烧不彻底、周边有发病田或从发病田进灌溉水等都有可能创造足够的发病菌源条件。

2、穗瘟大发生时期水稻穗瘟在勾头灌浆期到黄熟期是穗瘟白穗的一个集中表现期,应格外留心观察。叶瘟重的田则除此外,在抽穗---齐穗期也还有个集中发病期。
水稻稻穗有2/3以上黄熟时,自身抗性会得到加强,穗瘟的发生会放缓或稳定下来,可以不必太多担心了,在此之前,穗瘟都存在很大的变数风险,不能掉以轻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稻瘟病的特征和发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