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杀虫剂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1 | 阅读数:6002 | 回复数:3

通过中国农资联盟认证的首席技术专家,拥有良好的植保技术以及职业口碑。 发表于: 2011-8-21 2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辛硫磷(肟硫磷、倍腈松、腈肟磷)

1.作用特点 辛硫磷具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当害虫接触药液后,神经系统麻痹,中毒停食,导致死亡。击倒速度快,可防治地下害虫及鳞翅目害虫的幼虫。纯品为浅黄色油状液体,在中性或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在黑暗或遮光条件下分解缓慢,残效期达1~2个月,适于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见光易分解失效,残效期2~3天左右。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类毒性大,对蜜蜂有毒,对七星瓢虫的卵、幼虫、成虫均有杀伤作用。

2.制剂 40%、50%、75%乳油,5%、10%颗粒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蛆等,可在害虫卵孵盛期至一龄期,用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3.75千克加水3 750千克浇根。防治韭蛆,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加水100千克灌根。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蓟马等每公顷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毫升加水750千克于害虫低龄发生高峰期喷雾。

4.注意事项 ①辛硫磷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应在避光、阴凉处贮存。田间喷雾最好在傍晚进行。②瓜类、豆类、甜菜、玉米对辛硫磷敏感,不宜使用。③安全间隔期,作物收获前5日停止使用。

毒死蜱(乐斯本、氯吡硫磷、毒丝本)

1. 作用特点 毒死蜱属广谱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好。原药为白色颗粒状结晶。对高等动物中毒,对眼睛有轻度刺激,对皮肤有明显刺激,长时间、多次接触会产生灼伤,对鱼类及水生动物毒性较高。

2. 制剂 40%、40.7%、48%乳油,3%、5%、10%颗粒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毒死蜱可防治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及害螨,如西瓜、甜瓜田的瓜绢螟、黄守瓜、斑潜蝇、红蜘蛛及地下害虫。防治瓜绢螟,在卵孵高峰期和幼虫发生高峰,用 40%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防治斑潜蝇,在幼虫2龄前,用40%乳油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每公顷用5%颗粒剂30~45千克拌细干土300~750千克于卵孵盛期撤施,或用40%乳油3 000毫升对水1 500千克灌浇。

4. 注意事项 ①对鱼类和水生生物及蜜蜂有高毒,应避免蜜源作物花期使用和防止污染河流。②瓜类苗期敏感,应慎用。③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氯氰菊酯(安绿宝、灭百可、兴棉宝、赛波凯)

氯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广谱性中等毒杀虫剂。

1. 作用特点 氯氰菊酯对害虫具有很强的触杀、胃毒作用,还有驱避作用,击倒力强,杀虫速度快。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并对蚜虫、小绿叶蝉有效。对螨类、盲蝽防效差。原药为黄棕色至深红色黏稠液。氯氰菊酯对光、热稳定,在田间作物上残留期较长,且药剂的穿透力较弱,对果实内部污染较少。对高等动物毒性中等。对鱼类毒性大,对鸟类毒性低,对蜜蜂、家蚕和蚯蚓

高毒。

2. 制剂 10%、25%乳油。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黄守瓜、黄曲条跳甲等害虫,于3龄幼虫始发期,用10%乳油2 000~3 000毫升喷雾。防治斜纹夜蛾、棉铃虫等,用10%乳油1 000~1 500毫升喷雾。

4. 注意事项 ①对鱼、蜜蜂、家蚕毒性大,鱼塘附近及养蚕地区慎用。②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③勿随意增加用药量与用药次数,提倡与非菊酯类农药交替使用,延缓害虫杭药性的产生。

溴氰菊酯(敌杀死、凯索灵、凯安保)

1. 作用特点 溴氰菊酯属拟除虫菊酯广谱性中等毒杀虫剂。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兼有胃毒、驱避和拒食作用。其作用部位在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神经性毒剂,使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亡。杀虫谱广,击倒速度快,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对螨类无效。纯品为白色斜方形针状晶体,溴氰菊酯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消失缓慢,有较长的残留期,但在碱性介质中性质不稳定。药剂穿透性很弱,仅污染果皮。对高等动物毒性中等。对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鱼类、水生昆虫等水生生物高毒。对蜜蜂和蚕剧毒。对鸟类毒性较低。

2. 制剂 25%乳油,25%片剂,2.5%胶悬剂。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黄守瓜、黄曲条跳甲等;在若、成虫期,用2.5%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瓜蚜用2.5%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

4. 注意事项 ①不能在鱼塘、河流、蜂场、桑园等处及其周围使用,以免对鱼虾、蜜蜂、家蚕等产生毒害。②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③该药对人的眼睛、鼻黏膜、皮肤等刺激性较大,有些人易产生过敏反应,施药时要注意安全保护。

三氟氯氰菊酯(功夫、PP321)

三氟氯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类广谱性中等毒杀虫剂。

1. 作用特点 三氟氯氰菊酯对害虫和螨类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也有驱避作用。杀虫谱广,活性高。原药为米黄色无臭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性质稳定,耐雨水冲刷。对高等动物毒性中等。对鱼类、蜜蜂和蚕剧毒,对鸟类低毒。

2.制剂 2.5%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斜纹夜蛾、棉铃虫,于2~3龄幼虫发生期,每公顷用2.5%乳油300~600毫升,加水750千克喷雾。防治瓜蚜,在蚜虫发生盛期,每公顷用2.5%乳油 225~300毫升加水750千克喷雾。

4.注意事项 ①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也不可做土壤处理使用。②对鱼虾、蜜蜂、家蚕高毒,使用时应防止污染鱼塘、河流、蜂场及桑园。③该剂兼有抑制害螨的作用,但不能作杀螨剂专用于防治螨类。

氟氯氰菊酯(百树菊酯、百树得)

氟氯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类广谱性低毒杀虫剂。

1.作用特点 氟氯氰菊酯以触杀和胃毒为主,无内吸及熏蒸作用。对多种鳞翅目幼虫有很好的效果,亦可有效地防治某些地下害虫。杀虫谱广,作用迅速,持效期长。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并对某些害虫有拒避作用。原药为棕色无味含结晶的黏稠液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甲苯和二氯甲烷。对人、畜低毒。对鱼类毒性大,对蜜蜂、家蚕高毒。

2.制剂 5.7%、10%、20%乳油;0.05%颗粒剂;8%超低容量喷雾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绢螟,每公顷用5.7%乳油 300~600毫升,加水750千克喷雾。防治瓜蚜,用5.7%乳油 2 000~3 000倍液喷雾。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分解失效。②该药对蚕、蜜蜂和鱼高毒,不能在桑园、鱼塘、河流及养蜂场所使用。③安全间隔期21天。

苏云金杆菌(Bt、杀螟杆菌、青虫菌、敌宝、快来顺)

1.作用特点 苏云金杆菌属细菌性低毒杀虫剂,对害虫主要有胃毒作用,可在害虫体内产生内毒素(伴孢晶体)和外毒素(e、β和Y外毒素),伴孢晶体是主要毒素。害虫取食后,细菌即在害虫体内繁殖,产生细菌毒素的作用,害虫很快停止取食,同时芽孢在虫体内大量繁殖,导致害虫死亡。因此,药效较缓慢,一般需害虫取食后l~2天才见效,残效期10天左右。且防治效果与虫龄大小、温度、害虫取食程度有关,温度愈高,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苏云金杆菌是一种芽孢杆菌,其营养体为杆状,两端钝圆,周生鞭毛或无鞭毛,通常2~8个呈链状。杀虫有效成分是细菌毒素(伴孢晶体、β外毒素)和芽孢。对高等动物低毒,对家禽、鸟类、鱼、畜等低毒。

2.制剂 100亿活芽孢悬浮剂、100亿活芽孢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可用100亿活芽孢悬浮剂或100亿活芽孢可湿性粉剂100毫升或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防治适期:卵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发生初期。通常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使用,连续喷2次,每次间隔7~10天。

4.注意事项 ①使用苏云金杆菌需在气温30℃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对低龄鳞翅目的幼虫效果好,一般须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使用。②对家蚕、蓖麻蚕毒性大,不能在桑园及养蚕场所附近使用。③不能与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或杀菌剂混用,可与杀虫双混用有增效作用。④应避光、阴凉、干燥保藏。使用时避免强烈阳光照射,在阴天或日落后施用为宜。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齐墩霉素、害极灭、齐螨素、杀虫素、虫螨光、阿巴丁、爱福丁、爱比菌素、虫螨立克、灭虫灵)

1.作用特点 阿维菌素是由阿佛曼链霉菌经液体发酵,提取而成的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几乎无熏蒸作用。当害虫咬食或虫体接触药剂后,通过气孔和爪垫进入虫体,阻碍害虫运动神经信号的传递,使虫体麻痹,不取食,在1~2天内死亡。此外还有一定的驱避性。原药为淡白色至黄色结晶粉,在日光下迅速分解,半衰期约4小时。原药对高等动物高毒,制剂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眼睛有轻度刺激。对鱼类中毒。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对蜜蜂有一定影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2. 制剂 0.6%、1%、1.8%乳油。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阿维菌素是一种生物农药。对多种害虫、螨类均有效,对小菜蛾、斑潜蝇、螨类、蚜虫、蓟马等多种害虫有效。防治斑潜蝇,用1.8%乳油2 500倍液于卵孵高峰期喷雾。防治螨类,用1.8%乳油5 000~8 000倍液于若螨高峰期喷雾。

4.注意事项 ①配好的药液应当日使用。在阴天或清晨、傍晚施用为宜,以免光解。②对鱼、蜜蜂有毒,避免污染河流、水塘和其他水源,以及蜜源作物。③在阴凉处贮存,远离高温和火源。

苦参碱(苦参碱醇、蚜螨敌、苦参素)

苦参碱属植物性杀虫剂。

1. 作用特点 苦参碱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害虫一旦触及药液,即麻痹神经中枢,继而使蛋白质凝固,堵死虫体气孔,使害虫窒息而死。制剂为深褐色液体,在中性条件下稳定,遇碱分解。对高等动物低毒。

2.制剂 0.2%、0.3%、1%水剂。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对多种鳞翅口害虫及蚜虫、螨类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瓜蚜,每公顷用1%水剂750~960毫升加水750千克,于幼虫1~2龄期施药。

4.注意事项 ①贮存于避光、通风、阴凉处。②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

四聚乙醛

四聚乙醛(密达、灭旱螺、蜗火星、梅塔、灭蜗灵、蜗牛敌)

四聚乙醛是一种选择性强的杀螺剂。

1. 作用特点 6%密达,外观浅蓝色,遇水软化,有特殊香味,有很强的引诱力。当螺受引诱剂的吸引而取食或接触到药剂后,使螺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大量释放,破坏螺体内特殊的黏液,使螺体迅速脱水,神经麻痹,并分泌黏液,由于大量体液的流失和细胞被破坏、导致螺体、蛞蝓等在短时间内中毒死亡。主要成分为四聚乙醛、甲萘威、饵料。对人,畜低毒,对鱼类、陆上及水生非靶生物毒性低,对蚕低毒。

2. 制剂 6%、2%颗粒剂。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因春、秋雨季是蜗牛活动盛期,为施药关键时期,可在秧苗播种或移植后,每公顷用7.5千克6%颗粒剂,均匀撒施,使蜗牛、蛞蝓易于接触药剂,可达保苗效果。

4. 注意事项 ①如遇低温(1.5℃以下)或高温(35℃以上)因蜗牛活动力弱,影响防治效果。②施药后不要在地内践踏,若遇大雨,药粒被雨水冲入水中,也会影响药效,需补施


发表于: 2011-12-7 08: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能介绍几种新药就更好了

点评

极力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8 21:47
发表于: 2012-6-7 14: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希望能多介绍点新品种。
发表于: 2012-6-8 2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喆贺祥植保 发表于 2011-12-7 08:55  病虫草害 back
谢谢楼主能介绍几种新药就更好了

极力赞同。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