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6453 | 回复数:4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5-6-26 1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xingping 于 2015-6-26 11:21 编辑

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

⊙美国安特勒农场主  Jenna  Woginrich

⊙翻译  丁细平   熊兴平

本文已经发表于《农资与市场》杂志2015年05期营销版

 资深职业经理人 - 熊兴平 forum

熊兴平按:
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美国的农场主,也不例外。
2014年8月10日,美国长岛湾某养殖海藻及贝类的养殖场主(Bren  Smith),在闻名的《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别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文章,引发了美国国内不少的热议与讨论。

该文显示:美国的大多数小规模农场,基本上都在亏钱,91%的小规模农场主,需要兼职副业,以补贴家用,因为小规模农场亏损普遍,且小有负债,农场主平均年龄在56岁,种地仍然是穷人的游戏。文章列举了美国小规模农场主的各种经营困境,呼吁美国政府出台各种干预措施及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各种小规模家庭农场。

在美国,49英亩(大约300亩)以下的,一般被称为小规模农场(小农场)。美国农场,仍然以家庭式农场为主体,约占80%以上,公司型农场越来越少。

据美国农业部(USDA)称,2014年美国农场家庭平均收入,约为70,992美元,大多数农场家庭的全部收入,主要来自农场之外(如副业、兼职、做手工艺品等),2014年农场外收入达到64,840美元(即非农场收入约占总收入的90%),如今美国农场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农场以外的工作,而不是农场本身。

农场规模越小,经营者越可能以农场外工作为主要职业。即使是经营大农场的家庭,也有成员全职或部分时间,从事非农场工作。除从事领取薪水的非农场工作以外,一些农场主还从经营非农场型企业或第二个农场等获得收入。


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位美国农场妇女Jenna Woginrich对上篇文章的“回应”。她的博客签名为:“小农场主,大博客者”。她完全支持那位养殖场主的观点,但是,有一点“例外”,她从“农耕文化”的角度,以“小资”的情调,以“浪漫”的笔法,对古老的农业保持温情与敬意,对传统农民深含理解与同情。在她的身上,熊兴平看到了禅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并举”,百丈怀海禅师的禅门清规,让“祖师禅”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庞蕴),人在劳动中认识了自己,发现了乐趣,懂得了生活,让心情宁静,让精神淳朴,让身心合一。

Jenna Woginrich的自我简介:从前是都市人,现在是牧羊女,目前是农场写手。她有一个“大计划”:她开着皮卡车,分享着她位于纽约郊区的小农场:里面有一群绵羊,有一只牧羊犬,养了一群肉鸡,还有三只笨拙的鹅,还有肉兔、猪、山羊,有一窝蜜蜂及很多大火鸡等等,这就是她的庭园。她也是一名博客爱好者:展示她作为一个小农场主(面积大约40亩土地)的生活方式。她的新书ColdAntler Farm (《寒冷的安特勒农场》),已经被出版并销售。她每周在网络上更新,记录自己的自耕农生活。

她的农场,大约类似于中国的“农家乐”(体验农业、周末农庄、有机农场和休闲农业等等)。
(以上内容,是熊兴平根据上述两位农场主文章内容进行的总结、归纳及点评)








缘起:美国小农场主的普遍亏损。
(以下是翻译正文)
《别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一文,是本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特写专题,一直盘旋在社交网站(Facebook,脸书、面谱)上,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也许你已经读过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的话,其主要观点,简述如下:作为一种小的商业模式(小规模农场),纯粹的农业是无钱可赚的。纯粹的农业,几乎不能作为一种谋生手段。

在美国各大城市,本地农贸市场的那些有机蔬菜“社区支持农业”机构(the CSA)所分享的,你可能入股过或可能没有入股过,满载着有机蔬菜的卡车,开进繁忙的市中心,向股东们投递着募集资金种植出来的有机蔬菜……这是一场“狗咬狗”的闹剧——介于“业余爱好型”农场主(一些有钱人的娱乐,为了避税而购买土地的种地者)和“非营利型”农场主(依靠赠款董事会拨款及社会捐款,购买农机具,而不是自己可怜地乞求商业银行来贷款)之间,形成了一场没没了的竞争。

“别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这是一个总结得很到位的好标题、好观点。即使是在最近的食物运动(有机食品运动、洁净食品运动)时期,假若把“务农”当作是全部收入的唯一来源,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发家致富的,而且将来还会越来越艰难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个标题(“别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之所以成为题目,为了能吸引你的眼球,指出小商业模式农业(即小规模农场、小农场)是多么让人“难以看好”啊!

“别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这是一个最给力的忠告。文章结尾提出农民关注和需要争取的重大议题,例如大学毕业生的优惠贷款援助(我个人倾向比较喜爱的这个项目),支持从事农业的年青人,和更好地回报给从事粮食种植环节的农民。


如我所言,这是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写得非常棒,我赞同他所有的观点,但是,有一点“例外”,那就是——让你的孩子长大后当农民。


“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
让他们懂得并热爱自由,远离那种由幻灯片和激光笔交织之下的枯燥会议。
让他们挑战自我,挖掘无限潜力,找到聪明的源头活水。
让他们吹着口哨,放声高歌,远离办公室工作压力的困扰吧。
让他们徜徉在鸟语花香的羊肠小道上,忘却烦恼。
让他们勇往直前,让他们罗曼蒂克。
让他们慢慢地长大,不必为诸如“星期四下午两点钟,必须去看牙医”等日常琐事而烦扰。
让他们在草地上打滚,随意玩泥巴,堆积沙丘。
让他们自己动手,杀鸡宰鸭。
让他们为休耕土地的荒芜之美,喜极而泣。
让他们风尘仆仆地狩猎归来,带着小动物们回家,脱下自己的短袖衫,给小动物们作垫子,光着膀子,和小动物亲密接触,嬉戏玩耍。
让他们清晨在大雪中起来,起床到谷仓门口“玩漂移”,与雪人作伴,远离川流不息的车辆。
让他们感知什么是真正的事业与兴趣。
让他们找到幸福,明白成功和有钱并不是同一件事儿。
让他们载歌载舞,庆祝别具一格的乡村婚礼。
让他们忘掉毫无用处的四年大学生涯。
让他们来吧,让他们“回家”。
让他们回归于真正自由的心灵之家。



“农耕”不是我们天生必须的,也不是永远如此的。
对于多数人而言,“轻松的生活”是不言自明的首选,于我而言,农耕却是我唯一的抉择。也许那就是所有收获吧?!

成为一个农民,如同杂家(什么都要会、都要做),意味着要比其它职业做得更多,意味着放弃其他人习以为常的既定人生:像游山玩水、追逐时尚、购买新车及参保401K计划(美国国家养老基金计划)等。

这意味着你的选择,不被同辈人所理解、不被家人所赞成以及将被其他农夫所嘲笑。

这意味着你做出自己的抉择,并为此而拥有,真正拥有属于极少数人才拥有的那种生活方式。

让你的孩子们长大后懂得这种责任,让他们自己做饭,在餐桌上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让他们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学会努力地过那种“值得一活”的生活。

我作为一个全职农民,在这个农场生活已经快两年了。农场生活,从来都不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时而乌云密布,时而云淡风轻。在或多或少的幽虑之中,总是闪烁着各样的小惊喜,各种诧异就像乡下天空上的繁星。这点点星光,照耀着我,并且改变了我许多。有时我坐在山顶,望着蓝天,天马行空,浮想联翩,或荤或素的一日三餐,日复一日有规律的劳作节奏,让我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的经验就是:害怕“务农”的人,个人收入肯定会更高一些,但是,她不会快乐的(因为她体验不到劳动过程中的幸福感)。因为她不懂得如何去狩猎、骑马、种花和杀鸡宰鸭。在最近几十年以来,世人的看法一反常态,把这些农家农事,看作是娱乐性的或落伍的生活技能。也许那些《纽约时报》的作者认为,他在城市俯视农村,站在功利的角度,惊奇地打量着菜市场里的各种禽肉食品,就好像他在自己的社区里,对待天然气价格、自然灾害和政治气候一样,一切都是现成的;其实,这种以网络时代的眼光,来看待传统“农事”技能,恰如牛车走进了现代文明的闹市区,引发了暂时的骚动。

这些,也许就是让你的孩子们长大后当农民的最好理由:他们能自己动手,自食其力,在农场里,能培养出大多数基本的生活技能,不会无能到“假如离开了汽车和大超市,生活就无法自理”的程度。


“成为农民”,现在不是市场上的热门职业;不幸的事实是,将来也仍然不会是一个来钱的工作。但是,只有人们还活着,就必然存在“要吃饭、要穿衣”(刚性需求),因此,就必然需要有人来从事于农耕行业,这样,每个农场主都会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生态位(细分的利基市场)。

让我们一起庆祝吧,理直气壮地“接受”由此而来的“高工资”,继续从事着古老而悠久的农耕行业。

因为简约的心态,淳朴的生活,我所有的儿子或女儿,都敢于亮剑,自信满满,他们不需要鼓励,也能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社会。

篝火中的安特勒(Antlers,地名、农场名,鹿角、角枝)农场,将会给黑漆漆的农业夜幕,带来无尽的光明。

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吧,这种罕见的勇气,不会让孩子成为自然界的平庸之辈。

让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农民,让他们成为勇于独立的人。
(以上为译文,完毕)





熊兴平结语:

美国的农场主,一直是中国种植大户羡慕的对象。在中国媒体上热炒的“家庭农场”,被举国上下追捧与赞叹,于是很多国人,也做起了美国式的“农场梦”。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美国的农场主,拥有先进的农机设备,赚着大把的钞票,过着悠哉的生活。民间甚至有一个“传说”:美国的农场主,每年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干农活,剩下的农闲季节,则拿着赚来的美元,周游列国。上述两个美国农场主的现身案例,可以证明:这种美好的梦想,只是中国种植大户的“单相思”。

我们之所以费时费力地翻译这篇“争议”文章:一是希望那些鼓吹“农场热”的积极分子多一些冷静与理智;二是希望大家不要用功利的眼光打量种植业;三是美国农场模式未必适合于中国(以后大家也不要提起“农场”就言必称美国模式),中国应该向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学习精致的“小农经济”。

熊兴平认为,未来的种植业,也许是属于那些不怕寂寞、甘于平常、性情平静、对物质金钱要求不太高的人群吧!这些人群,可能包括:1、无法融入城市的中老年人;2、具有道家逍遥思想的人;3、经济上已知足的人;4、喜欢自由独立的人;5、热爱自然生态的人;6、理解艺术生活的人;7、从事有机农业种植的人;8、其它真正懂农业技术的行家。

繁华过后,铅华洗尽,心态成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知足的心态,会慢慢地涌现,才“有可能”逐渐地回归于乡下小镇或老家农村,过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田园生活。这需要青年时期的物质打拼,需要中年时期的财务积蓄,为中晚年之后,回归乡下,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本文已经发表于《农资与市场》杂志2015年05期营销版
(《农资与市场》杂志社责任编辑/刘千里)







熊兴平——反思者
农中仁者 发表于: 2015-6-26 22: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有点意思

点评

“有点意思”,就好。 人,就是要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来。 乐趣与意义的交汇处,就是最好的。 有意思(乐趣)与有意义(价值)的交汇处,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9 09:03
发表于: 2015-6-26 22: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而已就是农民!

点评

那就做一个快乐、自由、洒脱、幸福的农民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9 09:04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5-6-29 09: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就好。

人,就是要做点“有意思'的事情来。

乐趣与意义的交汇处,就是最好的。

有意思(乐趣)与有意义(价值)的交汇处,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


熊兴平——反思者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5-6-29 09: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做一个快乐、自由、洒脱、幸福的农民吧。
熊兴平——反思者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