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枯唑,能否实现再度崛起呢?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8712 | 回复数:3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5-9-30 14: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枯唑,能否实现再度崛起呢?
⊙熊兴平
一、叶枯唑的过去:鲜花与掌声
叶枯唑,是1970年代中国少有的自主创制的新农药

在1970年代,因为水稻白叶枯病的年年大发生,当时国内外缺乏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药剂,于是催生了“叶枯唑”新药剂。
最先研发出“叶枯唑”的,当属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叶枯唑的诞生,为当年的化工研发人员,赢得了应有的鲜花与掌声,改变了当年主要依靠进口日本农药“敌枯双”(1986年被停用)的局面。

叶枯唑的诞生,为我国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叶枯唑,具有内吸型,治疗效果明显,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理想的效果,药效好,价格实惠,性价比高。

由于中国的《专利法》是直到1984年才正式颁布出来的,因此1970年代出生的叶枯唑,在当年是属于国有生产技术,产权不清晰,难以受到专利的有效保护,于是,在1980年代,叶枯唑生产企业一下子冒出了20多家。

1979年,“叶枯唑制剂生产技术”,获得浙江省科学大会二等奖;1982年,由浙江省温州市工科所和温州市农科所等,合作开发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成功,当年就正式投入小试,在大田使用上取得较好防治效果,1984年扩大化生产,获得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长期以来,提起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药剂,主要是以叶枯唑为主导,辅之以农用硫酸链霉素、菌毒清(辛菌胺醋酸盐)及代森铵等,而这后面三个药剂防治效果,均不如叶枯唑,因此,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庞大市场,在1980年代,催生了很多集体所有制及私有制(民营)农药生产企业。在当年,因为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年年均有大发生,导致叶枯唑市场供不应求,出现了代理商“拿钱、排队、等货、抢购”的火爆局面。

1990年代,叶枯唑生产厂家又冒出了20多家。2000年之后,还陆续地有10多家企业继续申请叶枯唑的登记生产。

因此,直到2008年,在国内登记叶枯唑的企业,累积有55家之多。

同时,因为叶枯唑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卓越防效,合理的价格,性价比高,一直成为出口东南亚水稻国家的主要药剂。

叶枯唑制剂,是国内最早实现“制剂出口”的本土农药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亚洲区域水稻细菌病害的主打药剂。

“叶枯唑原药生产技术”,2004年被列入《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编号 982903X 之中,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农药生产技术。

自1978年~2008年,叶枯唑赢得了自己辉煌的30年。

二、叶枯唑的现在:落寞与冷清
2008年,登记叶枯唑的企业,累积达到了55家。

登记企业的不断增多,导致市场价格搏杀,批发价格混乱,零售利润穿帮,厂家无利可图,于是只有偷工减料;加之我国水稻制种技术(包括杂交水稻的品种改良)的不断进步,水稻的白叶枯病,在逐年地减少,只有少数年份,偶尔零星地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也只有出现在台风年份,假若无台风及暴雨天气,则几乎不会发生水稻细菌性病害。于是,自2008年之后,叶枯唑市场逐步地变得落寞,“水稻无病”,市场消失,叶枯唑从原来热火朝天的局面逐步地变得冷清下来。

2008年的“农药临时登记清理政策”,一下子清理掉44家企业的叶枯唑“临时登记证件”(LS临时登记),市场上从原来55个登记证件一下子缩减为只有11家叶枯唑的正式登记证件(PD正式登记),但是这也无法挽回叶枯唑昔日的辉煌。
在此期间,虽然有少数几家企业在白菜软腐病和番茄青枯病上进行了扩展登记,但是,叶枯唑再也没有恢复到当初的“主打”地位。

三、叶枯唑的未来:难题与悬念

自1970年代诞生以来,叶枯唑一直只有制剂的登记,却没有进行原药的登记,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2014年9月《叶枯唑安全风险座谈会》在温州召开。会议上,达成初步意见:一是需要补充叶枯唑原药登记;二是需要企业自己联合做慢性毒理试验;三是叶枯唑登记资料的再评估。

此外,会议上还提及到:叶枯唑分解代谢产物不明朗、慢性毒理学试验缺失、田间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等。这些,都需要企业重新联合试验,集体回答参会者的质疑与提问。

但是,快一年时间过去了,叶枯唑企业联合试验,还是没有眉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在计算着各自的利益。

目前市场上,叶枯唑制剂(20% WP),低廉的价格,刀片一般的薄利,导致大多数厂家都没有兴趣与动力,再在叶枯唑上投入时间、金钱和耐心。

叶枯唑,曾经是中国自主创制农药的骄傲,如今却处于尴尬之中,未来则处于“悬念”之中。

熊兴平不禁地想到一个问题:“一个没有利润的产品,在市场上究竟还能走多久呢?”

当年,叶枯唑的诞生,培育了一大批的农药生产企业。很多企业的发家、崛起也依赖于叶枯唑的生产。如今,经过30多年的价格竞争,叶枯唑已经无利可图,也有可能被企业逐步地放弃。

熊兴平在想:任何一个产品,要想在市场上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其前提条件也许需要很多个,但首要条件则在于该产品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在有适当利润的前提条件下,企业才会有步骤地进行“老产品的维新运动”,例如:对叶枯唑不断提高含量、深入扩展登记、改变剂型包装、更新登记对象、适当地提高售价等等。

从叶枯唑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出:依靠“低价竞争”,哪怕是再好的产品,最终也只会走入死胡同里。低价营销策略,导致企业无法二次对产品进行“升级和换代”。没有利润的产品,哪怕终端市场有需求,企业也没有兴趣去“维新和改造”。

幸运的是,业内还有少数几家企业,还在“叶枯唑”领域里继续坚持和守望,他们希望独立地做出慢性毒理试验报告,解决叶枯唑原药登记问题,然后对叶枯唑进行“维新运动”:提升含量、改变剂型、更新登记、扩展作物,然后适当地提高价格,走出一条“老树开新花”的维新之路。

有人问:叶枯唑,能否实现再度崛起呢?

熊兴平答曰:只有等到2018年,才能见最终分晓。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熊兴平讨论邮箱:379421189@qq.com
熊兴平——反思者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5-9-30 14: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枯唑,能否实现再度崛起呢?》

已经发表于2015年9月《农资与市场》渠道版“产品.行情”专栏第59—60页。

熊兴平  
熊兴平——反思者
联盟管理 发表于: 2015-9-30 2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我重新帮熊总编辑一下

点评

感谢你的辛苦工作。 多谢。 节日慢乐,生活幸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5 10:38

做一个思想的农业人!http://www.nongzi100.com
联盟版主 发表于: 2015-10-5 10: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农资联盟 发表于 2015-9-30 20:24
哈哈 我重新帮熊总编辑一下




感谢你的辛苦工作。

多谢。

节日慢乐,生活幸福。
熊兴平——反思者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