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参访启示:让人惊叹的日本生产与管理
(一)3个人3万吨的工厂7月28日下午,参访团一行参观日本中部饲料环境武豊工埸。武豊工埸总面积7920m2,不到12亩地,1993年五月完成建工。目前只有三个工人,管理的干干净净的,机械化操作,年产量三万吨。这个仓库的空间利用率极高,缺点就是比较耗能,成本较高。
这个厂区生产工艺和设备算不上非常先进,但绝对是严谨,细致,对细节的把握让人感触很深。
生产的投料口和出料口都非常干净,没有废料和灰尘,即便是在废料口也不会直观看到废料,穿着干净的衣服和白鞋子进去,出来还是干净的。
工厂生产上,能用机器的,就不用人,只有机械化的操作才能实现生产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
这个厂区并不大,但是土地面积和仓库的利用率很高。
细节决定成败,武汉库玛作物营养有限公司的王义中表示,在国内觉得自己厂区很干净很规范的企业,跟日本的生产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国内的要求较低,即便是要求高,很多时候,理念和管理以及执行上做不到。
中国企业经常宣扬自己是第一的概念,这对消费者是一种忽悠,但是忽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抓生产,抓细节,抓质量了,应该真正地去落实一些东西。
国内企业很多不愿意在先进设备上投入,不投都赚钱了,为什么还要投入?
这次参观,最重要的是严谨观念和细节的学习。 (二)丰田守住自己的城丰田公司顾问福井俊信先生在2015中日现代农业高峰论坛上,告诉我们为什么丰田能成为全球知名企业。
危机与创新意识,守住自己的城日本丰田的高效管理是建立在1950年他们的一次破产危机,库存堆积如山,资金链断了,债台高筑,大幅度的裁员减薪,丰田处在倒闭的边缘。幸运的是朝鲜战争爆发,丰田接到了战争所需的雪花般的订单,化解了危机,恢复了元气。
但让丰田能给长久稳定发展的正是这次破产危机,破产后的反思与思考,让丰田有了健全的危机意识,企业管理也更加的完善。有了危机意识之后,创新便是丰田员工的第一位工作。全员创新,每天员工日常工作分为日常业务和每天创新!创新是以提出并有效实行后的全面推广而界定的。日本的创新不是一个方法一句话而已,最终是要落实在有效的行动上的。这种创新靠激励和管理机制,员工不提出创新,工资是很难提升的,而一个领导不教育和指导好员工创新的话,工资也是不会涨的。但丰田的创新其实更多地是基于员工的意识,基于一种自觉性,而不是压力。
丰田人自己守自己的城。在丰田,跳槽几乎是不存在的,从进去到退休,企业归属感很强,丰田从不解聘员工,除非违反原则性错误,丰田要守住自己的城,用自觉性的危机意识,创新观念和细节改善来守住。
高品质源于每道工序参观日本丰田总部工厂的时候,你一定会很奇怪,因为流水线上几乎每辆车都是不同的,有皇冠,有雷克萨斯,有丰田suv,不同颜色、不同型号的车就被这样的安排在了同一生产线上。这是厂商为了“零库存”而采取的订单生产方式,即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生产汽车,很显然,这样做工人要根据车辆不同配置寻找不同配件安装,但是也正是因此,工人们几乎能对丰田旗下的各个品牌各个型号的车都有所了解,所以厂商和工人认为是值得的、正确的生产模式。
参观日本丰田元町工厂,这里有160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4000名员工一天生产340台汽车;一部车,3000多个零部件组装,约3万个零件。组装一台车,首先是充压工序,然后溶接(每台汽车要熔接四千处),之后进行涂装工序(分为底漆,平整漆,彩色漆,照光漆四道),接着组装工序,最后运往检查线,检查合格后,才能被认定为成品车。
参观过程中还有一个生产细节值得注意:无门式工法。即先将车门去下,然后进行零部件组装,完成车内80%的部件组装,这样节省了打开车门的空间,防止了组装过程中碰伤车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将员工,机器人与自动机械有效协调配合,使得整个车间高效、精准、智能、清洁。
整个生产车间,用手摸,无一点点灰尘。
在生产车间,我们看到这样的标语:绝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去下一道工序。
另外,自働化是单人旁的働,员工自觉主动工作。
当然,还有美女的引导员,服务态度很好,连讲解的流程,停留的地点,标准配置的资料袋临时挂放的地点全部都是完全固定的。
两个工厂,都体现了一种丰田文化,即准时化、自动化、精细化的生产方式:“just time”,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按生产顺序将零部件运送到现场,按生产顺序重新排列到场的零部件。“好产品,好创意”的标语无时不提醒每一位工人,高品质源于每道工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