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8314 | 回复数:2

发表于: 2010-10-8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药论坛
  稻纵卷叶螟广泛分布于全国稻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密度大,为害较重。主要为害水稻,其次是小麦、粟和甘蔗,也寄生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以幼虫吐丝将叶片缀合成管状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叶片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产量损失严重

    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7~9毫米,翅展约18毫米,灰黄色,前翅的前缘和外缘有灰黑色宽带,翅中部有3条黑色横纹,中间1条较粗短。雄蛾在这条短纹上近前缘处有1黑色眼状纹和毛簇。后翅亦有2条灰黑色横纹。卵近椭圆形,扁平,长约1毫米,宽0.5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有1黑点。幼虫:一般5龄,老熟时体长15~18毫米。头部褐色,胸腹部初为绿色,后变黄绿色,老熟时带浅红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2个螺形黑纹,中、后胸背面各有明显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被蛹长约9毫米,腹部第5~7节近前缘处有1黑褐色细横隆线,尾部尖,上生8根钩刺,蛹外常有白色薄茧。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稻纵卷叶螟在广东中部一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禾本科杂草中越冬。每年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以后约每隔1个月左右发生1代;早稻以第2代幼虫数量最多,为害最大;晚稻则以第5代数量最多,常为害猖獗。成虫白天静伏于稻丛下部或杂草间,晚上活动,有趋密、趋嫩绿和群集的习性,也有微弱的趋光性。卵多散产于稻叶表面的中部,每叶产一粒至数粒。每雌能产卵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附近嫩叶上取食叶肉,2龄后爬至叶尖附近,吐丝缀叶纵卷成苞,藏身苞内,取食叶肉,使叶面呈白条状;随着虫龄增大,虫苞扩大,为害也越重,可使叶片枯死。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老熟后多在枯鞘间做薄茧化蛹。
发表于: 2010-10-8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展统防统治。药剂防治是当前控制稻纵卷叶螟疫情的最有效措施,用药一定要选择高效药剂配方,努力提高用药效果,要禁用对稻飞虱有刺激增殖作用的甲胺磷、杀虫双和菊酯类农药,确保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的多重控制效果。药后5天,视虫口数量再补治一次。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0-10-10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g顺便再发个二化螟的帖呗
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希望她能从桥上走过,我能看一眼她……

中国农资联盟农资论坛 www.nongzi100.com--中国农资联盟农资网 www.nongzi.me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