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281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2-4-27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是玉米上常发生的病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1.发病症状
  玉米小斑病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可以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直接为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小而多,后期常愈合成斑块。病叶初期出现褐色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型,边缘有紫色或赤褐色晕纹的病斑,以后中部颜色变淡,出现赤褐色轮纹,再后,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多呈两侧平行、两端椭圆的形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绒毛状物(分生孢子)。枯斑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向上蔓延扩展。
  2.发病条件
  温度和水分条件对玉米小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影响很大。小斑病的发生需要的适温较高,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3~23℃,适合田间发病的日平均温度为25~28℃,在适温的条件下,又有充足的水分,病势迅速发展,导致大流行。另外,田间管理不善,玉米连茬种植,施肥不足,植株缺肥,特别是抽雄后脱肥,抗病能力减退,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等田间管理不到位也有利于玉米小斑病的发生。
  3.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种植。
  2)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在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在播种前处理完堆放的玉米秆,消灭越冬菌源。采取实行轮作,土壤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科学配方分期施肥,重视施足底肥,增加磷肥,重施喇叭口肥,及时中耕排水等措施,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
  在玉米抽穗前后的发病初期,病情扩展前开始喷药。喷药时应先摘除基部病叶,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50~70千克,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农药第一网http://www.nongyao001.com
农药商城http://www.nongyao78.com
发表于: 2014-10-28 08: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为一个钟玉米的农民来说,很需要这个东西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