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990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2-9-4 15: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生根腐病症状:
  俗称“鼠尾”、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颈上出现凹隐长条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腐烂,易脱离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潮湿时根颈部生不定根。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

  病原:
  Fusariumsolani(Mart.)Sacc.称茄类镰孢,F.oxysporumSchlecht.称尖孢镰孢,F.roseum(Lik)S.etH.称粉红镰孢,F.tricinctum(Corde)Sacc.称三线镰孢,F.moniliformeSheld.称串珠镰孢等5种镰刀菌都可致病,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都产生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无色,圆筒形,多单细胞,大小5-12×2-3.5(μm)。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近球形,大小7-11μm。此外有认为F.solani(Martias)App.etWr.var.martii(App.etWr.)Wr.f.3Snyder称马氏茄腐皮镰孢霉丙型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连作田、土层浅、砂质地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轻病田隔年轮作,重病田轮作3-5年。
       (2)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增强抗病力。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