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特种养殖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4201 | 回复数:0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0-10-2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种养殖的经济效益较高,但风险也大。经济效益高是因为特种野生动的稀有,所谓"物以稀为贵"。风险大则是说野生动物养殖需要技术、需要有好的种源、需要有一定的养殖环境条件。有不少特种养殖场户的效益不好,甚至损失很大。其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特种动物的特点及其市场信息,不懂技术,引种没有慎重选择场家因而上当受骗等等。要提高特种养殖经济效益,需要查清失败的原因,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特种养殖有哪些种类、特点
  
  要发展特种养殖,首先要了解特种养殖。特种养殖的各类很多,按动物分类可分为特禽、特种水产、特种兽、特种昆虫等;按养殖目的和用途可分为药用动物、毛皮动物、特种肉用动物、玩赏动物等,还有自然保护动物。有些动物还兼有几种用途。当前养殖较多的特种动物举例如下:
  
  1、特禽:野鸡、鹧鸪、贵妃鸡、红腹锦鸡、孔雀、白鹜鸭、绿壳蛋鸡、鹌鹑、乌骨鸡、火鸡、鸵鸟等;
  
  2、药用动物:鹿、蛇、蝎、蛤蚧等;
  
  3、毛皮动物:狐、貉、貂、海狸鼠、麝鼠、小灵猫等;
  
  4、特种肉用动物:野猪、野兔、小香猪、蜗牛、肉用蛇等;
  
  …………
  
  特种养殖的动物生活习性差异很大,有水生、旱生、两栖动物;有的抗寒,有的喜热;有的喜光照,有的喜黑暗;有的需安静,有的不怕声响。养殖一个动物品种,必须了解这个品种在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对温度、湿度、水源、饲料的要求,生活习性、饲养管理技术、产品收集加工保存方法等。
  
  二、发挥特养优势需要因地制宜
  
  因为每一种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特定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所以特种养殖必须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条件的动物品种,这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优质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产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谁有资源优势、成本低,谁就能获得高效益。下面是我们在养殖特种动物之前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因素:
  
  1、气候因素
  
  各种动物对气候的适应都不一样。所以有的动物称之为热带动物,有的称之为寒带动物,有的称之为温带动物。气候不适应就不可养殖。有些动物在温暖的地方才能生存,有些动物在寒冷的地方才能受胎繁殖,毛皮动物必须在寒冷的地方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
  
  2、水源
  
  在水源多水质好的地方可发展特种水产,在水源少的地方可养殖旱生动物;但不论是水生动物还是非水生动物,都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否则就不能养殖。
  
  3、饲料
  
  有丰富优质而廉价的饲料,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青草充足可养野兔、野猪、梅花鹿等草食动物;粮食充足可养山鸡、贵妃鸡、绿壳蛋鸡、孔雀等特禽动物;如果饲料不足,市场价格又高,就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益。
  
  三、避实击虚,避开竞争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到处充满竞争。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产品,他们的竞争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化肥市场,上几年就因为激烈的竞争,淘汰了不少小化肥厂家。所以我们这些没有什么实力的农民创业者,一定要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避免那些过分激烈的行业。例如大棚蔬菜的的种植,许多地方都有专门的种植基地,我们这些个体户是不可能有太大的竞争实力的。但是,野生动物养殖可就不一样了,我们不论到哪个城市,都看不到专门卖野生动物的消费市场。是没有人需要吗?非也,是国家不允许野生动物的非法猎取,而如果我们人工驯养,就可以合法销售。
  
  这种产品缺、价格高的产品,我们这时乘虚而入,显然是最好的选择。例如一对优良信鸽价值数万元,而一对普通信鸽价值十几元。要做到产品名优特稀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保证产品稀奇珍贵。
  
  四、不图便宜,选用良种
  
  引种应在可靠的养殖场家购买良种。要选购有繁殖能力的良种,最好是选购已受胎的良种。引种价格不宜太高,应和产品价格相差不大,引种养殖1~2年内可收回引种费才可养殖,有些引种价太高,产品价太低,无法收回引种投资就不可养殖。
  
  引种时最好先引少量进行饲养试验,自繁自养。
  
  良种繁殖后要对后代进行精选培育,分群饲养。选出优秀的良种单独饲养繁殖、培育提高,不合格的应全部淘汰。选种必须看本身父母和后代三代都好才是良种。良种的标准主要是体质结实健康、外貌符合优质产品标准、生产性能高、产仔多、成活率高、生长快、体格大、抗病力强、适应环境、产品产量高、质量好。选出的良种要精心饲养培育,发挥良种特点,进行适当的运动调教训练。发现奇特的个体应单独饲养培育。
  
  五、学习技术,科学养殖
  
  在养殖前,应该通过参观、考察、技术培训、饲养实习等方法,全面学习掌握养殖技术,学习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疫病防治方法、产品收集加工保存方法,在大量生产以前先进行少量饲养试验,掌握技术后再大量生产。
  
  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科学饲养管理,特别要按照动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要保证饲料中含有充足的能量、蛋白质、钙磷、食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供给不同营养的饲料,特别要加强繁殖期的饲养管理。要满足动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湿度、光照、用水及饲养环境设备的要求。
  
  这样才能达到繁殖多、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目的。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