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4677 | 回复数:2
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高校的科研人员对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H5N1禽流感跨种间传播机制的研究日前获得重要突破。两项成果分别于5月1日和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和《科学》上在线发表。 研究显示,病毒的其中一种基因很可能来源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鸭群中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而这种病毒很可能是由在东亚迁徙线路上的候鸟传入长三角鸭群中。另一种基因的最可能来源是经过我国的迁徙候鸟,而鸭群很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宿主将野鸟的病毒传入家禽。 而H7N9禽流感病毒另外6个内部基因片段来源于在我国家禽中(主要是鸡群)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这6个基因片段也非单一来源,其中一个可能来源于江苏周边的鸡群,其他5个来源于上海、浙江附近的鸡群。造成6个基因片段多样性的原因很可能与家禽的运输有关。 研究同时表明,这次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至少有2个不同分支,它们在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达菲”耐药性等方面有不同的表征。 此外,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在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方面开展研究发现,突变型H5N1病毒有可能感染哺乳动物上呼吸道,并侵染肺部组织造成严重感染。而重要氨基酸突变导致了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获得空气传播能力,并对此进行了解析。这项研究是国际上禽流感跨种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也将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