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1次 | 阅读数:4481 | 回复数:3
2010年全球杀虫剂市场销售额99.85亿美元(不包含非农作物市场),占总农化市场份额的26.2%。比2009年增长6.1%。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在亚洲水稻上使用之外,在巴西的大豆和棉花上的使用量增加。近年来,杀虫剂市场逐渐增长,得益于种子处理剂的使用,尤其是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表1 2011年全球作物保护市场增长情况
表2 2011年世界最重要的15个杀虫剂品种
表3 不同类别杀虫剂作用位点
表4各类杀虫剂市场预测(亿美元)
1 有机磷杀虫剂 2011年,有机磷杀虫剂市场销售额24.2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4.8%。 表5 2011年有机磷杀虫剂市场销售情况
图4 2011年销售额较大的有机磷杀虫剂品种 表6 2011年销售额较大的有机磷杀虫剂情况
1.1 毒死蜱 毒死蜱是1965年由Dow Chemical公司开发的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专利早已过期。这个含氮杂环的有机磷杀虫剂以其极为广谱、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几十年来保持了健康发展的状态,在新烟碱类杀虫剂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全球第三大杀虫剂的地位。 全球毒死蜱消费量和市场价值在过去数十年经历了多次较大的变化起伏。目前毒死蜱全球销售额在有机磷杀虫剂中排名第一,并在所有杀虫剂中稳居前三位。2010年,全球毒死蜱消费量(折算成原药)接近8万吨,过去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2011年全球销售额达5.5亿美元。 尽管毒死蜱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登记和广泛应用,但是毒死蜱原药生产和供应在最近几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2010年,中国和印度的毒死蜱原药生产占全球总供应量的70%以上,而美国和以色列等其他国家的毒死蜱原药供应则逐渐减少。 未来5年毒死蜱原药供应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依靠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充足的原材料供给,预计2015年,中国和印度的毒死蜱原药生产将占全球总供应量的80%以上。 从制剂市场看,480 g/L EC仍是全球范围内农业领域毒死蜱应用最广泛的剂型,其中陶氏益农的Lorsban和Dursban是全球最知名的毒死蜱品牌,但是传统的毒死蜱制剂三巨头,陶氏益农、马克西姆-阿甘和Cheminova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在过去5年大幅缩水。 按毒死蜱市场的地区分布来看,亚洲对世界毒死蜱市场的增长贡献最大。过去5年亚洲毒死蜱消费量20%以上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远高于世界12%平均增长水平。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最大的毒死蜱消费国,分别在过去5年取得了25%和1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大大推动了过去5年全球毒死蜱市场的增长。 1.2 乙酰甲胺磷 乙酰甲胺磷是由Chevron Chemical公司开发的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1990年专利已经到期。它是高毒杀虫剂甲胺磷的低毒化产品,原药含量97%以上。近年全球销售额一直保持两位数的上升势头。 2011年乙酰甲胺磷的全球销售额比2010年有增加。甲胺磷停用后,乙酰甲胺磷成为甲胺磷的第一替代品。但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农产品却出现甲胺磷超标的状况。乙酰甲胺磷为甲胺磷的乙酰化产物,其制剂中有少量甲胺磷存在,同时,乙酰甲胺磷的制剂产品稳定性差,在降解过程中能代谢出甲胺磷。因此一些国家已禁用或拟禁用乙酰甲胺磷。欧盟境内禁止使用乙酰甲胺磷,欧盟委员会已批准乙酰甲胺磷不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法(91/414)的附录l中。委员会关注乙酰甲胺磷的暴露对人类健康和非靶标生物,特别是对鸟类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到2003年9月23日含乙酰甲胺磷产品的登记必须被撤销,但各成员国的库存产品可用到2004年9月25日。 巴西拟禁用乙酰甲胺磷,2009年9月,巴西毒物学专家建议禁止使用乙酰甲胺磷,据此巴西卫生监督局计划在国内禁止使用该有效成分。巴西卫生监督局试图取消乙酰甲胺磷在15种作物上的注册登记,其中包括马铃薯、柑橘、菊花、胡椒和西红柿等作物,并希望截至2013年10月,只准许将该有效成分登记使用在棉花和大豆上。巴西卫生监督局还建议进一步禁止其在家庭和花园种植上的使用,并将其每日允许吸入量从0.03 mg/kg降低至0.0008 mg/kg,该杀虫剂还禁止在背囊式喷洒器中使用。 新西兰环保署建议乙酰甲胺磷禁止用于家庭花园,2011年10月24日,新西兰环保署声称,将扩大农药评审范围,对所有植保用途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展开审查。同时建议,乙酰甲胺磷禁止用于家庭花园,因为“市民不一定有专用设备和相关知识,无法安全使用”。 2011年10月20日起,海南在全省禁止销售和使用丁硫克百威、乐果和乙酰甲胺磷等3种中低毒杀虫剂,乙酰甲胺磷易造成甲胺磷残留,未禁用地区也应谨慎使用。 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图6 几种占市场份额较大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表8 销售额较大的几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情况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