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4946 | 回复数:2
从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获悉,虽然我国农资商品质量总体不断上升,但产品有效含量不足的顽疾仍未根除,同时近来出现钻标准空子、乱增添加剂、以假乱真等新的诚信问题。 该协会最新发布的《2011-2012年度中国农资行业诚信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农资产品的检查和清理力度,但农资产品的有效含量仍是导致其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不合格化肥产品中,因含量未达到包装标识的养分含量的占40%,完全未检验出包装标识的养分含量的占54%,因产品外包装标识不符合国标条款要求的占6%。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分析说,近年化肥产品质量稍有下降、农药产品质量有所上升,特别是在化肥产品中,完全未检测出包装所示养分含量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许多企业在包装文字上玩起花样,不仅揣摩经销商和农户的心理,还钻起国家标准的空子:在包装上肆意增加养分标注,例如给肥料添加微量元素、中量元素等,但往往添加的都是混淆视听的替代物,根本没有增加相应的有效养分,亟待引起相关部门和农村消费者的重视。 同时专家提醒消费者提高识假、拒假、防假能力,选择有固定场所、证照齐全的经销商,不要贪图便宜而轻信走村串户的推销者。购买时索取购物凭证,发现质量问题后及时向工商、质检等部门反映。(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