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灵驿站 于 2014-6-3 20:32 编辑 化肥的化学酸碱性是指肥料溶于水中所呈现的酸碱性,按这一定义,可把化肥分为化学酸性肥料、化学碱性肥料和化学中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等,溶于水中呈现酸性或弱酸性,称为化学酸性肥料;氨水、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等,溶于水中呈现碱性或弱碱性,称为化学碱性肥料;尿素、硫酸钾、氯化钾等,溶于水中呈现中性或近中性,称为化学中性肥料。 化肥的生理酸碱性是指肥料施入到土壤中,经过作物的吸收作用以后,土壤所呈现的酸碱性。根据呈现的酸碱性不同,可将化肥划分为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是常用的氮素化肥,施用后可在土壤中分解为铵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虽然这些离子均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植物吸收的铵离子量远远大于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因而大部分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遗留在土壤中;同时作物吸收铵离子,又释放出氢离子,使土壤呈现酸性,称为生理酸性肥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肥料施入土壤后,经作物的吸收利用,土壤呈现碱性,因而被称为生理碱性肥料;碳酸氢铵、尿素等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利用后,土壤呈现中性或近中性,称为生理中性肥料。 因此,在购买化肥给作物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酸碱性、作物对酸碱的敏感性及水浇条件,选用施用化肥的种类,合理施用,以提高肥效。中性土壤一般对肥料酸碱度要求不高,只要讲究施肥技术就能较好地发挥肥料的效果。但是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不仅不利于作物生长,而且会迫使土壤溶液中大多数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保肥供肥性变差。为了更好地发挥肥料的经济效益,在碱性土壤上,应当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等;在酸性土壤上,应当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磷矿粉等。这样可以通过肥料的酸碱性去中和、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使其逐渐向中性方向转化,以提高肥料养分的可溶性、可给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反之,若长期单独在酸性土壤上施用酸性肥料,会使土壤酸化、板结化和贫瘠化;而在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上,偏施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就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结构恶化和肥力退化。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