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购肥心理特征分析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584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4-9-15 21: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农民的性格分析
         1.素质相对较低。一般来讲,农民的知识与信息相对匮乏,文化素质相对低些。尽管现在是信息时代,但使其从媒介中获取的信息大多片面,形不成完整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表现在化肥选购上,就是一知半解。
     2.犟。由于素质相对较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不成熟,所以,农民多数比较犟。各地多是如此,只是区域不同,程度不同而已。究其原因,一是经验主义,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二是在作物种植上很少受到挑战,思维变更缓慢。
     3.从众心里严重。对肥料而言,虽然多年使用,但缺乏真正的鉴别力。故缺乏主见,往往人云亦云,跟风望潮。
     4..图便宜。这也是一些假肥料畅销的原因之一。
 二、农民的购肥心理分析
     首先是怕买假货。这是目前老百姓购肥心理中的第一重要的事情。其原因:
    1.对肥料一知半解;
    2.从众心理,上当一起上;
    3.贪小便宜。
    因此在化肥市场的经营中,谁能先给百姓解决这个问题,谁就将占据市场主动。
    其次是价效比。老百姓在保证肥料不假的前提下,价格与效果的对比,是老百姓充分考虑的第二要素。农民担心的是:买贵了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吃亏。因此我们做示范、建档案、举实例就是在证明这一点。
    最后是价格。上述两点十分重要,但两者基本都是潜在的需求,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而更多的是谈论价格这一表观表象。价格是一个最直观的东西,在前两项最重要的需求无法得到确切满足的情况下,价格就成了最敏感的话题。如果想做一个好产品,又想在农民心目中拥有好的品牌价值,就要把农民的注意力从价格上引开,并满足其真正需求。售假贩假者能够得逞就是充分利用农民关心价格这一点。
         三、农民的性格与用肥心理在营销实践中的应用
    做为一名合格的农资经营者,首先要想到农民的利益,保证销售优质产品给农民朋友;其次要把农民的利益点与企业的农资产品利益点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品牌才会持久、企业才有利益。
  然而,优质产品怎样与劣质产品竞争农户?根据以上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努力方向,在营销实践中可如下运用:
     1.打假。谁先举起打假的大旗,谁就会成为农民心中的英雄,树立起自己正面的形象。谁能先给农民解决假肥料这个问题,谁就将占据市场主动。
    2.利用自己产品的利益诉求点进行宣传。根据调查结果看,农民依次关心的是假-价效比-价格。那么,你的企业在哪个环节能给农户带来确切的利益,就强化那一点,会有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3.利用农民的性格,制定合理的促销行为。运用农化知识,示范数据,谈依据、讲事实、摆道理,改变其素质低、犟的状况;通过送礼品,设奖品,开展多样的促销手段;利用其从众心理,渲染促销气氛,创造促销奇迹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