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次 | 阅读数:7132 | 回复数:3
一般而言,单一作用机制除草剂的大量连续使用,一般3-5年就容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截止2014年10月12日,全球共公布435个生物型238种抗性杂草,其中138种双子叶杂草和100种单子叶杂草。我国共报道37个生物型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其中抗性杂草最多的是小麦田和水稻田。这个数量在全球排在第四位,第一位美国145种,第二位澳大利亚70种,第三位加拿大60种。
表2、我国部分地区稻田阔叶类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药性
表3、我国稻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的总体情况
玉米田杂草抗性现状 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玉米草害面积达667万公顷,其中严重危害占20%,每年玉米因杂草危害减产达10%以上。由于我国玉米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因此杂草种类及危害也十分复杂,其中以马唐、稗草、牛筋草、狗尾草、双穗雀稗、反枝苋、藜、苣荬菜等危害严重。当前,我国玉米田杂草防除主要采取化学除草,采取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和苗后茎叶处理的一封一杀防除技术体系。 1995年之前,玉米除草剂主要以乙草胺、莠去津单剂及二者的桶混为主,是我国玉米田除草剂的苗前土壤封闭时代。1995年,“乙??阿”、“异丙??莠”、“甲??乙??莠”、“丁??莠”集中上市,是我国玉米田除草剂第一场革命,标志着“玉米田合剂”时代的开始。2000年,“烟嘧磺隆”开始在我国广泛推广,标志着玉米田除草剂苗后时代的开始,是我国玉米田除草剂的第二场革命,玉米田苗后除草方式开始为部分农民所接受。2003年,国产“烟嘧磺隆”及其复配制剂开始销售,几年时间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时至今日仍然是大部分玉米产区的主打产品,但安全性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户。2006年,先正达公司在我国开始推广“耕杰”,玉米田开始进入快速安全除草新阶段,是我国玉米田除草剂的第三场革命,与此同时,国内硝磺草酮及其复配制剂也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与烟嘧磺隆类产品形成竞争的态势。但是由于其杀草谱较窄,大龄杂草尤其是禾本科易返青,一直制约其发展。 2005年,周青等发现玉米田杂草马唐对阿特拉津产生了一定的抗性。2007年,孙会杰等发现大连、兴城等地区反枝苋对莠去津的敏感性较其它地区低。玉米田杂草抗性发生较水稻田、小麦田缓慢,主要原因是玉米田杂草化防体系比较复杂,涉及ALS抑制剂、ACCase抑制剂、激素类、蛋白合成抑制剂、光合色素合成抑制剂、光合作用抑制剂等多类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性的产生。然而,综合考虑当前我国广泛应用的玉米田除草剂复配制剂,杂草抗性的产生又具有必然性。一般而言,为了有效的延缓杂草抗性的产生,除草剂的复配或混用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a)不同有效成分必须同发挥主要除草功效的成分有相同的杀草谱; (b)不同有效成分与发挥主要除草功效的成分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c)不同有效成分都能有效的防除杂草:如果在使用剂量下,辅助除草成分防除75%的杂草,发挥主要除草功效的除草剂防除95%的杂草,除非20%的残存杂草被严重地抑制生长,保证它们比野生生物型的再生能力更低,否则残存的20%的杂草将会很快进化出抗性; (d)两元复配的两种成分必须有相似的持效性,否则会存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只有发挥主要除草效果的成分发挥作用,而且,杂草在作物生长期内有很多发生高峰期,这样对靶标杂草起作用的就不是除草剂混剂; (e)辅助成分不能像发挥主要除草作用的成分有相同的消解方式; (f)如果混合后的成分含有负交互抗性,将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如发挥主要药效的除草剂产生单独抗性的靶标位点对混合后的成分比野生生物型更敏感。当前我国玉米田除草剂复配类型主要是扩大杀草谱,这种复配的特征决定了抗性发展的缓慢性和必然性。 截止2014年10月12日,世界抗性杂草调查网站报道,我国玉米田抗性杂草共有2个生物型(表4)。 表4、我国玉米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的总体情况
小麦田杂草抗性现状 自1956年引进24-D以来,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现已形成了包括苯氧羧酸类(2甲4氯钠、24-D丁酯等)、二苯醚类(乙羧氟草醚)、芳氧苯氧丙酸酯类(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酯)、磺酰脲类(苯磺隆、苄嘧磺隆、噻吩磺隆)、磺酰胺类(啶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三唑啉酮类(唑草酮)、吡啶羧酸类(氯氟吡氧乙酸、氟氯吡啶酯)、取代脲类(异丙隆)、杂环类(辛酰溴苯腈)等类别的化防体系。然而,随着除草剂在小麦田的广泛应用,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抗性杂草大量爆发(表5)。杂草抗性的产生对除草剂的使用提出了巨大挑战,以往具有优秀防效的化合物或成为复配的一个组分,或慢慢退出市场。 截止2014年10月12日,世界抗性杂草调查网站报道,我国小麦田抗性杂草共有12个生物型(表5)。 表5 我国小麦田抗性杂草发生情况
小麦田杂草抗性在所有的作物田中表现最为复杂,呈现典型的多样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的轮作方式的抗性有所不同,旱旱轮作和水旱轮作不同;(2)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同小麦种植区有所不同,严重的不同的县、不同乡镇、不同村,甚至同村内不同农户麦田间杂草抗性不同;(3)抗性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抗性倍数达到几百倍,有的只有几倍;(4)单抗性和多抗性均有发生,不一而足。总体来讲,麦田杂草抗性发展会呈现如下两个总体趋势:(1)抗性杂草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化;(2)越是原来敏感的杂草越容易产生抗药性,亦即当前最容易防除的杂草极有可能成为日后最难防除的杂草。 我国农田杂草抗性发展总体趋势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小结 除草剂的抗性是生物进化的进行时。随着耕作地区不断地引入和使用除草剂,我们正在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法则进行着斗争,大自然反击以抗性杂草。但是,我们同有害生物之间的战役不是不可避免地要输掉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武器来打好这场复杂的战役。常识和自然法则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永远不可能取得彻底胜利的战役。然而,仍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将植物保护维持在一个让人满意的水平。杂草防除体系应该将除草剂的使用与预防和管理抗性杂草产生的策略结合起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所有的工具,包括锄头在内,并且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