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危害及其综合防治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5644 | 回复数:1

发表于: 2011-1-19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成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食性杂,是玉米生产中比较常见的害虫,可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小麦、大麦、马铃薯、豆类、向日葵、甘蔗、甜菜、茄子、番茄等20多种植物。在寄主的种类上,玉米螟明显地偏向取食玉米。玉米受害株高达30%左右,减产10%,玉米受害较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发生时,被害株高达90%,减产30%左右。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   

1危害特点

1.1心叶期

  玉米螟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取食嫩叶,玉米心叶出现花叶和排粪孔。当被害叶展开后,在叶上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排孔,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雄穗不能正常抽出。

  1.2孕穗期   

心叶的幼虫都集中到上部,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1.3抽丝灌浆期  

幼虫主要集中在花丝内为害,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 一部分大龄虫则蛀入雌穗轴内及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危害玉米子粒,使玉米子粒破损变霉;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严重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这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  

2 发生特点

2.1生活史  

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一年发生代数,从北向南为 1-7代。可划分为6个世代区,北方春玉米区、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内蒙古大部地区都属于两代区;在辽宁地区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危害玉米的心叶;第2代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危害玉米穗以及茎杆。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尤以茎秆中越冬的虫量最大。次年生长季节到来后开始化蛹、羽化。 在我们辽宁省穗期还受第二代为害。第一代在心叶期初孵幼虫取食造成“花叶”,其后在玉米打苞时就钻入雄穗中取食,雄穗扬花时部分4、5龄幼虫就钻蛀穗柄或雌穗着生节及附近茎秆内蛀食并造成折断。由此可见,做好心叶末期的防治对减轻这代为害很重要。第二代螟卵和幼虫盛期多在抽丝盛期前后,到4、5龄时又可蛀入雌穗穗柄、穗轴及着生节附近茎秆内为害,影响千粒重和籽粒品质。为害程度大,所以夏玉米穗期防治就更重要。  

2.2习性   

成虫大多在夜间活动,有强烈性诱表现和趋光性。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玉米田块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玉米螟幼虫趋糖、趋触、趋湿、趋温习性,共5龄,龄前多在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及叶腋等处为害,4龄后就钻蛀为害。 玉米螟成虫趋光,飞行力强,卵多产在时背中脉附近,产卵对株高有选择性,50厘米以下的植株多不去产卵。幼虫经过几次蜕皮,老熟后在被害部位附近化蛹。

3发生原因

3.1气候条件

  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在60%以上。雨量和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当达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极为不利。

  3.2越冬基数  

越冬基数的大小与越冬寄主秸秆和穗轴的残存量以及茎秆含有的越冬虫量有很大关系。越冬基数越大,冬后成活率越高,第1代发生危害越严重。

  3.3天敌的多少  

玉米螟可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高时,第3代玉米螟就不会严重;若赤眼蜂发生偏晚,则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发生。

   3.4玉米品种的抗螟性   

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同一品系生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一般说来,硬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较强。

4主要测报方法

  4.1越冬幼虫基数调查

  在秋后和冬后各抽查主要寄主作物的秸秆100株左右,根据秸秆有虫头数、活虫数量、残存秸秆的数量,推算越冬基数,预测当年可能发生的程度。

4.2   气象条件有利玉米螟的发生

夏季雨水比较调和,有利于二代玉米螟生长发育,使得二代大发生。虽然年冬季,季平均气温略低,阶段性变化明显;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出现暴雪;日照时数偏少,但对玉米螟越冬影响不大,冬后基数仍然偏高。春季3-4月继续低温多雨,影响玉米螟的发育进度,但近期温度较高,化蛹和羽化进度较快,预计发生时间与常年相当。

4.3、生态条件有利

今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大,达到2400万亩以上,适宜玉米螟生存、繁殖的生态空间广泛,特别是地膜玉米面积的扩大,长势良好的玉米、高粱将会受到玉米螟的严重为害。

4.4玉米生育期调查

  玉米心叶末期和抽丝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适期。心叶末期一般可用手捏法和数叶片法进行。用手捏到雄穗但还看不到雄穗、玉米还差2~3片叶抽雄时,即为心叶末期。穗期防治以抽丝达60%时,防治效果最好。

  4.5幼虫危害调查  

调查玉米在心叶中期和末期花叶株率。当花叶株率达10%~15%时,集中防治1~2次。当雌穗的虫穗率达10%或抽丝盛期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防治1次;虫害严重的田块,抽丝盛期可再防治1~2次。

5防治措施

采用田内与田外防治相结合、越冬时期与生长季节相结合、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与一般防治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5.1    农业防治  

积极处理越冬寄主,对玉米螟幼虫,在5月中、下旬玉米螟蛹羽化期,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减轻1代发生程度。

5.1.1  选用抗虫品种

玉米品种间在抗玉米螟方面有差异,选择高抗虫害玉米品种能科有效地防治玉米螟的发生和发展。

5.1.2  消灭越冬虫源  

在春季蛹化羽之前(3月底以前)将上年的秸秆完全处理干净。把玉米秸秆及穗轴当燃料烧掉、秸秆粉碎还田或锄碎后沤制高温堆肥,穗轴也可用于生产糖醛,就可以消灭虫源。

5.1.3  科学的种植方式  合理的间、混、套种能显著减少玉米的被害株数,天敌明显增多。如玉米与花生和红花苜蓿间作,玉米套红薯、间大豆、间花生等。

5.1.4  人工去雄  

在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区,在玉米抽雄初期,玉米螟多集中在即将抽出的雄穗上为害。人工去除2/3的雄穗,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可消灭一部分幼虫。

5.1.5利用螟蛾的趋光性

在成虫发生期,利用螟蛾的趋光性,高压汞灯对玉米螟成虫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在田外村庄每隔150m装一盏高压汞灯,灯下修直径为1.2m的圆形水池,诱杀玉米螟成虫,将大量成虫消灭在田外村庄内,减少田间落卵量,减轻下代玉米螟危害,又不杀伤天敌。

5.2    生物防治

  可用赤眼蜂和白僵菌防治。

5.2.1        赤眼蜂防治:

用赤眼峰防治时在玉米螟产卵始期、盛期、末期各放峰1次,视虫情危害程度而定,盛期放蜂量要加大;

释放时间: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蜂适期,间隔5—7天再放第二次。

释放数量:每亩释放赤眼蜂1.5万头,第一次释放0.7万头,第二次释放0.8万头。

释放点数:每亩设置1个释放点,在释放时还要根据风向、风速设置点位,如风速大时,应在上头适当增加布点和释放量,下风头可适当减少。

释放方法:首先要按照放蜂量、放蜂点数及有效赤眼蜂头数,将赤眼蜂成品蜂卡撕成小块,用秫秸皮或针线别(缝)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距基部1/3处。

用白僵菌防治时,在5月中旬越冬代玉米螟老熟幼虫开始复苏活动前,把白僵菌喷施到玉米秸秆垛中,按秸秆垛每立方米用白僵菌原粉100kg,用喷粉机喷粉,使幼虫感染白僵菌后死亡,进行白僵菌封垛。

5.3化学防治

   心叶末期在喇叭口内撒施颗粒剂效果最好。可选用30%辛硫磷颗粒剂3.75kg/hm2,加细沙30kg/hm2;或用3%的甲?柳克22.5~30kg/hm2放入玉米心叶内,防治效果达90%以上;穗期防治可用3%的甲?柳克颗粒剂30~37.5kg/hm2,在雌穗及其上、下各2片叶的叶腋撒施,防治效果更好。

敌敌畏与甲基异硫磷混合滞留熏蒸一代螟虫成虫,能有效控制玉米螟成虫产卵,减低幼虫数量;防治幼虫可在玉米心叶期,使用1.5%辛硫磷颗粒剂,以1:15的比例与细煤渣拌匀,使用点施器施药,沿垄边走边点施,每株点施一下,将药剂点施于喇叭口内,在玉米抽穗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每株5~10毫升,滴于雌穗花柱基部,灌注露雄的玉米雄穗。也可将上述药液施在雌穗顶端花柱基部,药液可渗入花柱,熏杀在雌穗的幼虫。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
中国农资联盟农资论坛 www.nongzi100.com——农资网 www.nongzi.me
发表于: 2011-4-3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xixi 到处看俺,来走走咯................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