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2422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5-1-24 11: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盐县农经局土肥植保站副站长朱晓群荣获“最美浙江农业人”荣誉称号。据悉,全省农业系统获此殊荣者共19名,植保战线仅有两名。

十七年如一日调查虫情

农民亲切称她为“虫阿姨”

朱晓群是一名高级农艺师,现任海盐县植保站副站长。1997年12月开始在县农经局植保站工作,她十七年如一日,坚持在农业第一线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鼎盛

海盐植保站承担着全县40余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防治工作。由于海盐地处亚热带季风区,迁飞性虫害猖獗、流行性病害严重。一般年份的病虫危害损失超过30%,严重年份会造成大面积绝收。植保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和全县8万余户农户增产增收。

测报工作主要需要做些什么呢?朱晓群介绍,几乎每天都要深入田间地头调查虫情,观测区每五天去一次,诱虫灯每天要去看一次。田间调查结束后,她还要马上赶回去分析整理数据,制定防治策略,撰写病虫情报,及时布置防治方案。“有时虽然时间只差一天,但防病治虫的效果就可能完全不同。”朱晓群说。

田间地头待得多了,农民朋友对她都很熟悉,亲切地称她为“虫阿姨”。而通过这样的科学防治,朱晓群带领的团队每年为海盐挽回的粮食损失在4万吨左右,价值1.2亿元。买正品农资,上淘农网

第一时间观测到虫灾

措施得当逆转形势

2005年8月,整个长江流域褐稻虱大暴发。当年8月28日灯下诱虫量达到2.46万只,比常年平均高出56倍,创下了全省褐稻虱有数据以来的最高迁入纪录。朱晓群第一时间观测到这个惊人的迁入峰,全县晚稻面临着全部绝收的危急局面。虫情危急,她立即上报并迅速投入到全县抗击晚稻褐稻虱大决战中。她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农户科学用药。由于测报正确,行动迅速,通过组织4次大规模防治,将害虫基数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最终战胜了褐稻虱特大灾害。

在其他地区水稻大面积倒伏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海盐在大灾之年取得大丰收。全县25.81万亩晚稻平均单产达到525公斤,海盐褐稻虱防控技术和抗灾工作也得到了农业部专家的高度评价。

研究成果用于生产

保障农产品农作物安全

现在,农产品和农作物的用药安全尤其受到百姓的关注。海盐植保站在蚕桑安全和除草剂安全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工作,成效也较为显著。

去年夏天在连续高温的情况下,朱晓群与她的同事们依然坚持在稻田进行农药试验,经常忙到不能正常吃饭。朱晓群说:“拿蚕桑地区新农药安全性试验来说,我们分别距离桑树1米、5米、10米、50米进行喷药,采桑叶喂食家蚕,观测是否中毒,加上农药推广使用严格把关,最终有效避免家蚕中毒。”

海盐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一直走在前列。朱晓群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2012年海盐县植保站科技项目“水稻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获得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年全省开展“五水共治”,着重提出农药减量增效时,海盐已把科技成果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由于农药用量的降低,减少了农业面污染,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