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黄瓜的病害和防治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挺:0 | 贬:0 | 收藏: 0 | 阅读数:3276 | 回复数:0

发表于: 2015-8-11 14: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瓜的病害和防治

禾欢黄瓜

 农资信息 forum
   黄瓜,葫芦科黄瓜属植物。也称胡瓜、青瓜。果实颜色呈油绿或翠绿,表面有柔软的小刺。中国各地普遍栽培,现广泛种植于温带和热带地区。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
   黄瓜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
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病毒病,设施栽培的还有根结线虫病。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下黄瓜的主要病害:
  霜霉病

禾欢:黄瓜霜霉病

 农资信息 forum
 黄瓜灰霉病是黄瓜常见病害之一,黄瓜发生黄瓜灰霉病后,会出现烂皮现象,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会使黄瓜出现看不得,卖不出的效果。所以黄瓜得了灰霉病后一定要及时的防治。
黄瓜灰霉病多从开败的雌花开始侵入,初始在花蒂产生水渍状病斑,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引起花器变软、萎缩和腐烂,并逐步向幼瓜扩展,瓜条病部先发黄,后期产生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不规则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直径15-20毫米的大型病斑。茎蔓染病后,茎部腐烂,瓜蔓折断,引起烂秧。
枯萎病

禾欢:黄瓜枯萎病

 农资信息 forum
   发病初期病株表现为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则更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再恢复常态。茎蔓基部稍溢缩,有的病株被害溢出琥珀色胶体物。病株根部褐色腐烂。茎基部常纵裂。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也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的霉层。幼苗发病,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茎基部变褐缢缩,多呈猝倒状。该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一是轮作,二是选用抗病品种,三是实施嫁接,四是发病初期及时选用优驰72%甲霜灵锰锌1000-1500倍液加蓝菱75%代森锌1000-1500倍液灌根的同时,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1次,共连喷、灌23次。
疫病

禾欢:黄瓜疫病

 农资信息 forum
   成株染病,主要在茎基部或嫩茎节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软,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维管束不变色。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大斑。  
    防治措施:高垄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嫁接防病;苗床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优驰72%甲霜灵锰锌 8克 与土拌匀撒在苗床上,定植前用优驰72%甲霜灵锰锌1000-1500倍液喷施地面。  
炭疽病

禾欢:黄瓜炭疽病

 农资信息 forum
黄瓜炭疽病在苗期和成株都会发生。幼苗期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黄色点状胶质物。重病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变黄褐色,逐渐缩细,致幼苗折
倒。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湿度大时呈淡灰色或红褐色,略呈湿润状;湿度小时病斑常干枯,橙红褐色,甚至造成叶片干枯,主蔓和叶柄上病斑呈
椭圆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主蔓,致使植株一部或全部枯死。瓜条上病斑近圆形,初呈淡绿色,后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
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常开裂,叶柄和瓜条上有时出现琥珀色流胶。
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无病土育苗或作苗床。地膜覆盖种植可减少传染和降低湿度,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抗病力。
温室大棚种植要注意通风和降低湿度;田间操作应在露水干后进行,避免人为传播。
发病初期或条件适宜发病时喷药,可选用蓝菱75%代森锰锌1000-1500倍,或72%甲霜灵锰锌1000-1500倍进行防治。
白粉病

禾欢:黄瓜白粉病

 农资信息 forum
黄瓜白粉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发病时叶片形成白色近圆形粉斑,病菌孢子主要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湿度越大病害一般就会越严重。预防时要重视栽培技术和植保方法,治疗时重视综合植保措施和化学药剂应用相结合。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 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3年,以减少病源。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推荐用药:台湾菲长好25%己唑醇,防治白粉病效果很好
细菌性角斑病

禾欢: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农资信息 forum
黄瓜生育期最易感染细菌性角斑病的时间是开花座果期至采收盛期,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渍状病斑,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渍状病斑,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病情发生趋势没有霜霉病迅速,对黄瓜生长影响没有霜霉病严重。
1、选用耐病品种。2、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年以上,清洁田园,生长期间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残体深埋。深翻土层,加速病残体的分解,减少初侵染菌源。
病毒病

禾欢:黄瓜病毒病

 农资信息 forum
黄瓜病毒病又叫黄瓜花叶病,在各蔬菜产区均有发生,是黄瓜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常见性病害,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可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危害。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发生程度有所差异,春季保护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黄瓜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以上,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
   针对黄瓜病毒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在播种前用55℃温汤浸种4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农事操作中,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防止接触传染。及时防治传毒的蚜虫、粉虱、蓟马等媒介昆虫,在其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在病毒病发病初期施药或发病前开始预防会有较好的效果,翠网50%烯酰吗啉1000-15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如果加上促生长调节剂防效可能会更佳。
 农资信息 forum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