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植物的果实,该属约25种,苹果树是栽培最广泛的果树。苹果是梨果的一种,由子房和子房外围的组织发育而成。苹果树多为异花授粉,有2~4%的花座果较为理想。虽然成熟苹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和酸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但通常圆形,直径50~100毫米(2~4吋),带红色或黄色。 吃苹果能减肥,能帮助消化,老人吃了会很好的.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苹果中的纤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益,能促进生长和发育。苹果中的锌对儿童的记忆有益,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但苹果中的酸能腐蚀牙齿,吃完苹果后最好漱漱口。 苹果主要病害: 苹果斑点落叶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气传病害,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有相关报道,80年代在渤海湾、黄河故道、江淮等苹果产区普遍发生,近年来已经成为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许多果园病叶率高达90%以上,落叶率50%左右,严重影响权势,造成当年果小、次年减产的严重损失。 防治技术: 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秋末冬初清除落叶和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源。夏季剪除徒长枝,减少后期侵染源;改善果园通透性,低洼地、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并禁止采集带病接穗和购买带病苗木。一般在苹果落花后、发病前开始喷蓝菱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倍液,优米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3500倍液,或迅靓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药剂,随可后每半月左右轮换药剂喷施一次,共防3~4次即可。 白粉病: 苹果白粉病是苹果树较难防治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在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病害的发生日趋加重。被害新梢生长受到很大影响,不但影响当年产量,而且不利于叶芽与花芽的分化,从而降低第二年的产量。少数严重受害的果树,叶片提前枯死脱落引起新梢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树势,缩短结果年限。 防治技术: 针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治,可在增强树势的前提下,要重视冬季和早春连续、彻底剪病梢,和病叶丛、病花丛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原,并与生长期加强栽培管理,喷药保护相结合进行防治,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树生长健壮,控制灌水。秋季增施农家肥,冬季调整树体结构改善光照,提高抗病力,冬季结合防治其他越冬病虫。果树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一般果园,分别在苹果花芽露红时、落花后和落花后半月内,可轮换选择菲长好25%己唑醇悬浮剂3500倍液,戊优4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等各喷一次,重病园第三次用药后间隔10~15天再喷药一次共,防治3~4次即可。 腐烂病: 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主要为害6年生以上的结果树,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苹果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凡是能够导致树势变弱的因素都能诱发苹果腐烂病。此病1年有两个扩展高峰期。即3~4月和8~9月,春季重于秋季。当树势健壮、营养条件好时,发病轻微。当树势衰弱,缺肥干旱,结果过多,冻害及红蜘蛛大发生后,腐烂病大发生。 防治技术: 3~5月是腐烂病菌大量繁殖扩散的时期,也是防治腐烂病的关键期。要在萌芽前喷施3~5°Be的石硫合剂,降低果园病菌密度;6~7月是落皮层形成期,落皮层是含有水分和养分的死亡组织,利于腐烂病菌的潜伏、侵染和扩展。刮树皮即对树体主要部位(主干和主枝基部)进行细致刮皮,刮到露出新鲜组织为止,但不触及形成层,皮层中的坏死斑点也一律清除;也可用迅靓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100~200倍稀释液或翠网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涂刷枝干;还可用糊泥法,即将黄泥涂在病斑上用塑料袋包扎严实,2—3个月后解除。 褐斑病: 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它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病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和叶柄。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展为0.5-3.0厘米的褐色大斑,边缘绿色,不整齐,故有绿缘褐斑病之称。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点和灰白色菌索。受害严重时叶片变黄并脱落。病斑在脱落的叶片上仍可扩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土壤黏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合理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以减轻病害发生;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可用禾醇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水分散粒剂500倍液、蓝菱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喷药时间可根据发病期确定,一般可在花后结合防治白粉病或食心虫喷第一次药,以后隔2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喷药时加0.5~1%大豆汁、“6501”粘着剂1000倍液或皮胶3000~4000倍液,可增加药液飘着力,提高药效。 黑星病: 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或黑点病,是苹果主要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以北方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新疆伊犁地区当时发病面积最大,病株率达90%以上,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苹果黑星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苹果黑星菌,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树状黑星孢,菌丝初无色,逐渐变为青褐色至红褐色,褐色分生孢子梗丛生,分身孢子梭形,病菌腐生阶段形成假囊壳,子囊平型排列,子囊孢子卵圆形。 苹果黑星菌以菌丝体在苹果树等病残体内越冬,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在22℃左右,天气湿润时,分身孢子借助风雨或蚜虫的传播,落到湿润状态的苹果幼嫩组织上即可萌发侵入,引起苹果黑星病。 药剂防治: 针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加强栽培管理,挖除果园内重病树、根蘖苗,清除病根,锯除发病枝干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低洼积水地注意及时排水,改良土壤,以增强树势。药剂防治建议在发病初期使用禾醇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优米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6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7~10天交替使用,连喷3次左右即可。 炭疽病 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晚腐病,是苹果上重要的果实病害之一,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尤为严重。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侵染枝干和果台。自病斑中心剖开果实,可见果肉自果面向果心成漏斗状变褐腐烂。病组织带有苦味。病斑边缘紫红色或黑褐色,中央凹陷,斑上黑色小点稀疏,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其下果肉局部坏死。枝干发病后,起初在表皮上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溃疡斑,后期病皮龟裂脱落,致使木质部外露,严重时溃疡斑以上枝条干枯,病部表面同样产生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壮树抗病。 2.彻底清除树上残留的小僵果、病枯枝、死果台,集中到园外烧毁。及时回缩更新极度衰弱的结果枝组。 3.果实套袋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蓝菱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1000倍液,发病前或初期喷洒,有预防作用,发病期每隔5~7d喷雾1次,连续2~4次。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opyright © 2008-现在 中国农资联盟 版权所有 网络经营许可ICP证:( 鄂ICP备2022020491号 )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2170号 客服电话:027-59216800